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探究

2019-07-24 10:33俞海峰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污水治理对策研究

俞海峰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溪源江作为闽侯大学城十几万师生的生命之源,近年来,受高校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直排,沿江两侧农业、养殖业以及个别小企业生产废水无组织排放等影响,流域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本研究针对其垃圾处理与污水治理的成因,提出完善溪源江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以期为建设生态校园环境和生态城市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以此促进溪源江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溪源江;污水治理;对策研究

一、引言

2016年,福建被确立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新时代每个福建公民享受幸福生活的共同利益所在。政府的环保工作思路要从单一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模式—社会共治模式,而探求适合溪源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就是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理论依据

1997年,佩里·希克斯率先提出了“整体性治理”的概念,主张“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的治理模式。此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其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

(一)强调预防、公民需求和结果导向

整体性治理注重强调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以及对问题的预防导向和结果导向,而不是以政府为核心。正如彭锦鹏所指出:“以满足公民需求为主导的理念,也就是将个体的生活事件列为政府治理的优先考虑项目,将‘政府组织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个体问题的解决上。”

(二)强调整合性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整合是“权威性的整合”,新公共管理意义上的整合是“市场化的整合”,那么,整体性治理中的整合则既可以是“合作性的整合”,又可以是三者的有机融合。这种以公民需求为基础的整合,在组织架构上包含“治理层級的整合、治理功能的整合和公私部门的整合”三个方面。其中,治理层级的整合即不同层级或同一层级的整合;治理功能的整合是指同一部门内的不同层级或统一层级的整合;治理功能的整合是指同一部门内的不同功能和不同功能机构之间的整合;公私部门的整合即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非营利性机构之间的合作。在服务手段上,强调信息技术及网络服务的整合。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为手段,广泛地整合多方信息,建立中央数据库,系统化网络流程和步骤,实现公开透明的在线同步治理模式。

由于溪源江在行政区划上跨越多个行政村,溪源江垃圾处理与污水治理表现为“多龙管理、碎片化治理”,致使溪源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不佳,流域生态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因此,亟须建立溪源江垃圾处理与污水治理整体性治理机制,将溪源江流域视为一个整体,对治理层级、功能、公私部门关系及信息系统等碎片化问题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流域生态产品及服务。

三、完善溪源江垃圾处理与污水治理整体性治理机制的对策

(一)强化府际治理力度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治理资金投入、扩大配套基础治理设施建设,是持续提升溪源江垃圾处理与污水治理成效的有效举措。作为流域生态产品及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闽侯县政府既要向福州市政府、省政府争取溪源江垃圾处理与污水治理配套建设资金,也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的先进经验。例如,可通过建立数个小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厂、集中的下水管道,再进行针对性的分散建设,在大学城及海西高新产业园附近等主要污染源头地区可重点部署兴建。

2.增强府际合作关系。国际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经验表明,增强上下级之间、行政区与行政区之间、行政区内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有助于提升流域治理的水平与效率。可推行河长制经验,设置由蔗洲村、建平村、马保村等共同组成的溪源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小组,各村书记担任各个河段的河长,治理效果直接与政绩挂钩;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污染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性研究,或通过合同外包的方式聘请高校科研机构立项研究,以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做到对症下药。

3.完善法律监管制度体系。对于《环保法》存在的局限,市政府可以出台更具体、更符合当地特点的环保法规,对溪源江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履职,做到权责统一、权无旁落,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开展“损害者赔偿制度”。

(二)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溪源江污染的治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这就亟须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首先,河道管理部门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平台,定期访问,并公布举报电话,如此,便能方便公众参与污染源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充分发挥保护溪源江的巨大热情,对江水环境实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其次,增强公众自身的环保意识,大学城内的师生和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师生们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各方面的环保知识,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周边居民要认真学习有关部门的环境教育宣传,积极转变农业耕种观念,树立环境优先的意识,与社会新趋势接轨。环保意识增强,这是治理溪源江污染问题最基本、最长远的方法。

(三)强化高校志愿治理职能

大学城内师生众多,生活、实验室、校医院等排放的各种污染复杂多元,是溪源江的重要污染源。高校作为社会性团体,应积极发挥第三方作用。

1.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环境保护教育要以教学为主渠道,部分专业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选好环境保护的切入点,把学科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可以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环保宣传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校园文化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更能直接影响着学生,例如宣传栏中的海报、各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都是很好的宣传平台。当然,还应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不定期地开展以环境为主题的摄影、演讲比赛,都不失为好方法。

2.加强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管理。必须强化“实验室污水不得直排”这一硬性规定,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大楼的设计和布局、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等方面要全面贯彻建设绿色实验室,完善废水处理池、通废弃物、危化物风系统,危险品仓库、收集桶等配套设施;开课教师严格监督学生实验废液的流向,学校再建立专门的废弃物处理中心,接收实验室分类上交的废物;由专人负责信息统计、存档后集中到规定地方暂存,不定期集中外送处理,努力做到专门地点集中、专门房间、专门容器存放、专门人员管理。

3.降低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学城宿舍区的生活废水直接排入城市地下管网,无疑给附近的污水处理系统带来极大的治理压力。各高校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着力加强与市政环保部门联系,改造下水管道,引入污水净化装置,缓解城市的污染排解压力。对于已经形成的水资源污染,各责任主体必须积极履职,清理好垃圾,净化好水源;也要在此基础上做到未雨绸缪、防范未然,减少污染源头的排放。

【参考文献】

[1]温若怀,廖福霖.溪源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现实条件SWOT分析[J].绿色科技,2019(04):127-128.

[2]彭锦鹏:《全观型治理:理论与制度化策略》,载《政治科学论从》(台湾),2005(23):66-100.

[3]杨阳.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路径的整体性研究[J].四川环境,2018,37(01):72-77.

猜你喜欢
污水治理对策研究
世界银行天台农村及小城镇污水治理项目研究
环境工程建设中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