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产业 育主体 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2019-07-24 10:33徐霞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山阳山阳县茶园

徐霞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排在首位。产业兴则乡村兴,经济强则人气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支撑。山阳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精神,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制定了《山阳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于破解当前我县“三农”瓶颈问题具有“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重大意义。

山阳县地处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限制开发区、重点生态保护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属于地理位置上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通过产业发展脱贫,发挥核心区域作用是我县当前和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干什么——聚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位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之首。近年来山阳以“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为指导,秉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理念,重点围绕药、茶、果、畜、菌五大脱贫支柱产业,加快培育茶叶、中蜂、光伏、金鸡、旅游五个区域扶贫产业,打造林下经济全产业链,探索出一条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1.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山阳立足天然的资源禀赋,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2016年至2020年,在漫川关镇、延坪镇和天竺山镇等多个镇新建茶园2万亩、改造老茶园1万亩,实现茶园可采摘面积10万亩、产量1200吨、产值3.7亿多元;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全域实现有机认证,建立标准化茶园10个,茶旅示范点5个。将“天竺翠峰”培育成省级著名品牌;每年组织茶企参评参展两次以上,在全国名优茶评比大奖中获得多项荣誉。使茶叶产业成为我县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产业、有机产业、富民产业。

2.强力推进产业融合。聚焦绿色农产品供给,培育龙头、创建品牌,打造了农业产业新亮点。新培育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两个、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52个,新发展药、果、茶等特产基地33万亩、食用菌2320万袋。开发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0万亩,完成“三品一标”一体化认定4个。新建“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延坪枫树村入选全国第七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3.打造品牌,提升品质。主打“天竺翠峰”品牌。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彻底改变品牌多、滥、小局面。全县主打“天竺翠峰”这一品牌,采取“主品牌+各自商标”的办法。将“天竺翠峰”打造成为行业知名品牌。

二、谁来干——积极培育多元经济主体

山阳县在积极推进产业发展中,培育多元经济主体。政府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主管部门积极引导、社会积极参与。

(一)惠民政策先行。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县直各部局积极参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职能相互配合、主动作为。

2.加大扶持力度。每年设立茶叶产业发展储备金不低于1000万元,主要用于四个方面。一是基地扶持。二是茶企扶持。三是宣传扶持。四是人才扶持。五是政策扶持。

(二)政策落到实处。

1.扩大茶叶产业规模。一加快老茶园改造。二加快新茶园开发。三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新茶园开发和老茶园改造。四培育龙头,推进茶叶产业集约化。

2.发展茶叶科技。一是加强茶叶深加工研发。积极引进、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用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园及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二是健全茶叶科技推广网络。三是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3.狠抓扶贫产业。山阳坚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五大支柱扶贫产业之一来抓,使食用菌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截止目前,全县已生产食用菌3000万袋,其中香菇2000万袋、黑木耳1000万袋。全县食用菌产业基本形成了“一心、两带、三流域、六园区”的整流域推进、大园区发展格局。

(三)社会广泛参与。

1.健全产业格局,助力产业脱贫。按照“整体推进、突出特色、规模发展、产业经营”的思路,全县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增加到23家,组建茶叶合作社8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10亩以上茶园的茶农近千户,初步形成了公司专营、大户联营与个体经营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全县茶业常年从业人员1000余人,季节性临时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在采茶旺季,茶农户均采茶收入达万元以上。

2.转换发展模式,创新致富方式。围绕整流域推进、大园区打造,一改过去的家庭分散经营方式,依托大型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园区+基地+农户(贫困户)”的以大带小联动发展模式,生产、加工并进,大园区、大基地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在食用菌生产方面,按照“抓两头、放中间”的思路,大力推行“工厂化统一制袋、认领式分散出菇、订单化统一收购”模式,鼓励农户通过“借袋还菇”等方式参与食用菌生产。并与外省的大客商签订了销售合同,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结实了与贫困户的利益链接。

3.吸纳新主体,盘活产业资源。大力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通过土地有偿流转、进入企业或园区务工、虚拟股本金年度分红等增收渠道,催生了农村经济新业态,有效地盘活农村资源。全县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抓好返乡创业就业各项政策宣传落实,做好信息对接和跟踪服务。完善以农民工创业园为载体的平台建设,促进返乡创业和就近就业。积极动员吸引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家乡创业,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三、强保障——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政府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不可或缺,政策制度是引导农业绿色化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风向标和助推器。

1.强化支持农业绿色生产的政策导向性。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2.建立“谁受益谁补偿”的利益调节格局。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谁受益谁补偿”的利益调节格局。对在生态保护中做出了特殊牺牲和贡献的群体,在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上向要建立“谁保护谁受益”的倾斜机制。让广大农村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获得更大认可、更多回报。

3.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山阳聚焦环境保护,坚守底线、牢守红线,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率先落实“田长制”,完成造林绿化9.4万亩,三大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6镇23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进展顺利,漫川前店子村荣获“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称号。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县、省级文明县城,城乡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十九大报告》及《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3]2018年山阳政府工作报告。

[4]山阳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制定了《山阳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5]《山阳县县委书记张国瑜在全县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 《山阳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

[7] 山阳县委、县政府《山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2018年4月28日。

[8]结合山阳實际,编制了《山阳县食用菌产业翻番发展规划》。

猜你喜欢
山阳山阳县茶园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云旅游模式助力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念好“四字诀”探索文明实践山阳路径
迷途的山阳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寻得山阳好住家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陕南移民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湄潭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