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场所戒治中的运用研究

2019-07-24 10:33谷超王文进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方式以人为本情感教育

谷超 王文进

【摘 要】情感教育是在基础教育中经常被提及的教育模式之一,因其注重个体内在的情感危机并唤醒教育对象内在的情绪力量而凸显出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但是在戒毒场所,情感教育的研究和运用并不多,笔者查询了不少文献,并未发现有提及在教育矫治中运用情感教育之类的文章。因此,本课题独开蹊径,主要围绕情感教育的理论以及在场所戒治中的实际运用作一番探索。

【关键词】情感教育;以人为本;强压式教育;教育方式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戒毒工作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教育矫治在戒治任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场所目前还是比较多地采用“灌输式”或“强压式”的认知教育,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大课教育和个别教育。

大课教育的授课形式比较集中,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让受众最大化,性价比较高;但是这样的教育形式主要是“一言堂”模式,教师(即戒毒民警)在讲授过程中较少采取互动形式,基本无需反馈,更多是把要求的知识直接传输给学生(戒毒人员),这就势必由于戒毒人员层次的不同而存在教育效果不均衡的情况,甚至对个别有反抗情绪、或者“老官司”的戒毒人员来说是“完全无效”的。个别教育是教育矫治工作“多管齐下”的结果,这种教育式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级的重视。它注重“以人为本”,根据个体的不同采取因人而宜的教育矫治方式,增强了针对性和现实性。

二、情感教育的概念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而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教育是根据人的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提出的要求,是人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体验。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它针对目前教育中重视认知、理性而忽视情感的状况所提出,但是它的提出并不排除理智教育,相反,它可以对理智教育起到纠偏补弊的作用。

三、情感教育在场所中运用的理论与背景支撑

(一)情感教育是立足戒毒人员“三重属性”基础上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的方式之一

戒毒人员“三重属性”是对戒毒人员的明确定位,戒毒人员不仅是违法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和病人,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他们在“大墙之内”就纯粹地以“违法者”身份對他们进行惩罚;还应该考虑他们作为受害者和病人的身份,对他们进行教育、治疗和康复。情感教育就是要通过合理的、让戒毒人员更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知道吸毒行为的违法、知道毒品导致的各种伤害、知道自己担负的责任,以及知道自己将来要走的路。

无论是大课教育、还是个别教育,积极运用情感的方式,是非常关键的。情感教育既能平抚戒毒人员的情绪,对他们实施“共情”,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同时把他们的心结作为切入点,逐步瓦解、逐步深入,可以使得戒毒人员既欣然接受教育的方式,同时也接受教育的内容,使教育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情感教育是立足“以人为本”戒毒基本原则的教育矫治方式之一

《戒毒条例》第二条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第二条均明确指出:戒毒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也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让人们自主、自信、自强,不断开发自身资源。而对于戒毒工作,“以人为本”又放在首位,因此可以看出,国家希望把戒毒人员更多地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并进行差异化的管理、教育和辅导。在戒毒场所,要做到以人为本,就是要秉持人本主义和人文情怀,对戒毒人员进行教育戒治。而运用到教育矫治工作方面,用情感教育来替代强压式教育,也能很好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情感教育是立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的教育矫治方式之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全球认同度较高的心理学理论之一。需求层次理论共分为五层,从下至上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一个层级依此递进。在戒毒场所,对于戒毒人员来说,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能得到保障,因此根据此理论,他们势必对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所期盼和企及。由于戒毒场所就像一个小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如同一种社交,当然戒毒人员和民警打交道也是社交需求的一部分,这其中包括接受民警的教育。而每一个戒毒人员都有希望得到尊重、得到认可的想法,在适当的时候,他们的这种想法可以得到满足,包括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情感教育就是给予戒毒人员尊重和肯定的教育方式之一。而当戒毒人员通过戒治,在回归社会后能够实现个人的想法、抱负的话,那么他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但是由于自我实现更多体现在社会环境之中而非戒毒场所之内,因此笔者认为,此项需求在教育矫治中无需过多涉及,而是可以将其作为接受教育矫治之后个人的升华。

四、情感教育在场所戒治中运用的形式

(一)大课形式

笔者认为,受到时间、人数、进度等因素的影响,情感教育在大课形式的教育中运用不可能很多,但是不能否认,我们依然能运用到情感教育的一些方式方法。诸如创设一些教学环境,让戒毒人员更好地“身临其境”;又诸如提出一些问题,让戒毒人员设身处地地“想办法解决”,再诸如拿出一些案例,可以是社会的案例、更可以是戒毒人员自身的案例,让戒毒人员自己融入案例之中来思考和体会。此外,民警还可以通过互动问答等形式,对戒毒人员的表现予以赞赏、表扬和鼓励,就可以让其感受到被尊重或被肯定,从而使其更好地树立起自信,并增强对民警的信任度。

(二)小组讨论形式

小组讨论,其实也可以作为大课形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只是占用的场地更小、受众面更小,氛围更为轻松,方式也更为灵活。小组讨论,可以让小组中每一个戒毒人员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能够给民警及时反馈出教育的实时效果,有助于民警及时修正和引导。由于是小组形式,民警可以鼓励戒毒人员更多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必过于在意是否适合、是否妥当,这样的话,民警就可以更加深入戒毒人员的内心世界,去挖掘他们身上或者思想中值得表扬和肯定、需要鼓励和推动以及值得帮助或需要纠正的部分,并根据当时情况落实相应的教育手段,从而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三)个别教育形式

个别教育形式是进行情感教育最直接、也最适宜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不用考虑时间、地点等其他相关要素,而是把重心集中于教育的过程和内容上。民警可以在与戒毒人员谈话中,对戒毒人员在意的某些问题进行交流,对戒毒人员涉及到的一些想法、观点进行探讨,对戒毒人员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进行适当的帮助,对戒毒人员存在的情绪进行必要的疏导,等等,主要目的就是让戒毒人员能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动卸下对民警的防御心理,增进对民警的信任,主动诉说自己内心的看法和想法,更好地接受教育的内容。

五、情感教育在场所戒治中运用的内涵

(一)民警与戒毒人员之间的情感

民警与戒毒人员相处,这是场所内最直接的情感,民警的对待戒毒人员的态度,有可能直接影响到戒毒人员的情绪、甚至是对外界的感受。除了民警自身的情感表达,还需要抓住戒毒人员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戒毒人员情感发生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类,即以境生情和以情生情两大类,民警要抓准客观事物与戒毒人员的需要预期之间的关系、以及推动角色互换和自我暗示进行教育引导,巩固情感纽带,增强戒毒人员对民警的信任感。

(二)家庭情感

情感教育并非局限于民警和戒毒人员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借助其他辅助力量,诸如戒毒人员的家属。有研究表明,戒毒人员情感心理的主要依赖对象还是其家人,认为家庭关系“非常好”和“较好”的占比为74.44%,其中对父母的关心占据70.75%,对配偶的关心占据12.26%,可见,如果积极利用好戒毒人员家庭关系,就可以激发戒毒人员的家庭责任感以及归属感,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氛围。诸如,民警可以在戒毒人员亲情电话、会见之后,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择机找到谈话的切入口,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引导教育,就是运用戒毒人员家庭情感的力量来实施情感教育的很好例子。

(三)社会情感

社会情感并不一定指代戒毒人员朋友,更应该是禁毒办的社工、社区的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有研究表明,戒毒人员对朋友的憎恨感达到81.54%,这主要因为戒毒人员认为其不良的朋友圈是导致其吸毒的重要原因。而社工、志愿者是帮助戒毒人员拒绝毒品、进行有效康复的人,这些人为了戒毒人员的生存、生活以及相关问题进行奔波,主要还是为了戒毒人员能够成功戒毒而努力工作。民警应该发觉这个社会力量的重要性,并让戒毒人员也能理解这个力量就是社会情感的主要体现方式,让他们树立起感恩之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教育,最大化发挥出社会情感的作用。

六、情感教育在场所戒治中实施技巧的探索

情感教育既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如果民警能够掌握这门艺术, 就可以主动运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超出戒毒人员心理预期

情感教育是有价值的,其本质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富有肯定意义方面的含义。运用于場所教育矫治中,就是可以让戒毒人员极大限度地满足其对情感价值的需要,并产生不懈追求美好情感的思想和行为。诸如让戒毒人员知晓,经过民警的积极努力,其好久不见的家人(特别是配偶、孩子)突然来探视,这就是一种超过其心理预期的事,足够引起戒毒人员的惊喜情绪,此时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可以重新唤起对生活的信心,并产生对民警的感激和信任。

(二)于细微之处入手

对戒毒人员的教育帮助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组成,而情绪具有强大的感染能力,民警的言行和态度对戒毒人员有着直观的和深切的感受。民警首先要把握好严肃、关心、同情、鼓励等各种态度的运用,二是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语言、语气和语音语调的把控,既可以显示对戒毒人员的尊重,同时也可以体现出民警自身的修养。诸如民警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戒毒人员动不动就满口脏话粗话的习惯,进而主动运用礼貌用语的时候,就显示戒毒人员正在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就体现出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在戒毒人员困难时给予帮助

在戒毒人员遇到某些困难时,如果民警能够主动给予相应的帮助,就会让戒毒人员感到“雪中送炭”,这不仅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能为情感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当然,场所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加大场所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互动,让社会的帮助也能输送到戒毒人员手中的话,就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诸如爱心基金会对戒毒人员子女的就学资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实当一个人遇到自己无能为力的困难时,其内心是脆弱的,而此时如果给予必要的帮助,则会让戒毒人员更信任民警,听从民警的话,并接受民警的教育。

(四)恰当的文学艺术形式

文学艺术可以通过再造情境中的他人表情作用于戒毒人员,使其产生移情的效果。如果将戒毒人员吸食毒品所导致的许多伤害利用直观的文学形式(诸如情景剧、小品、自述等)表现出来,将对其他戒毒人员、甚至是戒毒人员本人产生较强的震撼力,而此时如果民警通过运用情感教育,让戒毒人员产生自我暗示,就会使其逐步强化对毒品危害性的认知以及巩固自身拒毒意愿,从而起到教育的效果。

(五)软硬兼施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情感教育,并非完全是表扬和鼓励,没有批评和惩罚,因为情感并不完全体现正情绪,也必须要有负情绪,这是客观事实,需要民警和戒毒人员所面对。适度的惩罚可以让戒毒人员产生痛苦的感觉,此时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则可以改变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主流理念。而感化和鼓励则可以从正面引导戒毒人员改变其不良性格,形成更为阳光和健康的人格特质。这种以惩罚和感化相结合的方式,就是软硬兼施的一种体现,也是情感教育中不可获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教育方式以人为本情感教育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