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美术创作的特点

2019-07-24 01:11史旻
艺术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

摘 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美术创作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环境艰苦,创作活跃;重视教育,人才济济;围绕抗战,不断创新;贴近民众,充满特色。本文围绕以上几点,一一作出了阐释。

关键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美术创作

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时期主要的敌后根据地,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积极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形成了大量形式生动、内涵丰富、具有深刻时代价值的美术作品。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不足、社会环境严峻,美术教育无法像和平时期一样正常推进,但是这并没有减少敌后军民的创作热情,壁画、布画、版画、漫画等美术作品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出现,还在各类展示活动中为军民提供了良好的艺术熏陶作用与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敌后军民深刻地了解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与卑劣,进而激发全面抗战的热情与勇气。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美术作品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1]本文通过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美术创作的分析,归纳出其特点。

1 题材丰富,形式多样

艰苦的敌后抗战环境对艺术创作的限制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陕甘宁边区,敌后军民依然用饱满的热情,探索艺术创作的表达形式,并形成了多种美术创作题材以及丰富的美术表达形式。从题材来看,抗战是边区美术创作的主旋律,如版画《狼牙山五壮士》《强渡黄河》等,都深刻地反映了居民抗战的热情与决心。同时抗战并不是唯一的主题,艺术家在与敌后军民的长期接触中,获得了更多创作灵感,如版画《农村小景》《乡村小学》《结婚登记》《哥哥假期》《军队生产》等作品,从教育、生产、婚姻、农村风光等多个角度反映了当时边区的面貌,为我们了解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产生活细节提供了依据。从形式来看,壁画、布画、版画、连环画、漫画等美术作品成绩突出,并举行了专门的展览活动,丰富了边区军民的精神生活。

2 环境艰苦,创作活跃

在日本侵略者、敌特势力、封建顽固势力的全面封锁下,陕甘宁边区的物质生活条件十分匮乏,人们的基本生活尚且存在一定困难,能够分配给美术创作的资源就更加有限了。画纸、颜料、画笔等基本创作资源的匮乏,使许多创作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老一辈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连最基本的粗纸都难以拥有,可见美术创作环境的艰苦。但是,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熄灭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逼仄的条件使许多艺术家别出心裁,挖掘一切能够利用的材料进行创作。例如创作者用各种粗布进行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布画作品。陕甘宁边区的壁画创作成就突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藝术家们缺少纸笔,只能将创作灵感宣泄到城镇乡村的墙壁上,而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不仅扩大了抗战宣传,更是构成了陕甘宁边区一道独特的城乡风景。

3 重视教育,人才济济

艰苦的敌后环境没有压制住陕甘宁边区美术教育的发展,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积极推进美术教育发展,不仅吸引了当时中国大批优秀的美术创作者进入边区,也为边区培养了大批美术创作人才,而这些人才在新中国成立后则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为中国美术的教育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1938年在陕西延安城东北5公里的桥儿沟,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这所学校是当时培养抗战文艺人才的主要基地,汇集了当时中国许多顶尖的文艺人才,由李伯钊、伊林、朱杰民、杨角等人任戏剧、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教师。根据校长李伯钊的口述,陕甘宁边区虽然条件艰苦,但从未忽视美术教育,美学课程、美术创作实践是人才培养的必修课,而参与画报创作则是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时至今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历史的变迁中已经更名、迁址,但是“鲁艺”培养出的美术人才以及形成的艺术精神,永远被铭记在历史中。[2]

4 围绕抗战,不断创新

抗战是陕甘宁边区生产生活的核心,一切工作都围绕抗战这一核心主题,美术创作自然也不例外。在各类美术作品中,抗战主题鲜明且鼓舞人心,例如画家彦涵创作的版画《狼牙山五壮士》,取材于真实的抗战英雄,五壮士不畏敌强我弱的局势,退守到最后一寸立足之地依然不放弃杀敌的决心,最后在敌人的步步催逼下毅然跳崖。整幅版画将创作的重点放在了狼牙山五壮士细节的刻画,愤怒的面容、坚毅的目光、握紧的拳头无一不展现出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以及敢于抛洒热血捍卫家园的决心,这样的优秀作品明确地点出了抗战的主题,并为敌后军民勇赴战场、抗击日寇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抗战主题作品的带动下,陕甘宁边区的民俗风向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之前象征吉祥如意、平安顺遂的年画、门神等逐渐被抗战作品取代,这对抗战美术作品的进一步创作以及当地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美术创作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艺术创作融合于社会环境的重要体现。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美术创作过程与创作成果来看,其鲜明的时代特点,为现代美术发展提供了思考与探索的空间,而只有将美术创作与时代发展融合,用贴近群众的方式展现时代发展主题,才能为美术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吴云峰,姚尚右.论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创作[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7-10.

[2] 郝爽,王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战火中的高等院校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15(09):6-22.

作者简介:史旻(1987—),女,陇东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术学研究。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