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众创空间“三化”建设实践路径及策略建议

2019-07-30 02:16
中国轻工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化众创专业化

许 涛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首次提出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1]天津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各高校建设了50余个众创空间。高校众创空间作为有效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就业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天津各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有必要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以期对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考。作为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工作人员,笔者从事天津某大学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我们发现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的“专业化”、“国际化”和“内涵化”的道路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厚植高校双创育人沃土。

一、高校众创空间“三化”的概念

众创空间专业化是指,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人才培养、成果孵化与学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相结合,专业化也体现在众创空间服务的精准化、科学化、市场化方面。一方面学校的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要体现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发展方向、专业建设方向等方面并受它们的支撑,另一方面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发展可以表现为双创人才培养质量、双创成果孵化及转化质量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众创空间专业化建设关系图

众创空间国际化是指,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人才培养、成果孵化、成果转化与国际接轨,引入国际资源联合建设高校众创空间,进行双创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众创空间的国际化要求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成果要顺应国际化双创教育、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趋势,使众创空间具有国际化服务能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众创空间国际化建设关系图

众创空间的内涵化是指,众创空间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还应是一个为创客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的空间”。众创空间的内涵化要求高校双创成果和人才培养要体现高质量、高水平。一方面众创空间的内涵化要体现双创成果、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并受它们的支撑,另外一方面,众创空间内涵化要求众创空间应是物理空间、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空间的集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众创空间内涵化建设关系图

众创空间的专业化是内涵化和国际化的基础,没有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就没有众创空间的内涵化和国际化。众创空间国际化是众创空间专业化和众创空间内涵化的必由之路。只有以更大视野、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的众创空间国际化建设和发展,才能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内涵式提升。众创空间的内涵化是众创空间专业化和国际化的集中体现,无论是众创空间专业化,还是众创空间国际化,都要通过众创空间内涵化的成果来体现。

二、天津某大学众创空间“三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2015年7月,天津某大学启动了众创空间建设,提出了“众创空间建设要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和内涵化”的工作思路。

1.众创空间的定位

该大学的众创空间以创新、创业、创意、实践为亮点,努力将其打造成最具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聚集实践区和创新创业、就业实践的主阵地。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构建 “三个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创业资源平台、校友资源平台)和“一个中心”(创新成果转化中心),为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地、创业投融资服务、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导师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和政策落实等一站式系统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2.众创空间专业化的实践探索

大学从三个层面推进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包括:服务孵化层面的专业化、内容平台层面的专业化、教育实践层面的专业化。

服务孵化层面的专业化。主要是引入专业孵化器作为运营主体,通过投融资机构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精准的创业服务和孵化。

内容平台层面的专业化。主要是众创空间的建设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平台开展,形成“1+N”众创空间建设模式:“1”指的是学校层面的众创空间,将其打造成国家级众创空间;“N”指的是嵌入学校众创空间内部的由学科专家领衔的创新实验室和优势学科双创服务平台。该大学出资400余万元建立了15个具有鲜明学科特点的学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形成了 “学院-学校-社会”三级联动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模式。

教育实践层面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衔接方面: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可以认定为第一课堂学分,出台鼓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政策。该大学指导成立17个学生创业实践类社团,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创业,辐射各年级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探索把学生社团注册为社会团体法人单位。该大学发挥专业特色,引导学生开展高水平创新创业活动,积极组织或参与学生课外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构建“校—市—国家—国际”四级竞赛体系。聚焦特色学科,培育创新创业文化集群。加强双创文化建设,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全力打造“食文化、酒文化、纸文化、盐文化”等独具学校特色的轻工双创文化集群,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优势学科和优势科研平台相结合的道路。

大学高校众创空间“专业化”的道路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建设的深度还不够,众创空间的建设与轻工特色学科及科研平台人才培养质量的共振度还不强,众创空间“专业化”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契合度还不够紧密等。

3.众创空间国际化的实践探索

基于国际商务理论、孵化理论和绩效理论[2],该大学顺应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推进双创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通过中美年创客交流中心建设,凝聚滨海新区、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创客资源,以中美青年创客赛事、双创论坛、联合人才培养等为依托,推进中心建设的国际化,促进中美青年人文交流。连续三年举办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天津赛区选拔赛,培育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300余支成熟创客团队,有效全面地传播了创客文化。与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深度国际合作,共同建设众创空间。建立学校创客社群,不断优化软硬件环境。但大学众创空间“国际化”建设的力度还需要加强,“国际化”建设的资源还不丰富,载体还比较单一,效果还不够突出。

4.众创空间内涵化的实践探索

该大学众创空间的内涵化主要体现在,建立完备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大学众创空间由企业作为运营主体,具备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管理理念先进,运营高效流畅,形成了良好的双创生态环境。建立完备的产学研转化机制。学校众创空间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育人质量和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大学众创空间依托传统轻工院校的学科优势进一步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入驻众创空间的创业团队近70%与专业相关,20家学生创业团队成功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学校+政府”三方联动的双创工作格局。挖掘区域内的双创资源,加入“京津冀众创空间联盟”和“地方高校深创联盟”。与20余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打通校内孵化、校外加速的渠道。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加双创通识课、专业课程实践模块比重,完善创业导师工作与服务机制,充实学校高水平创新创业专家库,建立了一支素质过硬、热心双创的导师队伍。但某大学众创空间的“内涵化”建设特色还不够鲜明,标志性的成果还不够多,众创空间“内涵化”的顶层设计思路还比较模糊。

三、高校众创空间“三化”建设的策略建议

1.营造良好的双创生态环境

一是为高校众创空间的“三化”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完善众创空间建设制度、运营管理制度和学校双创工作制度。要发挥好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双创制度要“内在呼应”,要形成合力,不能相互矛盾、相互抵触。二是为高校众创空间的“三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尤其是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双创氛围。文化氛围的营造应体现在学校双创教育的全过程,使双创文化润物无声影响学生。高校要浓厚双创文化氛围,通过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讲座、创业路演、双创训练营培育创客群体。三是为高校众创空间“三化”搭建良好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要通过校内外各种实习实训平台,为提供宽广的双创实践机会。四是选、树双创典型人物,发挥双创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基于群体创新空间理论(Group Innovation Space,简称GIS)理论[3]加强虚拟众创空间建设,使众创空间具有线上+线下社交的属性,构建高效众创空间全要素资源整合能力与全链条创业服务能力,提升双创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校友和企业家的力量,共同参与学校众创空间建设。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高校众创空间“三化”道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充分调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积极发挥政府和企业作用。这里需要澄清一点,高校众创空间的市场化不是忽视众创空间的公益化和非营利化。对于学校来讲,众创空间是培养学校双创人才的重要平台,应当为在校学生提供免费的课程和服务,运营主体应淡化“收益率”。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众创空间的运营主体还存在多元性的现实情况,有些高校的众创空间是与企业孵化器深度合作的,企业孵化器的运营要遵守市场规律,强调投入和产出比。要鼓励较为成熟的学生创业团队去市场中检验创业产品、项目和服务,让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高校与企业深化众创空间运营、管理、服务、孵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完善众创空间的服务链条。吸引政府对众创空间的关注,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发挥政府在大学生双创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完善大学生双创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双创工作的推进机制,使众创空间的“三化”建设基于充沛而高效的资源供给上,从而更多地与市场接轨。

3.加强高校双创教育改革

各高校要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坚持以教育教学创新为突破口,以创新创业活动为主抓手,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全过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条件的高校,要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学院,通过创新创业学院深度融合和全面整合校内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材建设、课堂建设等方面取得高质量的成果。要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连接,通过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制度,提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情。要通过职称评定、成果认定等方式撬动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双创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为高校众创空间的“三化”建设注入强劲的活力。

4.建立高校众创空间“三化”建设的激励机制

高校众创空间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完备的设施资源、充沛的人力资源、可控的服务资源等,如何协调这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众创空间“三化”建设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从政府层面上来讲,应该建立高校众创空间绩效激励措施,明确高校众创空间考评指标,解决众创空间“铺天盖地”的量的问题。从学校层面应该与政府、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形成 “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的双创激励机制。培育和扶持高校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团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众创空间“顶天立地”质的问题。此外,学校内部要理顺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教育、活动组织、职称评定、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关系,制定激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政策。

5.众创空间“三化”建设要有机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大格局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众创空间的建设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落脚点也应该围绕这个根本任务展开。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过程和建设效果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和双创成果服务社会生产实践上,要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将“三化”建设的物质平台(众创空间硬件建设)、实践平台(众创空间软件建设)、文化平台(众创空间文化建设)等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在众创空间“专业化”、“国际化”、“内涵化”建设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有效协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双创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的各方力量,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四、结语

高校众创空间“三化”建设是营造良好双创生态环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三化”建设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在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规律的基础上逐步进行。

猜你喜欢
三化众创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