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中的写作艺术

2019-07-25 04:41任佩婷
北方文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夸张格列佛游记反讽

任佩婷

摘要: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著名的讽刺小说家,在本书中作者假托主人公格列佛医生自述数次奇幻的航海经历,假借他游历的几个国家的国情全面讽刺、揶揄了英国的社会现实。将幻想性与真实性融为一体,不仅展示了斯威夫特高超的讽刺才能,又引起读者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思考。

关键词:斯威夫特;夸张;对比;象征;反讽;陌生化

一、启蒙文学潮流中的写作艺术

英国启蒙文学于二十年代出现在文坛之中,作家们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批判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阴暗面。其中,斯威夫特思想极为激进,他的讽刺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富有极其深刻的思想,以手法多样而著称。其著作《格列佛游记》中以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骃国的奇特遭遇,反映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黑暗,以及批判英国大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疯狂掠夺、残酷剥削的行为。更赋予游历主人公格列佛与鲁滨孙相似的身世背景、遭遇,讽刺了当时游记的浪漫化倾向。

(一)夸张

在《格列佛游记》中的第一卷,作者先是简单介绍了格列佛出海的原因,接着镜头一转场景就到了第一个游历的国家境内:小人国,也就是利立浦特。在这里,作者对于国度中的其余国民来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他与这里的一切相比都是异类。同时,这样的人物设定也就更利于“格列佛”这个作者的化身能够以“俯视”的角度来看到利立浦特这个国家的一切。

在这个国度中,国王只比其他的子民高出一点点,但却自命不凡地认为自己是宇宙的唯一统治者,井底之蛙般的向格列佛介绍自己的国土和物资希望能使格列佛屈服。事实上为了能够重获自由,格列佛确实与国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这也使他有机会参观利立浦特的一切。同英国一样,这里也有着宫廷和政府官员,但选拔官员的方法却是要候选人冒着跌断脖颈的风险表演绳技,成为正式官员的朝廷官员也时常需要在皇帝面前表演绳技并按照技术高低来争夺各色丝线。与此同时,小人国中的政党也有着明确的分类和明显的标志:两党中的一党穿高跟鞋,另一党穿着低跟鞋,实际做派其实无大差异。原文中描写皇太子的语句让人觉得滑稽可笑:“我们怕的是皇太子殿下多少有点倾向于高跟党;至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有一只鞋跟比另一只高些,所以他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

如此奇特的画面可能只有作者在对现实世界进行艺术加工后才有可能出现,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政治和各个统治集团间的矛盾,即辉格党和托利党之间长期斗争,还有小人国国王的自高自大、朝廷官员腰间缠的丝线,都是作者对现实政客明争暗斗、政治的可笑与荒诞的讽刺。

不止这些,利立浦特同英国一样有着军队,更是和不来夫斯古国有着长久的战争,但是战争居然是因为两国人民吃鸡蛋时先打破哪头的分歧所引起的,格列佛还了解到在连年的对外战争中老百姓“必须跟随皇帝出征,生活费用由他们自己负担。”第一卷虽未明确提与英国政治相关的词句,却在夸张的艺术表现中将天主教与新教的无稽之争、统治阶级为争权夺利以宗教分歧为理由的侵略行为加以揭露和讽刺。同时也描写了在如小人国这样的政治环境中生存的底层人民,是如何地被压迫和压榨的。

(二)对比

对比的创作手法在讽刺作品中经常被使用,斯威夫特也较擅长运用对比的手法以达到讽刺的效果。《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发觉这个国度中的居民都小的可怜时便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优越感:“至于那些当地居民,如果他们的身材全跟我看到的那人一样,我自信还可以跟他们调来作战的最强大的军队拼一下。”不管是体型、见识还是理解力,格列佛都远远超过利立浦特的人民,在这里他仿佛成为了最强大的存在。但是在第二次出海航行时,他又落难留在了布罗卜丁奈格,也就是大人国。在这里他变成了“小人国里的居民”,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显得异常庞大,“我躲在那儿,看到他站在台阶上,转身望着他右边的那块田;又听见他在叫喊,声音比传声筒还大好几倍,由于这声音是在高处发出的,起初我还以为准是在打雷呢。”在利立浦特还自命不凡的格列佛,到了布罗卜丁奈格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即使他是一个“有理性的动物”却需要每日担心自己的性命是否受到威胁。

由于格列佛变得十分“迷你”,他可以清楚的看到布罗卜丁奈格的女人们皮肤和身体上的每一个缺点,这一发现让他“几乎呕了出来”。就像是用放大镜看皮肤表面那样,再完美的肌肤也变得丑陋不堪起来。紧接着农民发现了格列佛并带他到集市上挣了一大笔钱,最后将他卖给了布罗卜丁奈格的王后,借着王后的便利,格列佛面见了布罗卜丁奈格的国王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国度,也就是英国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但这些在国王听来却成了“人类的尊严实在太不足道,像我这么点大的小昆虫也竟会加以模仿。”最开始格列佛感到仿佛受到了侮辱,而当国王第六次召见,并根据他记下的笔记针对每一项提出了疑点、问题和不同意见,毫不留情的以局外人的角度指出了英国政治的缺陷与腐败,同时在格列佛提出征战的建议和提供制造火炮的方法时果断拒绝之后,格列佛陷入思考。

斯威夫特借着格列佛思想与布罗卜丁奈格国王思想的碰撞,抒发了自己对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深刻认识,同时质疑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中各方面举措是否完整,使读者同样感受到作者以对比手法表现出的讽刺魅力。

在游历慧骃国时,格列佛发现统治者是有理性公正而诚实的马,耶胡——慧骃国中一种与人极为相似的生物却是一群丑陋龌龊、贪婪淫荡、残酷好斗的畜类,通过这里看到的丑陋耶胡与高尚的慧骃马的对比,表现了斯威夫特对慧骃国制度的向往和对英国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社会中到处可见的恶习的批判。《格列佛游记》产生的时代中,英国底层人民生活艰难困苦,被资产阶级大肆剥削,榨干身体里的每一分血液然后随意抛弃。,资产阶级还同慧骃国中的耶胡为抢夺一种闪光的石头打的头破血流一般,为争夺资本和市场而在国外建立殖民地。在斯威夫特看来,耶胡抢夺发光的石头、争抢别人的粮食和资产阶级抢夺原料又纵欲享乐的生活是一样的。斯威夫特借着丑陋的耶胡,讽刺了腐朽、丑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其统治阶级,同时,也借格列佛表现了对布罗卜丁奈格的制度、慧骃国的社会风氣由衷的向往。

(三)象征

《格列佛游記》中没有一处是作者填补空白的多余写作,每一个地方都有着具体的象征意义。正如“象征”其本身意义那样,斯威夫特借助格列佛游历中看到的几个国度,建立了存在于奇幻世界与现实社会间的联系,以表达作者对丑恶现实的讽刺。

作品中利立浦特居民们的矮小身材,象征国王与大臣的丑恶嘴脸,高、低跟党之争以及利立浦特与不来夫斯古国间的持久战争,则象征着辉格党、托利党之争和天主教与新教间关于教会仪式的无稽之斗。布罗卜丁奈格的不好战国王,则是象征了正义与斯威夫特本人的反战思想,勒皮他游记中借飞岛上荒唐的统治者讽刺宗主国与殖民地间的尖锐矛盾,更是体现了爱尔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者的艰难斗争。拉格多设计家科学院更是对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科学家”无情的嘲讽,至于慧骃国中的智马和耶胡,一个象征美德与理性,另一个象征着野蛮和无知。

斯威夫特借助这一系列可寻到现实根据的形象,为作品增添了浓烈的趣味性,并再次从侧面写出了自己对腐败的现实政治和丑恶无情的社会现实的厌恶。

(四)反讽

除去对比,斯威夫特另一写作艺术就是反讽,反讽就是说此指彼。读者阅读时可以尽情想象,作者在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中构建的虚拟的、奇特的世界。

利立浦特中透过格列佛在开篇给亲戚辛浦生的信和致读者的一封信,体现出斯威夫特精妙的构思。他一面通过这两封信来表示四个国家游历内容的真实度,一面又通过格列佛不愿与自己的妻子、儿女同吃同住,反而要搬去马厩与马一同生活,这样让外人看来已经状若疯魔的行为,被格列佛反复强调着自己的正常和其他与自己一同生活的耶胡的不可理喻,在真真假假中抨斥了当时英国社会中不合理和黑暗的一面。

作者运用虚拟与想象,将当时英国社会的本质揭露无遗,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骃国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情节环环相扣,其中反讽艺术所表达出来的嘲讽意味,不仅引人发笑还发人深省,深刻的展示了讽刺艺术的力量。

二、陌生化

“陌生化”是一种文学理论,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指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采取的一种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超越常境,打破形式逻辑却又合乎情感逻辑,使读者非但不觉别扭,反而感到新颖别致。

斯威夫特对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在形象创造和语言创造上,首先是格列佛所游历的四个国家名称的奇特: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勒皮他、慧骃国;其次是这四个地方的居民形象各异:利立浦特的居民身长不过六英寸、布罗卜丁奈格的居民又体型庞大如巨人一般、勒皮他的居民长相更是怪异,整日又沉迷于冥思苦想之中、慧骃国的居民形象就更加离奇了,马是国度的统治者,与人类长相相似的耶胡居然是一群毫无理智的畜类。

这些奇特的形象远离读者的现实生活,使人读上去就像是在看童话故事一般。但是仔细品读其中具体的事件,又会发现这些人物的行为似曾相识。这种陌生的形象与相熟的现象相结合的手法,使读者在享受奇异形象带来的画面想象的同时又会引起一定的思考,能够体会斯威夫特对腐败的英国现实的揭露与批判,更能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感。

在《格列佛游记》中,每一个国家的语言与格列佛所使用的语言有着相似的地方,却也有着不同之处。这是因为作者作品中的语言是对生活中的口语、俗语、方言、行话的模仿创造,例如在利立浦特中小人们对格列佛的称呼,又如在慧骃国中智马们对格列佛的称呼。这些词语本就是作者在写作时新创造出的词语,但是经过主人公格列佛的解释后,似乎变得十分合理,似乎本就应如此。这样的语言创造,使读者在阅读时既感到新奇新鲜又容易接受而不排斥。

《格列佛游记》虽然多数情况下被视为一本儿童读物,但其深刻的社会问题探讨和卓越高超的讽刺艺术才是它流传至今的真正原因,并对后世文学作品起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董事支.奇异的国度——《格列佛游记》赏读[J].语文世界,2004(04).

[2]朱立元,李钧.20世纪西方文论选: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林六辰.英美小说要素解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4.

[5]刘意青,罗经国.欧洲文学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1999.

猜你喜欢
夸张格列佛游记反讽
《小世界》的现实主义革新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