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英文双译本之对比分析

2019-07-30 07:01景红艳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红楼梦

摘  要:《红楼梦》位列中国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迄今为止,这部经典已被译为多个语种,而在所有英译本中,唯有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 和杨宪益与其夫人戴乃迭所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 这两个译本较为出色。本文以格特的关联理论为依据,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两个英译本在具体语境效果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霍译本;杨译本;关联理论

作者简介:景红艳(1991.9-),女,天津河西区人,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02

引言:

《红楼梦》这部中华文化巨作,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这部作品的每一句话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细心打磨的,都体现着曹公的滴滴心血,所以这一字一句的 存在必然是在一定语境中起着相关效果的,由此看来,若想让《红楼梦》红遍海外,那么译文势必应当将这语境效果翻译得恰当到位,才能让译文读者真正走进《红楼》。也就是正如关联翻译理论所说,译文应为读者提供尽可能最优异的语境效果,并着意减少读者理解和欣赏译文所付出的努力。基于此,笔者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英文双译本在具体的语境效果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理论框架---关联翻译理论

格特的关联翻译理论是借鉴Sperber &Wilson的关联原理:“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传递着自身的最佳关联推断,这一关联又有两个程度条件:一是一个假说在某个语境中语境效果大与这个语境有关;二是一个假说在某个语境中所需要的努力小时与语境具有关联度。关联理论指出每一文本都存在语境效果大与所需努力小的双重限制,”由此,格特将关联理论与翻译联系起来,他认为“译文应为读者提供尽可能最优异的语境效果,并着意减少读者理解和欣赏译文所付出的努力”。(王建国,2009)也就是说译者的译文应使读者花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二、《红楼梦》双译本的翻译动机

不同的翻译动机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译文的翻译效果,当然翻译出的语境效果也不尽相同。《红楼梦》的这两个译本的翻译行为是出于不同的翻译动机。霍克斯十分热爱《红楼梦》,为了能译好《红楼梦》,他辞去牛津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教职,全心投入《红楼梦》翻译。这样的举动在当时国际汉学界引起了震动,直至今天,这份译者的责任与担当仍令笔者感动。他曾在译本卷首导言说:“我恪守的一条原则是要把一切翻译出来,甚至包括双关,因为原著虽然……是一部‘未完成的小说,但却是由一位伟大作家用血泪写成,并反复修改的,因此我认为凡时书里有的,都有它的作用,所以总要设法表达出来”(党争胜,2013)。霍克斯对《红楼梦》的热爱与敬重,由这一段话可窥见一斑。基于文学热爱的这一翻译动机,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过程采取了许多的策略,只为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而事实证明,他的译本也的确十分出色,具体的语境效果方面也传达得十分出色。而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红楼梦》是出于政治任务委托,期间又遭受“文革”冲击,使原本翻译好的前一百回译作遭到严重摧残,1971年二人得到释放,恢复《红楼梦》翻译工作。基于这样的背景与动机,杨宪益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倾向原作的翻译策略,甚至有的地方出现字对字翻译现象,导致在具体语境效果方面翻译得也不是很理想。

三、双译本在具体语境效果翻译方面的细节分析

语境包括上下文语言语境以及交际发生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非语言语境,本文仅从宝玉与黛玉的对话场合中的非语言语境翻译细节进行对比分析。宝玉和黛玉年仅十二、三岁 ,虽都钟意 对方,但又不好直接表达,这种微妙的关系以及宝、黛的人物性格都应在译文中得到体现,也就是说,理想的译文应尽力还原当时的整个语境效果且将读者努力降到最小。笔者在此举例分析。例1:“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霍译本:“I would religiously hoard it away to share with you.”杨译本:“I put it away in a clean place til you came”此句是宝玉向黛玉诉说衷肠的一句话,原文干干净净收着,是指宝玉有好东西吃,小心翼翼地收好等黛玉来了吃。霍译本 “religiously”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当时场合下宝玉想表达之意,能使译文读者收到一个不错的语境效果;而杨译本"put it away in a clean place "表面看起來忠实原文,其实译文偏离了原文的意思,没有正确传达出宝玉在当时场景想要表达的心思,所以没有给译文读者传达一个好的语境效果。例2:“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大把我放在眼里”霍译本: “Now that you have grown up,you seem only to have grown more touchy”杨译本: “I never expect you to grow so proud that you have no use for me”此句也是宝玉向黛玉表衷心的一句话,宝玉是说长大后他们的关系不像以前那样近乎了。霍译本选用“touchy”一词来翻译,可谓是恰到好处,正能体现黛玉多愁善感,爱使小性儿的敏感性格,而杨译本 “proud”一词,实为不妥。黛玉细心敏感的性格在第三回进贾府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小心谨慎的一个人怎么能说其得意自负呢?再者“proud”一词也不符合宝玉当时的心情。宝玉钟意黛玉,怎忍心说其傲慢,宝玉应是心有委屈,又有迫于无法直接表达情谊的无奈。从翻译关联语境来看,虽说此句翻译中双译本都采用复合从句,从读者努力程度上来看,两个译本读起来都不难,但杨译本脱离了当时语境以及黛玉性格特点的限制,导致其译文效果很可能会使读者对黛玉形象出现理解偏差,而霍译正贴切地向读者传达了林黛玉敏感、小心眼儿的秉性,较好地传达了当时场合的语境效果。

例3:“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是大了” 霍译本:“Its a good job it was only me they were rude to. If Miss Bao or Miss Cow were to call and they behaved like that to her, that would be really serious.”杨译本:“It doesnt matter their offending me, but thinking what trouble therell be if next time they offend your precious Baochai !”单从读者努力程度来看,两译本都没有太生僻字词,都不需要读者费力解读,但从当时的语境下来分析的话,霍译本更符合黛玉当时的年龄,性格,以及她和宝玉之间朦胧微妙的关系。当时宝黛年龄都不大,不可能明明白白地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心意,再加上黛玉敏感的性格,她在当时应该不会直接说出宝钗,正如原文黛玉也是加上了“贝姑娘”来减弱宝黛钗之间的三角关系,也正好为自己的感情打掩护。所以霍译本加上“Miss Cow ”十分合乎当时语境下黛玉的性格;而杨译本直接翻译为“precious Baochai ”,显得太过于直接,没有将当时的语境,宝黛朦胧关系以及黛玉小心谨慎的性格充分考虑进去,没有为译文读者传递最佳的语境效果。例4:“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不过是草木之人!”霍译本: ‘Im not equal to the honour,she said. ‘You forget, Im not in the gold and jade class like you and your Cousin Bao.I am only a common little wall-flower. 杨译本: “Im not cut out for such good fortune,”she said.” I can not compare with Cousin Baochai  and her gold and jade.Im just as common as any plant or tree.此句是黛玉用“金玉之论”故意讽宝玉,体现了黛玉了的小心眼儿,对宝玉宝钗的金玉良缘之说极为敏感在乎。在黛玉性格方面,两译本都体现出了黛玉的敏感的小性子,但在从翻译关联理论看,杨译本有些偏离了当时场合的语境,没有使读者真正体会到当时的语境。杨译本将金玉翻译为“her gold and jade”显然是没有理解透当时黛玉说金玉的意图,黛玉口中的金玉是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之说,而不是杨译本中的宝钗的金和玉。反观霍译本将金玉翻译成“Im not in the gold and jade class like you and your Cousin Bao”准确地表达了黛玉在当时语境的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清晰地向译文读者传达了黛玉的性情以及黛玉与宝玉之间微妙的情感。再看对于这句中黛玉自喻为“草木之人”,两译本的翻译。杨译本直接翻译为“plant or tree”与前面的“gold and jade”形成对比,虽有些直接也无可厚非;而霍译本将“草木之人”翻译为“wall-flower”引入西方文化意象,“wall-flower”在西方原意指一植物桂竹香,又引申为舞会中没有舞伴而坐着看的女子,此处正形象贴切地传达了黛玉对金玉之论的醋意。从读者努力程度来看,霍译本引入西方意象又形象地传达了黛玉所说的金玉之意,可谓是暗合了翻译关联理论:译文应使读者花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所以霍译本在此句翻译中更贴切、准确。

四、结语

出于不同的翻译动机,双译本取得了不同的翻译效果,但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看,霍译本能使读者花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而杨译本过于倾向原作致使一些场合的语境翻译有些偏离了原文的语境效果。以关联翻译理论为基础,笔者认为在语境效果翻译方面霍译本更胜一筹。杨译本略显不足。虽然在第二十八回《红楼梦》翻译对比分析中,笔者多数指出了杨译本的不足,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整个译本的否定,杨译本能与霍译本一样在众多《红楼梦》英译本中脱颖而出,足以说明其译文还是足够出色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如霍译本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样。

参考文献:

[1]党争胜,霍克思与楊宪益的翻译思想刍议[J].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

[2]王建国,关联理论与翻译研究[M].大连: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西游记》中幽默语言的英译研究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