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Ⅳ与DNA在含金属离子环境中相互作用的研究

2019-07-27 08:05付彩霞荣先国高宗华
安徽化工 2019年3期
关键词:点数吸收光谱苏丹

付彩霞,荣先国,高宗华

(滨州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山东烟台264003)

苏丹红属偶氮苯类染料,不溶于水,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和脂肪,主要用于化学工业如工业用油、蜡和肥皂业[1]。苏丹I、Ⅱ、Ⅲ和Ⅳ能诱导肝细胞的癌变[2-4],我国和许多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与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但能否行使正常的遗传功能尚依赖于它与其他分子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本文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苏丹Ⅳ与DNA在含金属离子环境中的相互作用,考查了各成分间的相互影响,为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小分子与DNA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LS-55荧光分光光度计(美国Perkin Elmer公司);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pH-3C酸度计(上海逸龙科技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龙口市先科仪器公司);KQ-50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BP211D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厂)。

鲱鱼精DNA(北京拜尔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丹IV(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鲱鱼精DNA加Tris-HCl缓冲溶液配制储备液的浓度为1.6×10-3mol·L-1;苏丹IV用无水乙醇溶解,储备液浓度为 1.0×10-3mol·L-1;pH=7.4 Tris-HCl(含 0.1 mol·L-1NaCl) 浓度为 0.05 mol·L-1;配制浓度为 1.0×10-5mol·L-1的 FeCl3、CuSO4、MgCl2、CaCl2溶液。实验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

1.2 实验方法

1.2.1 荧光光谱测定方法

移取 1.0 mL 苏丹 IV 和 1.0 mL FeCl3、CuSO4、MgCl2、CaCl2于1 cm石英比色皿中,摇匀,荧光扫描,然后用微量进样器逐次加入不同浓度的鲱鱼精DNA,摇匀,室温下静止5 min后进行荧光扫描。狭缝为Ex=5 nm,Em=5 nm,激发波长为650 nm,荧光扫描范围630~670 nm。

1.2.2 紫外光谱测定方法

移取2 mL苏丹IV于1 cm石英比色皿中,以Tris-HCl缓冲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其吸收光谱,用微量注射器先后加入鲱鱼精DNA和FeCl3、CuSO4、MgCl2、CaCl2溶液各50 μL,记录待测溶液在200~400 nm的紫外吸收光谱。

2 结果与讨论

2.1 金属离子和DNA对苏丹Ⅳ荧光光谱的影响

图l是在有无金属离子存在下苏丹Ⅳ对DNA的荧光光谱。从图1中无金属离子的光谱图可看出[5],苏丹Ⅳ在650 nm处有一最大发射峰,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DNA后,苏丹Ⅳ的荧光峰位置不变,但是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说明苏丹Ⅳ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随着金属离子的加入,该荧光峰的位置略有蓝移(649.50 nm),荧光强度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表明四种金属离子均与苏丹Ⅳ形成了络合物。向四种络合物的体系(SudanⅣ-Ca2+;Sudan Ⅳ-Cu2+;Sudan Ⅳ-Mg2+;Sudan Ⅳ-Fe3+)中加入不同浓度的DNA溶液,荧光强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猝灭,且荧光强度都小于无金属离子的荧光强度,表明金属离子和DNA对苏丹Ⅳ荧光具有协同猝灭作用,可以推断在苏丹Ⅳ、金属离子和DNA之间形成了三元络 合物。

图1 苏丹IV与DNA在有无金属离子存在下的荧光光谱

2.2 金属离子和DNA对苏丹Ⅳ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图2 为在金属离子和DNA存在下苏丹Ⅳ的紫外吸收光谱。从图2可以看出,苏丹Ⅳ在213.50 nm处有一紫外吸收峰,随着金属离子的加入,该吸收峰的强度得到增强,表明四种金属离子均与苏丹Ⅳ形成了络合物。向四种络合物的体系中加入定量的DNA溶液,发现络合物体系的最大吸收峰吸光度得到了减弱,但减弱的程度很小,最大吸收波长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配合物与DNA发生了静电作用或沟槽作用[6]。

图2 金属离子和DNA存在下苏丹Ⅳ的紫外吸收光谱

2.3 金属离子存在下苏丹Ⅳ与DNA荧光猝灭机制

荧光猝灭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两种,由荧光猝灭Stem-Volmer方程[7-8]:

公式(1)中F0和F为在猝灭剂不存在和存在时的苏丹IV荧光强度,CDNA为猝灭剂浓度,KSV为猝灭常数,τ0为不存在猝灭剂荧光分子的平均荧光寿命(τ0≈10-8s),Kq为双分子猝灭过程的速率常数。以F0/F对CDNA作图,由曲线斜率算得KSV。由KSV=Kqτ0求得Kq,见表1所示,可见在有无金属离子的条件下,Kq远大于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最大扩散控制的碰撞常数2.0×1010L·mol-1·S-1,由此可知,该体系的猝灭机制是静态猝灭。

2.4 金属离子存在下苏丹Ⅳ与DN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根据静态猝灭公式:

公式(2)中KA为DNA与苏丹IV分子的结合常数,n为结合位点数。以lg[(F0-F)/F]对lgCDNA作图,通过斜率和截距求出DNA与苏丹IV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加入金属离子后,DNA对苏丹IV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明金属离子对苏丹IV与DNA之间的作用产生了影响。DNA对苏丹IV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从大到小依次为Fe3+>Ca2+>Cu2+>无金属离子>Mg2+,由此可得出Fe3+、Ca2+和Cu2+对DNA与苏丹IV之间的结合起促进作用,其中Fe3+、Ca2+的促进作用最大,而Mg2+则对DNA与苏丹IV之间的结合起抑制作用。

表1 有无金属离子存在下苏丹IV与DNA荧光猝灭常数和相关系数

表2 有无金属离子存在下DNA对苏丹IV相互作用的相关参数

3 结论

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苏丹IV-DNA和苏丹IV-金属离子-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DNA能猝灭苏丹IV和苏丹IV-金属离子的荧光,其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金属离子介入实验表明,Fe3+、Ca2+和Cu2+对DNA与苏丹IV之间的结合起促进作用,而Mg2+则对DNA与苏丹IV之间的结合起抑制作用。

猜你喜欢
点数吸收光谱苏丹
再见,苏丹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苏丹”之死
看不到的总点数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干扰与消除应用研究
浅析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画点数
多核并行的大点数FFT、IFFT设计
茶油氧化过程中紫外吸收光谱特性
基于血浆吸收光谱拟合处理诊断食管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