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真”史料运用思考

2019-07-25 04:42季冬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高中历史

季冬英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教学需要重视史料运用。史料运用的根本思路是史料的提供与学生思维的激活,让学生通过多元的途径,在分析与综合、归纳、概括与演绎中生成科学观点。史料运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只有学生主动加工史料,才能彰显史料的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运用 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的运用,这意味着历史教学不只是课本资料的单向传递,更应当是学生尽可能地占有史料并对史料形成思考,这样才能形成更为科学的历史观。但当史料引入历史课堂之后,教师仍然要重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史料的合理运用问题,如果史料运用只是在学生面前堆砌各种途径搜集来的文字、图片,然后假“自主学习”之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那是形成不了科学合理的历史观的,因此对于史实的运用,历史教师需要深思。

一、史料运用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历史教材通常由史料及历史观组成的,历史教学也是教师在提供史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生成历史观点的。因此可以说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就是在对史料占有的基础上生成历史观点的过程。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教材不可能以大部头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完整的历史史料,因此在运用课本的时候,对教材进行史料的补充也是必然举措。这是从学生占有历史史料的必要性角度去思考的。

除此之外,史料运用于教学还能增加教材的真实感、历史感,使学生能贴近历史去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气息[1]。相比较而言,这一功能更加重要,因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已然不是機械地历史知识的记忆,还是要进行思考与建构的。而要进入这样的学习状态,就必须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同时必须有相应的学习情境,这个情境固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创设,但史料在此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知识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以明朝中晚期的史料为背景。这个时候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些史料,学生就可以顺利进入学习情境。具体可以从明朝的赋税改革、手工业发展等角度提供,如:明朝交税的方式已经有了变化,已经由传统的实物税,变成了上交货币税,而且只收白银,因此百姓交税必须将铜币换成白银,而商人通过各种方式抬高银价可以获得暴利(这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应有的资本,但教师不宜直接说出,而应当让学生自主探究);又如由于赋税赋役(役归于地,计亩征收)货币化,因而许多农产品可以进入市场,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并逐步超过了官营的手工业。

通过这些史料的提供,学生在理解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知识时,就有一个更为真实的史实背景,学生就可以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必然性,而理解这一背景,又可以为后面的资本主义未能发展奠定认知基础。因而我们认为,史料运用的最大价值,可以让学生站在历史长河中更好地占有史料,形成史观。

二、史料的占有方式应有多元途径

占有史料既然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那对于如何占有这些史料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以为,史料的占有方式是多元的,而这是由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方式决定的。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上面的例子中,通过史料的呈现,学生可以进入学习情境。而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之后,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驱动学生有效思考,以将这些资料能够纳入自己的思考范畴,进而为历史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研究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朝中后期的历史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点。在提供了上述史料之后,笔者同时提出相关问题: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是什么?(预设答案是宏观解释,即下一个问题)“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宏观认识背后还有哪些微观原因?通常研究资本主义萌芽需要哪些基本条件?(预设的答案是资本、市场、技术以及劳动力等)老师为什么要选择明朝中后期的史料作为同学们理解资本主义在我国社会的萌芽?(预设的答案是在我国的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学生自然会去分析并综合,分析的对象就是明朝中后期的赋税改革与手工业发展等,有了分析结果之后再综合,就可以发现正是明朝中后期的这些社会变化,使得资本主义萌芽成为了可能。当然,此处如果再与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进行比较,那就可以概括出更多更为根本的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

三、学生在史料运用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上述努力,我们看到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史料的呈现与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度加工,还有意识地寻找其它史料;而占有史料的过程中,多种学习方法综合运用,使得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逐步呈现,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也就越加深刻。

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而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史料运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则。如果学生不能成为史料占有的主体,如果只是教师提供史料之后的被动记忆,那这就不是真正的史料运用。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体现在学生面对史料时的思维加工模式上,只有学生主动分析与综合、归纳、概括并演绎,这才是主动建构的状态,才彰显出学习主体的特征。没有这样的思维加工,只是所谓的“自由”学习,那是浪费时间而不是主动学习。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需要依靠学生的主动建构,这样才能让史料发挥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栋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2007(3):118-120.

[2]高国荣.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量度问题[J].教学与管理, 2011(31):72-74.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