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整合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9-07-30 00:30韩伟颖张艳艳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基础考试计算机

韩伟颖,张艳艳

1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法政学系,天津 300270;2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河北 张家口 075100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NCRE)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原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于1994开始向全社会推出,旨在向社会推广和普及计算机知识,为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程度提供一个相对科学、客观的衡量标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社会普遍认同性。作为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技能的高职院校,必须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和职业发展的良好基础[1]。鉴于此,如何推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NCRE的有效融合,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

1 高职院校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整合工作(以下简称“整合工作”)的现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200份,回收185份,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为96.2%;线上调查基于问卷星(https://www.wjx.cn/)开展,将问卷生成二维码,然后发布到微信和QQ中,由高职院校教师向学生推荐,学生在客户端识别二维码后参与调查,回收有效答卷146份。

1.1 学生对于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态度

在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的重视程度方面,调查的主要项目及结果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普遍重视计算机类的课程,并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就业所需的相关技能。

表1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的重视程度%

项 目选项1选项2选项3您觉得学习计算机基础类课程重要吗?非常重要(90.74)一般(9.26)不重要(0.00)您觉得社会岗位对信息化办公技能的需求程度如何?非常重要(88.89)一般(11.11)不重要(0.00)

1.2 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学习准备

在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准备方面,调查的主要项目及结果如表2所示。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入学之初普遍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基础,整体差异性不大,具备较为清晰的学习目标,并且多数学生具有参加全国算机等级考试的明确意向。

表2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学习准备%

项 目选项1选项2选项3选项4选项5您在大学开展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之前,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程度是:简单入门(53.70)基本的Office应用和网络应用(35.19)较熟练的Office应用和网络应用(6.48)对0ffice、多媒体、网络应用都较为熟练(1.85)对Office、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较为熟练(2.78)您希望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哪些内容?(多选题)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92.59)网站的设计、开发、美化和维护(84.26)多媒体软件的应用(82.41)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网络维护(69.44)其他(29.63)您会报名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吗?会(75.00)不会(1.85)视情况而定(23.15)对于全国二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如果可选报三项,请您做出选择。MSOffice高级应用(66.10)Web程序设计(59.80)C语言程序设计(50.80)

1.3 学生对于现有教学策略的评价和期望

在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现有教学策略的评价及建议方面,调查的主要项目及结果如表3所示。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对目前的教学策略基本满意,同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课程体系、考核体系等方面,对如何提高整合工作的效果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2 目前整合工作所暴露出的问题剖析

目前,高职院校整合工作的融合度越来越高,整合优势逐渐显现,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2.1 课程目标定位不合理

依据调查可知,87.96%的学生认为完全以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类的教学目标是不合理的。如果高职院校过于强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导向作用,并完全以等级考试的考试大纲为教学大纲,那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就会变成应试教育。高职院校应该将教学目标的重点定位于培养具有较强信息素养、较高信息处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彻底导向化就会使高职院校失去其培养人才的特色,并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处于“有证无才”的尴尬境地。

2.2 教材选用不适宜

调查发现,近50.00%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类教材的整体满意度不高。究其原因,第一,部分院校为了使课程与等级考试相适应,直接选用等级考试培训类书籍为教材,虽然该教材对于提升等级考试通过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等级考试本身在一定时间内需要以稳定为主,其大纲和内容也就难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第二,学生需要适应社会需求,及时掌握除等级考试考纲外的部分实用技能;第三,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为薄弱,教材的选用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态。因此,教材的选用一定要慎重。

表3学生对现有教学策略的评价和建议%

项 目选项1选项2选项3选项4选项5您觉得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能否激发您的学习兴趣?能(21.00)有时候能(47.22)不能(31.78)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完全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纲为依据,您认为合理吗?合理(12.04)不合理(87.96)如果计算机基础课程采取分层教学,您会接受吗?接受(92.59)不接受(7.41)您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和您的学习需求相符吗?完全符合(10.33)一般符合(40.41)偏易,不符合(12.78)偏难,不符合(16.48%其他原因,不符合(20.00)您在计算机实践操作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多选题)实践和授课没关联(12.96)教师讲解了,但没听明白(24.07)似乎听明白了,但还不会做(81.48)解题思路太复杂,记不住(41.67)教师上机指导不到位(11.11)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模式的建议?(多选)使用同屏软件(74.07)创建资源库(62.96)强化小组协作(56.48)教学方法多样(44.44)其他(8.33)您在学习过程中,会利用多种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吗?经常(11.11)有时候(24.07)偶尔(38.89)从来没有(25.93)如果需要创建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您认为在资源库中需要具备哪下内容?(多选)教学课件(76.85)参考书目明细(54.63)上机练习题目和操作指导(94.44)技能操作的微视频(75.93)其他(12.96)您认为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多选)作业完成情况(82.41)出勤情况(65.74)课堂投入程度(52.78)期末考试情况(51.85)学习迁移能力(59.26)

2.3 教学资源不丰富

调查中有近75.00%的学生具有利用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的意识,且计算机等级考试是面向全社会的,具有选拔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的特点。所以,为了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既能够顺利通过等级考试,又能掌握到实用、适用的技术,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而调查结果显示,有62.96%的学生对教学资源库提出了明确需求,由此可见,目前教学活动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资源库的建设势在必行。

2.4 教学活动缺乏吸引力

从调查结果可知,学生虽然肯定了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重要性,但对于该课程的兴趣度却并不高,有31.78%的学生没有兴趣,还有47.22%的学生有时候感兴趣,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活动缺乏吸引力。比如在教学目标方面,有87.96%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完全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纲为依据是不合理的;在授课形式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时,主要方式是“多媒体授课+机房练习”,这样可以保障教学进度的有效推进,但一般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班级容量较大,因而投影效果不佳、课堂管理难度大、教学方法选用受限、师生互动效果差、上机指导不及时等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既影响了教学效果,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教师在大容量班级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保障教学进度,会亲自给学生展示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但学生是被动的,缺乏思考,难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2];部分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还集中于期末考试、作业和出勤,没有形成完整的形成性评价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教学活动统一开展,会使具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教学形成“难”“适中”“易”等不同感受,无法最大化地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进一步提升整合工作效果的教学策略探讨

高职教育要以培养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出发点,因而,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就必须要体现应用性、适用性和超前性的特点,同时,又要以等级考试为导向,为学生顺利通过等级考试、形成社会所需的信息素养奠定基础。因此,从学院到教师都需要对整合工作进行积极地研究、试用、交流和总结,通过完善目标体系、组建教学资源、变更教学模式、充实考核体系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使面向整合工作的教学策略不断完善。

3.1 与时俱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因而,教学过程中务必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特点,这就需要任课教师领悟并有效落实新的教育理念。如“教学的过程、认知的过程和情感态度形成的过程都是在学生积极地、实质地参与的条件下形成的”[3]“教育要适性、适时、适量,要正视人的差异性,实施有差异性的教育”[4]“高职课堂应该体现职业性、应用性、实用性的教育观念”[5]“应用产生式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产生教学目标,进而主动组织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就更加具有积极性”[6]等。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关系,并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2 兼容并包,将课程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和等级考试要求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使课程为社会需求和等级考试服务,就需要在课程教学目标上下功夫。首先,确定该类课程可以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哪个级别和哪些模块服务,再从其考试大纲中系统梳理考核点作为课程目标的主线,然后从该领域选择更新及时、实用性较强的技能,将其嵌入知识体系中,最后,调整相关内容的组织结构,使其成为一个前后连贯、凸显技能、兼顾等级考试和社会岗位需求的课程目标体系。

3.3 齐心聚力,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以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上机指导不及时、不充分的问题,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有效指导,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群策群力,一起致力于开发、共享包含参考书目明细、实验指导手册、教学课件、操作录屏、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环境及其模拟考题、对考试题目的经典分析、办公实用技能训练、办公软件等类别的教学资源库。尤其在教材方面,建议高职院校可根据该校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课程建设情况自编教材,从而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3.4 因人而异,灵活选用教学方式方法

多数高职学生具有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自我约束性不强等特点,因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在学生普遍接受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学习需求等选择分层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因人而异”的教学效果[7];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结合应用,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研讨并重,课堂讲解与上机指导相结合,并将教师的讲授侧重于精讲、点评和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8];在学校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设置在机房进行讲授和实践,并配以同屏软件,既方便学生观察教学内容和操作演示,又可通过屏幕控制达到较好的课堂管理效果;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中采用“双项目教学”方法,即在项目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三个层面:了解、掌握和创建[9],以类似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设计两个项目,第一个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第二个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扩展深化和综合应用[10]。该教学方法强化了教学的本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构建能力,符合职业学校重视技能训练的要求[11],可以被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师学习和借鉴;建议严格控制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班级容量,或在上机环节配备实验指导教师,从而切实加强学生的实验实训效果,在学习中通过增强获得感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纵观全局,全面梳理课程体系

基于课程体系的全面规划,当学生认为某课程重要并且具有连贯性时,挑战性策略就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并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下获得完成高难度任务的成就感[12]。因而,高职院校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时,需要从宏观层面梳理各个专业的后续课程开设情况。如在办公软件应用方面,通过深入分析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发现,学校在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类课程之后,如果后续再开设类似于办公自动化或Excel办公技能技巧类的课程,就可以与该二级的考核大纲完美匹配。因而,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级别和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计算机基础类的课程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和“阶梯性”的模式和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整体需求形成有效对应,进而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3.6 依据目标,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为了使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考核更具客观性、具体性和全面性,建议期末考试采用等级考试的形式,既有客观题又有操作题,同时,在内容上又与课程目标相匹配。如果学生自愿参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获得了相应的证书,建议让其直接获得某类选修课的学分或某门课程的免修资格。同时,建议该类课程重视过程性考核,比如将平时成绩设为总评的30%~50%,注重对学生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情况、知识技能迁移能力等的全面记录和评价,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面衡量,达到以考试来检验学习、激励学习的目的。

3.7 以人为本,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提高整合效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责任艰巨。他们需要持续提升其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摆正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优化的关系,从知识积累和策略改善方面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处理好期末考试、课堂考评和课后作业等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教学策略的优化提供保障[13]。要达到该目的,除教师的个人努力外,学校也要为教师的自身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条件,比如支持教师实地了解社会岗位对人才的信息素养需求;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开展继续学习以获得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对于等级考试取证率高的班级的任课教师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并将其作为职称晋升的考核依据;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信息,以方便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和完善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学院对教师的关心和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拼搏精神,促进整合工作效果的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基础考试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