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之风

2019-07-30 07:01李宜宣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陶诗田园诗荆轲

作者简介:李宜宣(1998.11-),女,汉族,湖北宜昌人,湖北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01

在钟嵘的《诗品》中,陶渊明位于中卷。钟嵘对他的评價虽不及陈思、李陵之高,但也进行了极大的称赞。魏晋时期诗人辈出,虽然在当时陶渊明并不享有盛誉,可是他却成为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起初,陶渊明仅仅被大众一位普通却有些高尚的诗人。直至《陶渊明集》问世,他在文坛上的地位才大幅提升。直至今日,其艺术风格都受人喜爱、推崇。

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数量庞大。有120多首诗,6篇散文,3篇辞赋,2篇韵文。其中,他的诗歌流传最广,陶诗中的经典如《归园田居》《饮酒》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品读《陶渊明集》的过程中,我也深深被陶诗所吸引,不自觉地想要窥探诗中描写的那个世界。而陶诗之所以如此经久不衰、为人称赞,很大程度上是陶诗的别具一格的风格所致。陶诗的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平淡自然,二是慷慨激昂,三是精致清丽。 这三种风格全然不同,提供丰富的感官和精神体验。

陶诗的第一大风格就是平淡自然。往往这种风格都体现在描绘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中。陶渊明所创作的一百二十多首诗歌中,田园诗数量最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陶渊明喜爱平淡闲适、安宁恬静的自然风光,渴求自由无虑、淡泊高远的乡村生活。因此,这类诗作的风格都朴素,自然和安静。可以说,是陶渊明将朴实的田园生活与平淡自然的语言完美契合起来的,也只有陶渊明才能使普普通通的田园诗散发流光溢彩。

这种风格体现在诗人往往使用白描的手法,摒弃夸张、堆砌的词句,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朴实平淡。语言上,十分少量的采用典故,不用华丽的辞藻修饰,以达到口语化的效果。如《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语言平实而不缺少生动,内容通俗易懂,却又饱含深意。通过字字句句,我们能清晰的感知诗人内心的渴望——获得一份安宁,不为世俗烦忧,只单纯享受美好的田园风光,过自己喜爱的生活。再如《庚戌岁九月中获早稻》“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直白简单地描述出农作的辛苦,“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转写避禄就耕的乐趣,语言平淡却意韵深远,表现了诗人的躬耕情怀。

作为一名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的隐逸思想自然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朴实自然的诗歌风格完全符合诗人高洁的内心和隐居思想。 诗人将景与情,事与理结合,在短小简洁的诗歌中,用平淡自然的语言精悍地诉说出他的哲理。《杂诗之二》愤恨自己不被赏识,不满社会的畸形。《归园田居》反映了诗人厌倦官场,只愿投身自由。“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表现诗人认为人生无意义的论调,悲观、矛盾、痛苦,是他对生死、价值的理解。

陶渊明开创了平淡自然的田园诗,诗歌之中清晰体现了他对田园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满足。现实的无奈,社会的黑暗使他选择隐逸,创作出珍贵的作品,平凡的词句中包含了他的不平凡,他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都如同诗中恬静的田园一般美好。

陶诗的第二大风格是慷慨激昂。陶渊明以平淡自然、清新闲静的田园诗享誉古今,而为数不多的情感激烈的诗歌便显得别具一格,使人眼前一亮。在《拟挽歌辞三首》中,三首诗紧密相连。第一首诗首句就体现了陶渊明的生死观:“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这也是这三首诗的主题。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送殡下葬,死者将被人忘却,终究与土地一同化为尘埃。这是诗人对生与死的叹息,对生命和历史惋叹。

而《述酒》则是诗人因为现实政治激起的内心波澜。诗人运用典故,用比喻的手法暗示了刘裕篡位的过程。如”重离”本义为太阳,这里代指皇室。太阳照耀到南边,时间变幻,朝代更迭。“鸣鸟”则意指人才辈出,济济一堂,如祖逖、王导、温峤、郗鉴、陶侃等人,都立下了赫赫功勋。诗中蕴含了诗人对前朝覆灭的痛惜和哀惋。

托古言志的《咏荆轲》是陶渊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感慨。细细品味,字字句句都有磅礴霸气之感。整首诗几乎都在叙述荆轲刺秦王的经过。 “提剑”、“雄发”、“猛气”皆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荆轲的勇猛之态。一个沉着勇敢、不怕牺牲的英雄人物跃然纸上。诗人极力赞颂了“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价值,并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厌恶之情。

慷慨激昂的诗歌风格使陶渊明在人们心中不总是那位飘逸悠闲的隐逸者,事实证明,他也可以挥笔写出大气磅礴的诗句,可以变得很“摩登”。

陶诗的第三大风格是精致清丽。这种风格在陶渊明的创作中很少见。《拟古九首其七》就是其中一首。诗歌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之景——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春风和煦。“扇”字巧妙地运用拟人,使诗句生动活泼。紧接着清夜时分花好月圆,美人面对如此良辰美景,不由得激发出了对人生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对未来的陶醉。然而,如此春夜还能存在多久?自己的未来是否会发生变故?皎皎的“云间月”,灼灼的“月中华”都是如此美不胜收,令人沉醉,可惜都只是暂时的美好,曾几何时能够永驻呢?结尾直抒胸臆,用“岂无”“当如何”,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饱含焦虑、心酸的疑问表达出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无限感慨。

虽然精致清丽这类风格的陶诗数量极少,但却让我们欣赏到了不一样的诗歌。诗人的妙笔生花、文采斐然在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也得以窥探与诗人在写田园、咏史诗时不一样的内心世界。

陶诗之风各有千秋,别有韵味,唯有仔细研读才能深刻体会其精髓。首次阅读《陶渊明集》,感慨多但思路少,想来唯有手不释卷,才能更深刻的体会诗人的心境与思想了吧。

猜你喜欢
陶诗田园诗荆轲
荆轲刺秦
田园诗
晚明陶诗评点研究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文言实词小课堂
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
荆轲刺秦王
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张力
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
田园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