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林草行业优势 助力推进精准扶贫
——甘肃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脱贫攻坚纪实

2019-07-26 05:52
甘肃林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秦安县山镇家村

从秦安县城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前往中山镇,盘山公路弯弯曲曲,在一个个掩映在大山深处的村庄里,清晨,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打破了初春的宁静,像在谈论着昨日一个个精彩的脱贫故事,脱贫群众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诠释着扶贫单位和帮扶干部无私奉献的一片赤诚心。

思想引领强信心

两年来,甘肃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按照“着手景家村建示范、立足中山镇建产业、放眼秦安县提素质”的思路,把“修建道路、培育产业、改善设施、夯实班子、拉通宽带、组建合作社、劳务输出、美化环境”等作为景家村帮扶工作目标,认真谋划,狠抓落实。

抓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和村两委班子建设,落实党员固定活动日、“三会一课”活动,夯实改选村两委班子,积极培养1名村委会年轻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名年富力强、意识超前的同志进入村两委班子工作;协调配备价值2万多元的村委会办公桌椅和沙发茶几、电脑、打印机等设施设备;装饰了党员活动室,夯实了党员活动阵地;发放励志成才、生产致富、家庭和谐、身心健康等书籍2000余本,提升村民整体素养。

产业扶贫增收入

景家村位于秦安县中山镇南部,辖豆家、景家、景家沟、高家、胡家、马鞍山等6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291户1213人,其中:五保户3人,残疾人13人。全村有党员19人(60岁以上7人,40~60岁6人,40岁以下6人);有低保户32户113人(一类5户11人,二类8户27人,三类14户52人,四类5户23人)。截至2016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469人,贫困发生率38.67%;2017年已经脱贫20户10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9.76%;2018年计划脱贫32户14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48%;2019年计划脱贫43户206人(剔除1户3人),政策兜底2户3人。全村现有耕地3100亩,人均2.5亩左右,属于干旱地区,无水浇地,纯属旱地,农作物种植主要有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缺技术、因病、因学、因残、缺劳力是主要的致贫原因。

景家村土地贫瘠,缺少支柱产业。甘肃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领导调研发现,秦安县发展桃、苹果、花椒产业有基础。听说帮扶队要让村民种植花椒,村民高金生、景吉祥等人坐不住了,找到了村上,表达自己想种植花椒的意愿。

“种粮食贴着哩,每年投入多,打的粮食还不够投入的钱。”贫困户王满仓说,“种花椒好,一年也省人,花椒价格也好,比种庄稼好多了。”村民豆根林插话说:“眼下我们村算是有了好产业了,只要步子踏稳了,致富不是梦想……”大家七嘴八舌地描绘着各自的致富蓝图。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考虑到开始建园阶段农民没收成,提出林粮间作、林药间作的思路,在景家村建立500亩花椒示范基地,开展椒园覆盖黑地膜和间作马铃薯200亩、冬花200亩、板蓝根等技术示范,筹措资金75万元,为景家村2600亩花椒产业基地,发放苗木30000株、生物有机肥90吨、地膜18吨、修枝工具(修枝剪和手锯)291套、农药1000瓶,确保农民群众花椒基地建设初期减产不减收,为景家村乃至中山镇椒园间作提供了模式和示范。

振兴乡村促和谐

晴天扬尘裹身,雨天泥巴沾脚,路面坑洼不平狭窄难行……是许多人对秦安县中山镇景家村小巷道的印象。路不好,导致了景家村村民出行难、小孩上学难、庄稼收回难、小伙子娶媳妇难。

自2017年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及省林业厅党组的有关要求,积极与秦安县、中山镇政府衔接沟通,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确保了景家村小巷道硬化工作扎实推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完成10公里的镇村公路和3.0万平方米的小巷道硬化;砂化8公里产业路;筹措资金10万元对村民健身广场进行了美化绿化,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安装了70盏太阳能路灯,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制作、悬挂政策宣传、乡风文明宣传牌20处,发放移动式垃圾桶30个。

如今,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不仅照亮了沿线村道,给村民出行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也温暖了老百姓的心,得到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我们现在和城里人一样,有路灯了,巷道硬化了,既平整又亮堂。”村民王三存憨憨地说。

“有了小广场,夏天可以乘凉,还可以跳舞健身。爱好唱歌和唱戏的,还能吼两嗓子哩。”村民豆长长扯着大嗓门说道。

技术培训强本领

以前,由于经验不足、田间管护不够,加上干旱,花椒种植并没有给种花椒的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考虑到村民们想发展产业,却又因为缺技术而迷茫,研究制定了《甘肃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脱贫攻坚培训及技术服务年度工作方案》,明确了培训目标。编写了通俗易懂的《花椒栽培实用技术图解》、《花椒栽培技术管理挂历》,及时帮助群众解决花椒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同时选派花椒栽培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以前,我们没技术,不会务,没挣到钱很正常。”村民豆让让说,“现在好了,有林业站的人指导,有技术了,一定能种出好结果!”

“省林业站管理局的领导考虑得真细,这个图册又直观,又好看,就像我们不识字的人一看都知道怎么干。”贫困户景正义开心地说。

“这个挂历真好,既能看日历,还能知道这个月需要干啥。”村干部高晓阳边发挂历,便给村民们说。

两年来,以景家村花椒示范园为基础,辐射培训中山镇28个行政村,以椒园生长、椒粮间作、春季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秋季椒园施肥、冬季修剪等技术为内容,开展理论和现场培训,共计培训72场次,培训10863人次,发放《花椒栽培技术手册》《花椒栽培实用技术图解》《花椒栽培技术管理挂历》15000余册,提升了农民发展花椒产业致富的技能。

困境帮扶送温暖

春节将至,天空飘着小雪,似一件洁白的轻纱,农家的熬茶正在沸腾,香气四溢。外出打工的人们回村准备过年了,他们衣着鲜艳,有的还开上了小轿车。

村干部高晓阳说:“村里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村里人感恩国家,感恩党的好政策,感恩一心为民的扶贫干部。”

村民景茂林也说:“村子变了,生活条件更好了,大家的心里畅快了,进入腊月初一村里人就开始炸馍馍,今年一定要过个热热闹闹的好年……”

2018年2月初,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领导带队,为中山镇景家村3户五保户和17户贫困户每户赠送大米40斤,面粉40斤,清油20斤,关注关爱景家村贫困户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多次对贫困家庭进行大走访、大排查,共同探讨制定发展计划,鼓励他们鼓足干劲、尽快脱贫致富。

2018年4月初,秦安县中山镇苹果、花椒遭受大面积冻害,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积极发挥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专责组职能,从4月12日开始,筹集资金5000元,组织专家迅速针对受灾严重的后沟、缑湾、佘王等村的灾后管理及补救开展了为期5天的技术指导,鼓励农民开展生产自救,稳定了农民情绪,为果椒园后续管理及丰产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粒沙可观世界,一滴水可见大海。景家村的变化,是省林业和草原局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实践证明,精准扶贫不但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深切期望,还成为了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纽带。

猜你喜欢
秦安县山镇家村
省直及中央在甘单位在秦安县召开帮扶衔接会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甘肃省秦安县桥楠初级中学学生书画作品选登
扬帆远航正当时——记龙江县白山镇中心学校校长 王学伟
袁家村的致富密码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