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 梅绽红岩凌虐雪

2019-07-30 18:05李玲
中华儿女 2019年13期
关键词:江姐工作

李玲

红梅雪野尽婀娜,破笔柔情正气歌。一片丹心齐璀璨,双肩重任比巍峨。风中雨竹频吹打,梦里诗魂出折磨。暗夜心潮孤月冷,史碑林下见姮娥。

——刘晓七律《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四川富顺县一普通农家。她8岁随母亲逃荒到重庆,10岁进袜厂当童工,后考入重庆南岸中学和中国公学附中。1939年,江竹筠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不久,江竹筠发现她的工作环境愈发恶劣。国民党反共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开始不断在国统区镇压进步运动,抓捕共产党人。为此,中共中央和南方局一再要求大后方党员隐蔽起来,转入地下。在突如其来的时局改变中,许多习惯了公开工作方式的党员茫然无措,举止失当,而江竹筠却适应良好。她踏实、稳重,遇事冷静、沉着,善于联系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引人注目,很快在地下环境中崭露头角。1940年秋,她有了生平第一个党内职务——中华职业学校和附近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

那时环境恶化,她所在的江北县党组织,几次发生组织被破坏、党员被捕的事件,连续三任县委书记被川东特委、重庆市委紧急疏散。但是,她领导的组织不仅没有暴露,而且有所发展,显露了她作为优秀地下工作者的素质。

不管社会身份如何改变,她都严格按照“三勤”“三化”的要求执行。在学校读书时,她按照组织要求,沉心静气当好学生,同時团结同学,凝聚力量;承担社会职业时,她既要正常上下班,还要顶着日机的轰炸,跟着慌乱的人群跑警报,警惕特务不时的跟踪,去做组织交办的任务,就这样积极艰难地开展工作。

《挺进报》是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很长一段时间内,江竹筠就承揽了大部分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

在国统区秘密办报,供稿、刻印、投递都是大问题,其中最危险的就是投递。白色恐怖中一份报纸要经过重重关卡,安全送达收件人手中可不容易,每个环节都要确保安全,不能出错。江竹筠为此智计百出,费尽心血。邮检严格,她就想方设法找来国民党财政局等国家单位的信封;街头邮箱被盯,她就通过邮局人员内部投寄;有的地方不通邮,她就建立秘密转发站专门分发。在她手中,《挺进报》的发行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地下党员王珍如曾参加过一次投递工作,她清楚地记得,当时江竹筠和她好像一对出门逛街的好姐妹,提着一个绿色的帆布袋就出发了。第一站是民生路邮局,江竹筠一边和她说笑,一边四下望了望,没等她意识到,江竹筠就已经从帆布袋中取出一叠早装好的信封扔进了邮筒,然后说笑着离开。上半城的投完了,两个人又转向下半城……为了让敌人摸不到邮路的规律,她们将整个城区的邮筒都投了个遍。

当人们感叹着她负责《挺进报》发行时的举重若轻,传颂她在敌人眼皮下将一份份报纸安全寄出的智勇双全时,却不知这一切都源于长期地下斗争的锤炼。

江竹筠是那个时代优秀地下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在恐怖高压之下,他们必须化身为普普通通的职员、教师、学生、工人、农民,甚至挑夫、苦力,在为个人衣食奔波之际,还得时刻把完成革命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广交朋友中隐蔽自己。让人难以适应的是,他们不得不常常辗转各地、变换职业、更新身份,这或是因为组织需要,或是受到敌特怀疑,或是环境所迫。更考验人的是,这样的生活不是一天,而是一周、一月、一年,周而复始,似乎没有尽头。

江竹筠和彭咏梧这对革命伴侣的爱情故事,和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和翠平如出一辙。二人公开夫妻关系,是从1943年夏天开始的,而他们真正结为夫妻却是两年以后。

彭咏梧是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公开身份是国民党中央信托局的一名中级职员。1943年年初,信托局修好了新宿舍,有家属的人都可以申请独立的住房。此前,彭咏梧一直和十几个同事挤在集体宿舍中,非常不利于地下工作。他的“分房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但家属却成了个难题。

和《潜伏》中的翠平一样,江竹筠是党组织在重庆的地下党员中物色挑选的“彭太太”。江竹筠时年23岁,已经入党4年,为人机警可靠,而且文化水平较高,在为彭咏梧提供掩护身份的同时,还能协助他处理机密的党内工作和联络工作。那时候江竹筠尚未婚配,但还是接受了这个“嫁作人妇”任务,像模像样地扮演起了“彭太太”。

在外人看来,这对小夫妻般配恩爱,但他们很长时间都是“假夫妻、真同志”。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志同道合的两个人感情逐渐升温。1945年,经党组织批准,彭咏梧和江竹筠正式结为夫妻。《潜伏》里的一句台词,才是江竹筠和彭咏梧这对革命伴侣的最好写照: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

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竹筠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因为江竹筠负责过联络工作,掌握不少重庆地下党人员名单和联络方式,被捕入狱后,她立即成为监狱特务重点审讯的对象。渣滓洞大屠杀幸存的罗广斌、刘德彬等人曾经对江竹筠受刑情况进行过详细描述:“特务们一点不放松她,戴重镣,坐老虎凳,吊鸭儿浮水,夹手指……极刑拷讯中,她曾经昏死过3次……”

江竹筠刚入狱时,“江姐”这个称呼还没有叫开。当特务提审江竹筠时,大家很关注,不知道这位身材瘦小、身高只有1.45米左右的女同志能不能顶住敌人的酷刑,会不会叛变革命。

直到傍晚时分,特务才把江竹筠架回牢房。难友们纷纷隔着牢门向外张望。江竹筠的十指血肉模糊,明明白白地显示出她的坚贞不屈。有早与江竹筠熟识的年轻同志情不自禁地喊出一声:“江姐!”从那以后,难友们无论自己的年纪比江竹筠是大是小,都统一喊她“江姐”。

正是遭受这样非人折磨时的坚贞不屈,让党内职务并不高的江竹筠深受狱中同志爱戴,也让她成为后来艺术创作中江姐的最核心原型。

在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江姐,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革命女烈士。她身上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支撑着她在失去丈夫、离弃幼子的巨大悲恸中继续革命,在严刑拷打、死亡威胁面前坚贞不屈。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首耳熟能详的《红梅赞》,伴随着蓝旗袍、红线衣、白围巾经典影视形象,随着时代变迁、岁月更迭,持续散发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永恒光辉。红岩精神、红梅品格带着在生死考验中铸就的红色基因,在华夏儿女波澜壮阔的奋进历程中内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深入到了千千万万青年人的心中,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爱国、拼搏、开拓、进取。

猜你喜欢
江姐工作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不工作,爽飞了?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江姐”大战“鼠小弟”
选工作
江姐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