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我不排斥补习班,但家长不能偷懒

2019-07-25 01:36阙政
新民周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马飞邓超补习班

阙政

如果你是个推崇快乐教育的家长,去看《银河补习班》吧,那里会是你共鸣的天堂。如果你是虎妈鹰爸,去看《银河补习班》吧,那里也不会把你打入地狱。

这部暑期档电影名叫《银河补习班》,讲的却不是暑期补习班——而是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片长里,高浓度地讨论了近30年来的学校教育vs家庭教育,学龄教育vs终身教育。

这一回,邓超终于不再导烂片了。《银河补习班》放弃了《恶棍天使》《分手大师》的搞笑,和去年的爆款《我不是药神》一样,选择了认认真真去拍一个最能牵动集体神经的现实题材。看得出,对教育这个话题,导演邓超和俞白眉是真的有很多话想说。

献给父亲,送给孩子

“你孩子学习不错!”

“不不不,他呀,缺点多着呢!”

这样司空见惯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说孩子的缺点变得像一种惯性,跟拍黄瓜一样,很随意地把孩子的缺点当着众人的面去说。”在邓超看来,这种大多数家长都有的习惯,是他拍《银河补习班》的动力。

有很多人会下意识地不让自己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但我却希望我们能用一个更大更广的视角去理解自己的父亲,理解世界上千千万万个爸爸。

“在学校,老师很难做到相信每一个学生,家庭成了最后的港湾——但是每个家长都能相信孩子吗?很多家长会和电影里的妈妈一样,把‘他本来就笨挂在嘴边。”同为导演的俞白眉说,“工作关系我见过各行各业很多出色的人,他们的考分有高有低,学历有高有低,但是都有一个共性——没有人自卑,没有人是被自己家长认为‘从小笨到大的。家庭对孩子的相信是最重要的。”

邓超和电影里屡次被教导主任要求开除的“坏学生”马飞有过相似的经历:他曾被学校处分,说他是“社会上的人”。但邓超妈妈的回答却是:“我孩子不是这样的,我相信他是一个好孩子,他不是社会上的人。”

这句话,被邓超化用到电影里,用来感谢家长曾经的开明。“我很感恩自己有个善于表达的父亲。”邓超说,“他写字非常漂亮,是我们家里写字写得最漂亮的一个,所以我的签名也是他设计的。我爸爸家是农村的,那个时候经济环境不是特别好,当时他上学是打赤脚上的学,也没有钱吃饭,但是大学里的同学们都很喜欢他,还自发地给他捐粮票。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很传奇的人。小时候,爸爸喜欢给我变一个吹口哨的魔术,就是嘴巴不动光出声,我找了很多年那个声音到底是从哪发出来的,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确认那个声音是他发出来的,后来我也学会了。在我的印象里,爸爸总是忙着开会,但也特别爱孩子,总会背着别人给身边的任何一个小朋友递个眼色,然后背着他们去买一些家里大人不让吃的零食。”

邓超这次选择了拍摄现实题材。

《银河补习班》的标语是“献给我们的父亲,送给我们的孩子”。“有很多人会下意识地不让自己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但我却希望我们能用一个更大更广的视角去理解自己的父亲,理解世界上千千万万个爸爸。去了解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去了解他经历了什么,遭遇了什么,了解之后,相信更多的人會觉得自己的爸爸非常了不起。”邓超说,“在批评自己的孩子之前,也请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缺点,这确实是缺点吗。”

他说自己和俞白眉都是“家庭主义者”,“我们现在也在感慨这个事情,尤其是当爸爸的这个经历让我获得了更多能量。原来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工作很重要,有了孩子之后,觉得离开他们一次那么久,很愧疚很不舍。我以前一直觉得我们的教育好像有倾斜性,你是大人,他是‘小人,但后来慢慢地发现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很多时候是有了孩子,你才知道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爱的能力,这种成长和教育是相互的”。

鸡汤还是毒鸡汤?

电影里,任素汐饰演的马飞妈妈,可能代表了中国城市里最常见的家庭教育:努力挣钱,让儿子上最好的学校,将来考个好大学,终极目标都非常地一致:清华北大、985/211。他们也知道素质教育、快乐教育、能力教育如一波波潮流滚过,也不介意被潮流裹挟着往前迭代教育观念,但不管潮流怎么变,清华北大还是中流砥柱一样地稳如磐石,快乐也好,能力也好,都仿佛是高考3+N后面的那个N,不管N怎么变,前面的基座3,都不会变。锦上可以不添花,雪中必须有送炭,一路升到好学校,就是那星永恒的炭火。

而邓超饰演的马飞爸爸马皓文呢?原本也是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拔尖生:年纪轻轻就负责当地最大的桥梁工程,还是亚运火炬手,集各种荣誉于一身。谁知自己造的大桥却突然垮塌在面前,从工程师沦为阶下囚,妻子也成了前妻。坐牢7年,再出来的时候,孩子已经是个屡次被学校劝退的初中生。

错过孩子7年成长的马皓文极力想要补足这段失去的时光,全盘接手了马飞的教育工作,而他带来的家庭教育,可能是戏剧作品中最常见的理想家长型——夸。你妈不是老骂你笨吗?我就猛夸你,用爱发电。

在《银河补习班》里,你会看到许多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或者又称教育鸡汤。当然,电影不是讲道理,一切道理都隐藏在情节中,但依然明显得像糕点上鲜红的印章。

比如说,马飞喜欢飞机模型,喜欢看飞机表演,幻想着未来上火星,最后真的成了航天员——这是导演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电影的台词“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说的也是这回事。

《银河补习班》同名小说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比如说,马皓文带着马飞去郊外看青草地,实地体会什么是诗词里的“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导演在说:读书不能死记硬背。

又比如,临近中考,马皓文没有让马飞拼命突击,而是带着他周游四方——这是导演在说: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而当马飞在旅途中遭遇1998年大洪水与父亲失散被困水中时,救他一命的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直想。借着独立思考的能力,马飞找到了逃生的门板、求救的口哨和手电筒。多年后,当他在太空遇险,同样凭借独立思考,找到了返回地球的方法。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教育鸡汤呢?因为鸡汤的一大特征就是:没错处。“活着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教不好都是家长偷懒”“读书不能死记硬背”“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一辈子不要停止思考和学习”……有错吗?即使在教育方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这些话也都是普遍真理,正确得不能再正确。

然而鸡汤的另一大特征又是:没用处。它喝不坏你的肚子,却也没有多少营养。上述真理一旦遇到现实,就变成了“知道了也改变不了什么”的鸡汤——升学率摆在眼前,你敢不刷题跑去旅游吗?大家都在拼命背书,一下午能记住一百句,你敢花半天时间去看青草地就为了领悟一句诗吗?社会评价体系摆在眼前,北大考古系和经济学院同时招你,你真能坚持自己的兴趣吗?996归来的你还有力气坚持思考和学习吗?

假如最终的升学体系和社会评价体系都没有变,乱喝鸡汤搞不好还会变成毒鸡汤。我猜,应该有不少家长,会被电影的147分钟深深感动,然后走出电影院,该怎么来还怎么来。

不过,电影也正是这样的东西:它改变不了什么,又仿佛可以改变什么。就今日的教育大环境来说,这碗鸡汤不是嫌浓,而是嫌少。即使是老生常谈到了真理级别的教育理念,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有时时重申、强调、反复的必要——干了这碗鸡汤的人多了,社会评价体系多元了,鸡汤才会真正有营养。

为自己找个“银河补习班”

除了家庭教育,《银河补习班》也涉足了30年来的学校教育改革,尽管是浮光掠影点到即止,你依然可以从中看到不少与现实呼应的地方。

除了家庭教育,《银河补习班》也涉足了30 年来的学校教育改革,尽管是浮光掠影点到即止,你依然可以从中看到不少与现实呼应的地方。

好比说那个从《礼记》中得名的“博喻中学”,教导室的闫主任把历年状元的照片框裱起来挂满四面墙;临近毕业季,学生们撕碎了书包里的试卷书本,白茫茫如鹅毛般撒遍操场;又好比闫主任那个年年第一常常得状元的养子,大二那年却因为一门《模拟电路》不及格,从6楼跳下来,精神出了问题,流落街头。这些情节,在现实中的程度也许更为激烈。

片中,马飞的一篇作文《不可错过的时光》,因为写了慈禧太后坐汽车、未来梦想上火星这些天马行空离题千里的内容,被闫主任判了零分——马皓文不服,当着教委一众领导的面念了这篇作文,最后说:“我不懂什么叫标准答案,可是我刚才听这篇作文,我觉得很美,也很感动。美,有标准答案吗?”

如果要炖的是毒鸡汤,这里就该全场沉默数秒,然后掌声沸腾,领导们集体给出满分——为什么说《银河补习班》确实是现实题材呢,因为它还是尽可能地接近了真实——闫主任回答:“到了高考被打低分的时候你就知道有没有了,我现在是可以给马飞打满分,但是将来高考失败,你们家长真的不怪老师吗?”

在这个看似十恶不赦的主任身上,你可以见到教育系统里负责任老师们的缩影:为了效率最大化的教育,他们确实顾不上学校里最后1%的后进生,因为后进生里被遗漏的天才可能像“小学都没毕业却逆袭成了首富”的人一样,不到万分之一,只是因为“幸存者偏差”才被舆论放大。抓大放小,其实是老师们最高效的教育方式。电影里的闫主任还会一遍遍督促马飞,将自己置于家长“眼中钉”的不利处境,而现实中可能更残酷——老师才不会一遍遍盯着后进生,他们要做的,只是默默地将这些孩子的座位一排排往后移,不动声色间,就完成了大浪淘沙。

“如果只用2018年的故事来做教育辩论,我会觉得没有说服力。”俞白眉如此解释为什么要讲前后30年的故事,“我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我想用30年的历史长河来证明: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一个不被升学率看好的人,如果他能够受到来自家庭的良好教育,也可以变成一个有思考能力的孩子,也探讨这些有思考能力的孩子对国家来说会有什么用。”

当学校教育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家庭教育就是最后的私塾。电影里,马皓文常常带着马飞在一个名叫“银河水库”的地方学习,这是马家的“银河补习班”。而当马飞成长后走出家庭,马皓文又希望,曾经的家庭补习班可以让马飞拥有陪伴终身的学习能力,因为,只有终身的学习能力,才能让一个人永远拥有自己专属的“银河补习班”——“永远思考与爱,整个银河都是你的补习班”。

在精神上的“银河补习班”之余,邓超说自己并不排斥传统的补习班,也会给自己的孩子请合適的家教老师,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偷懒。

实际上你会发现,各行各业出色的那些人,不但是“不自卑”,更是“不偷懒”。如果说邓超之前那些导演的作品有过偷懒有过耍小聪明,那么这回他倒像个认真努力刷题的孩子——不但刷题,还把每一种题的变型都琢磨透了,才在电影产业的工业线上打造出这么一部完成度颇高的作品。

为了还原1990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亚运会的场面,《银河补习班》取景浙江建德,在主干道,而不是影视基地内完全还原了90年代的场景——在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小说和附带别册中,可以看到这些幕后花絮故事:“美术组在拍摄之前找到了几千张历史概念图,力争做到不要有一个人是没有来处的,不要有一个美术场景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让看的人感觉自己可以在家中的老照片里看到似曾相识的景象,不管是最后呈现在现场的警车、警察、吹唢呐的老人,还是周围的舞狮队、医疗队、花环队和围观观众,这些都真真正正地在中国的1990年出现过。”

连电影里用到的亚运会火炬,都找到当年制作火炬的老师提供真的火炬做了1:1还原。建德城市的整个装扮过程都被见证,置景过程中,当地居民还在微博上@邓超:“可以了可以了,我们每天回家都感觉像置身在亚运会了。”

猜你喜欢
马飞邓超补习班
分娩补习班准爸不翘课
Air entrainment of hydraulic jump aeration basin *
邓超 带着热爱和梦想奔跑吧
好不想上补习班啊
Energy dissipation of slot-type flip buckets *
邓超:我幻想自己是个外星人,水瓶星的
Standing wave at dropshaft inlets*
A new design of ski-jump-step spillway*
韩补习班传授举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