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现浇层转装配层定位钢筋施工技术

2019-07-30 05:30季红英兰州新区城建工程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3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14期
关键词:套筒现浇方位

文/季红英 兰州新区城建工程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300

1、引言

现如今,装配式房屋中底层加强部位通常都会被设计师规划成为现浇,上层属于预制。现浇以及预制间的部分大多数情况都是运用灌浆套筒钢筋对二者予以紧密地联结,联结所在的区域就会关系到对转换钢筋的方位设置。预制构件套筒灌浆手段对于钢筋的位置设定具有颇高的标准需求,钢筋误差较为明显的上部预制构件套筒在装配上难度较大,还在很大程度上会拉低后续灌浆的品质,进而会影响到现浇层及转换层之间项目水平及规划效能。

根据《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中7.4.1 条所指明的,现浇结构施工以后留出的钢筋中心方位产生的误差不能超过3 毫米。4.3.5 条所指明的,当钢筋的长度是位于13至26 毫米的区间时,套筒灌浆段最小半径以及联结钢筋公称长度偏差最小为10 毫米;钢筋长度处在29 至41 毫米区间的时候,套筒灌浆段的最小半径以及联结钢筋公称直径的最小差值为15 毫米。现浇层内钢筋都是捆扎在一块儿,同时混凝土浇筑期间偏位很难精准地准确定位并调控,因此转装配层钢筋定位逐渐成为这一项目中较为重要且难度系数较大的一个环节[1]。

2、钢筋定位施工选择方案

现如今,预制剪力墙竖状联结钢筋和灌浆套筒联结有双排“梅花形”联结以及单排连结两大类别。预制剪力墙钢筋以及套筒的位置是通过生产工具所调控的,调控的浮动系数为1 毫米,转换层预留灌浆套筒联结钢筋的时候,会产生混凝钢筋与工具没办法精准确定位置的难题,对此,笔者提出了如下两种选择方案:

2.1 选择方案一:利用角铁和PVC 管辅助插筋

其示意图如下所示,各个施工的工序步骤及其注意要点如下。

图1 方案做法示意图

第一,当工作人员放线结束之后,对模板的纵横方向予以特别的标识处理以及拉线工作,确定每一根插筋的精确位置。

第二,预先把插筋根据规划安排对角钢进行稳固,然后把全部套筒插筋联结成为一个总体,将角钢联结成一个总体的长处在于,即便发生了部分的移动,剪力墙一般都可以进行吊装活动。

第三,针对于每一处插筋,在模板上和顶端相隔了400 毫米以及1000 毫米的地方各自穿一个小孔,然后灌入到穿丝杆,两端予以稳固。

第四,把全部的插筋置入剪力墙模板中间,依照拉线的中心方位开始定位,把插筋和对穿丝杆同电焊进行加固。加固完毕后再次予以查验,这次加固处理只需要进行少量焊点,轻微的固定方位就可以了,以便于将来进行查验调整。

第五,于角铁的上端安置PVC 管,长度为35 厘米,PVC 管捆绑在插筋上之后再采取棉花进行填入。插筋间的角铁一定要打开一个小的缺口,以此便于混凝土的顺利掉落。

第六,工程人员在查验没有偏差之后,继续开展构件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把混凝土浇到楼板水平线的方位下面,然后再暂停混凝土浇筑,再次对全部插筋予以查验并稳固处理。等到查验结果没有出现大的偏差之后,继续浇筑水平构件。

第七,在混凝土凝固之前把PVC 管慢慢地抽离出来,工程人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务必要保证放线准确;定位和查验的线是一致的;分层级进行浇筑处理,墙板已经完成浇筑处理后一定要予以谨慎地查验、稳固处理;接着提前在角钢上稳固插筋,保证插筋的相对方位的精准;PVC 管需要预留处实时调控钢筋方位的活动空间[2]。

2.2 选择方案二:插筋在转换层的下层植筋生根

该方案所需进行的现实操作工序分部如下所示:

第一,相关的工程人员需要完成转换层的下层楼板浇筑放线的工作,然后能够精准地对插筋所在方位进行预知定位。

第二,相关的工程人员继续开展插筋钢筋下料处理,此时有相关的条例规定其钢筋的直径应该被设置为3.5 米,而且此时的钢筋一定要被拉的较为笔直。

第三,接着在转换层下层楼板上进行插筋方位的钻孔工作,相关的工程人员一定要确保此时钻的孔是处于垂直分布的,而这样的难度系数一般都较大,接着予以植筋处理,植筋期间需要保证有专门的人员在人字梯中用手举着插筋,如此才能够确保钢筋不会轻易地因为倾斜而变得曲折。

第四,把同一块剪力墙中的几条插筋彼此地联结成一个整体,此时采用的是管径为12 毫米的三级钢。

第五,考虑到钢筋网片的整体间距仅仅75毫米,而插筋的总直径却长达3 米以上,为了能够确保插筋是直立的而不会轻易地弯曲,就需要在剪力墙的长方向终端方位予以稳固处理。利用25 毫米的三级钢在转换层下层地面生根之后和之前12 毫米的三级钢联结在一块儿。25 毫米的钢筋实际直径需要按照现实的状况再进行调整,总之,需要实现的成效就是插筋全部都要稳固而不弯曲[3]。

第六,在插筋定位期间,工程人员要实时地评测估量插筋的垂直长度,以此有力确保插筋的顶端及底端的投影能够全部重叠,倘若完成加固处理之后,插筋依然还无法垂直,那么全部的工作都要求再次的进行修整。

第七,插筋加固环节结束之后,继续开展转换层下一层剪力墙钢筋捆扎、模板装配工作,在工作期间要防止侵扰插筋。接着,钢筋在绑扎以及等到模板装配完毕之后,工程人员需要重新对插筋予以查验,由此确保其垂直度。同时要实现插筋及剪力墙其他钢筋、模板彼此不侵扰。在早期考量到由于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其所承受的强度引发模板移动,或者钢筋位移间接造成了插筋的移动,现在要想实现彼此不侵扰的目的,尽管模板以及钢筋在动,插筋逐渐在转换层下层楼板生根,也不会遭到其他因素影响。

第八,混凝土浇筑结束以后,在转换层楼板放线核实插筋方位,待插筋方位精准之后,就开始吊装预制剪力墙。

可选方案一和可选方案二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如下几个要点:首先方案二在下一层楼板生根,完全都与模板和钢筋相分离了,尽管模板和钢筋都出现了松散的问题,但是从理论上说,插筋依旧能够维持在原来的位置,不过其所需要的钢筋数量较多;其次,方案二插筋定位难度指数相对来说偏高,考虑到钢筋越长在精确程度不变的条件之下,施工的难度系数会陡然上升,同时需要始终维持钢筋的垂直,还需要确保插筋自撑系统不和四周的剪力墙钢筋、模板有一丝的联结。

3、检验查验环节

不管是何种选择方案,工程人员都要在项目开展期间以及项目结束以后进行再次地查验、修整,运用铝型材工具开展查验,其中分为了浇筑前、初凝前、装配前三次查验环节,没有达到既定标准的环节一定要进行及时的修正。

首先,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期间,混凝土初凝之前,相关的工程人员一定要对提前埋设钢筋的垂直数值以及规格把关好,同时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的监察管控。

其次,运用“点振法”,在施工过程中严谨地把控振捣相隔距离以及时长。这一方法的原理就是运用振动工具垂直于模板面,接着再对混凝土予以搅拌。其通常具备以下几点优势:第一,振动的面积较为狭小,这样就可以迅速地完成振动工作,降低对钢筋侵扰的程度,提升混凝土的严密程度;第二振捣所花费的时长较短;第三,执行起来较为容易,振动工具仅需要一人就能够顺利地执行,由此减少了施工人员对钢筋的踩踏压力,可以有效地确保钢筋不出现位移和变形的问题[4]。

最后,在浇筑结束之后,查验插筋的方位。预制墙和现浇墙联结表面需要整洁,构件装配结构的表面也不可以有混凝土石子等杂物。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结构装换层定位钢筋施工技术是一项较为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能够有力地促进我国建筑业朝着集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套筒现浇方位
套筒灌浆连接密实性检测研究现状及展望
认方位
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管控
一种尾架套筒自动机械锁紧机构
套筒类零件内孔精加工工艺分析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现浇X形桩低应变瞬态动测响应三维有限元分析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
Word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