蹚出陇县特色清产核资路

2019-07-24 07:08
农村财务会计 2019年7期
关键词:清查三资集体经济

陕西省陇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将清产核资工作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坚持“精准清查、精准核实、精准确认”的工作原则,把确保“结果准确”作为工作标准,严格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六个程序,全力推进,创新形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3456”工作模式,蹚出了一条具有陇县特色的改革之路。目前,全县共清查集体资金3681万元、经营性资产8506万元、非经营性资产2.2亿元、土地64.9万亩,确认集体成员23.02万人,发放股权证53233本,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104个,累计分红1200余万元。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机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改革作为“一号工程”,成立了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的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统筹、镇组织、村实施,并将工作纳入各镇街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专项考核。县委改革办还把该项工作列为全县农村改革重点任务,制定了改革台账和推进措施。建立了“县级督促指导、镇级组织实施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了党政分管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亲自挂帅,承担领导责任的要求。及时印发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在统筹协调、宣传发动、组织实施、问题处置、总结完善等阶段全过程参与,财政局、国土局、林业局积极配合,做好了政府资金及形成资产、资源性资产和林木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各村成立由村“两委”干部任成员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组建政策宣传、清查核实的清产核资队伍;会计师事务所对本次清产核资工作提供具体业务指导,对村“三资”、土地合同等全程跟踪,确立了镇级为管理主体、中介机构为服务主体、村级为实施主体的“三位主体”工作格局,进一步细化了工作分工,明确了责任主体,保障了工作质量。

二、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工作质量

编印《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资料汇编》,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培训对象,统一培训模式,对全县104个村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记账员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进行动员部署与业务培训,共召开培训会议30余次,培训人数3000余人次,制作宣传横幅100余条,发放清产核资政策、步骤、细则等宣传培训材料10000余份,做到村村有方案、户户懂政策。切实做到改革工作基本原则、操作流程、政策标准、技术规范“四个明确”,为清产核资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县产改办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解决突出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制定了《陇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考核标准》,每半月通报一次进展情况,每季度量化考核,有力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

三、突出关键环节,实现精准操作

按照省市要求,在整县推进工作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总结典型经验,总结形成的农村集体清产核资“3456”陇县工作模式,受到社会各界关注。“3456”工作模式,即县、镇、村做到成立机构、抓好培训、制定方案“三个准备”;落实政策宣传、清理登记、“三资”管理平台、公开公示“四项任务”;完成农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承包合同登记“五项内容”;解决界定难、清查难、评估难、核销难、管理难、维护难“六个难题”。

在工作推进中,组织人员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现有的各种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盘点,逐项清查,逐一核实,造册登记,全面摸清资金、资产、资源的存量、种类和分布,记录增减变动情况。严把“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六个程序,做到清理“流程、重点、范围、时点、结果”五明确,形成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三套台账。

四、强化工作落实,加快改革进程

在工作推进中,充分发挥农村“老支书、老会计、老文书、老党员、老干部”参与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镇、村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单位参与清产核资工作。资产清查结果及处理意见进行张榜公示7天。清产核资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通报确认清查核实结果,登记造册,建立集体资产监管台账。并由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等分别签字确认,及时上报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逐级汇总上报,做到资产清查工作认真、严谨、一丝不苟,集体资产清查数据真实、有效。清产核资结果做到“五个不”,即不虚报、不瞒报、不错报、不漏报、不重报,为集体“摸清家底”,向群众“亮明家底”。

五、探索典型模式,壮大集体经济

在全面完成清产核资等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把创新模式、放大效应作为有力举措,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四种模式”,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一是推行产业发展带动模式。依托全县113个“双百”产业扶贫基地,突出奶山羊、苹果、核桃、食用菌、中蜂、烤烟等六大特色产业,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产业+农户(贫困户)”模式,带动12647户贫困户44264人发展产业增收。二是推行农业园区带动模式。以73个农业园区为载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农增收。温水现代农业园区推行“借袋还菇”模式(企业先借食用菌袋,出菇后回购),通过“三免一借两保障”的形式,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股份合作,累计引导群众土地入股1150亩,每亩保底收入600元,带动就业503人,户均务工收入2万元。八渡中蜂养殖园区与桃园村、大力村等3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共建,采取托管代养、订单生产的方式,发展中蜂3223箱,带动423户群众户均分红820元。三是全域旅游带动模式。围绕关山旅游开发建设,引导5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636户股民,以产业扶持资金和扶贫债券基金入股1092万元,参与景区开发建设,每户分红800元。四是经营主体带动模式。曹家湾镇流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盛大烤烟等6个专业合作社,以集体资产、资源入股,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发展核桃、烤烟等特色产业1550亩,耕地每亩保底收入500元,闲置资产得到盘活利用,集体经济积累稳定增长;东风镇下凉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土地流转混合模式,流转土地1860亩,每亩保底收入500元。

通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维护了集体和农民的权益。通过开展专项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理顺了关系,明确了责任,使得“三资”管理与村集体经济活动符合国家、集体、村民的要求,具有合理 性和合法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理顺了旧账,纠正了错账,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健全了“三资”管理制度。各村都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县按照《会计法》和“三资”管理制度等规定,认真抓好民主管理、财务公开、现金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财务开支审批和村报账员管理,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促进了村务民主管理。对清产核资结果及时进行张榜公布与确认,并认真听取村民的反馈意见,及时解决问题,辩明了是非,消除了疑虑,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促进了公开、倡导了公平,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四是推进了农村基层廉政建设。通过清产核资,提高了村财务的透明度,明晰了产权归属,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经济责任、廉洁自律、财经法纪意识,促进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

猜你喜欢
清查三资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强化农村三资管理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广州: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程上网
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措施分析
固定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
从固定资产清查视角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