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辉:一个都不能少

2019-07-30 18:05李菡丹
中华儿女 2019年13期
关键词:小勇支教老师

李菡丹

从2012年至2019年,时间已悄然走过7年,在这7年里,来自江苏徐州、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专业的袁辉,始终扎根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在三尺讲台上,他从一个青涩的小伙儿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教师,奉献的是青春最美好的年华,收获的不只是成熟,更有孩子们的敬爱。

“中国好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希望工程烛光奖”“希望工程园丁奖”“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感动恩施年度人物”“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既是对袁辉7年支教生涯的肯定,也成为他记忆中难忘的幸福回味。

在采访中,他说:“我爱这一方热土,更喜欢孩子们,他们纯真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来两年,我还会继续在这里支教,下学期我将转到野三关民族中学教古典诗词课。我希望自己在创新课堂方面做更多的探索,做学生们喜爱的老师,和信赖的朋友。”

山区支教,只为心中所向

2012年9月8日,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小学来了一位年轻小伙子。此前,这所学校有一名老师,就是受到全国媒体关注的“拐杖教师”谭定才。那天,谭定才正在讲课,一位年轻人推开教室门。他戴着眼镜,背着登山包,手里还提着一个包,自我介绍道:“我叫袁辉。”

袁辉来自江苏徐州,2012年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经过慎重考虑,他和父母说自己决定去西部做一名志愿者。他先后到过四川小凉山、贵州黔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终因语言不通另寻他处。

辗转途中,袁辉突然想起曾在媒体上看过谭定才拄双拐坚守讲台的事迹。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后,他从贵州搭车至巴东县野三关镇,换乘三轮车来到姜家湾小学。

巴东县是国家深度贫困县,位于湖北西部的大山深处。姜家湾小学离巴东县城要三个小时的车程,教学点有27个孩子,分成两个班。山里的生活很苦,教学点没安装自来水,吃喝洗漱用水都不能保障,遇到枯水季节只能用农户家楼顶积存的雨水。“我们这里工作环境差,待遇也不高,你是不是去找一份好工作?”谭定才委婉地表达了他的意思。

“我有工作,但已放弃。我不是为了钱,我更愿意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让人生经历更丰富。”袁辉坦率地说。他将随身行李取出,20多本书,一个睡袋,几套衣服。谭定才收拾出一间房,支起床铺。一张床、一张书桌、两条凳子和一个锅,这便成了袁辉在清太坪镇的“家”。

吃水困难,他就提着桶,走很远的路到别人家讨要,洗衣服则要等下大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小伙子在巴东县一待就是7年。2014年支教期满后,袁辉仍然选择坚守在巴东县志愿支教的岗位上。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家人是否反对”时,他微微一笑,说道:“那时,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和孩子们、乡亲们都有了深厚的感情,我愿意在这里付出更多的精力,做更多教育教学的探索。家人也曾反对过,特别是有一次我生了重病,到医院都插上了氧气,把家人吓坏了,他们劝我不要再待在山里了。但是,我固执己见,觉得刚适应山里支教的生活,不能就这样离开了。”

特别家教,一个都不能少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小韩发现家的猪被人偷了,觉得真是太难过了,只是近黄昏。”台下,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台上,袁辉老师声情并茂。

“快乐学习”是袁辉给孩子们带来的最好的礼物。课堂上,不管多么枯燥的课程,他总是用幽默的语言、别致的解说,让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下课后,他和孩子们一起踢球、谈天、做游戏,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他还经常被附近的学校请去授课,有一次,袁辉到野三关民族中学上课,刚到大门口,教学楼四楼的学生就欢呼:“袁辉来了!袁辉来了!”然后,几个男生飞速跑下楼迎接他。

小艳青是清太坪镇青果山村人,刚学会走路时摔骨折过,医院诊断孩子患成骨不全症,骨头易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玻璃娃娃”。小艳青的母亲右手烧伤,父亲也有病,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難。“她妈妈也想去大医院给小艳青看病,但实在拿不出钱来。”袁辉对这个家庭印象深刻,“小艳青学习特别用功。”

2013年春,一天,刚上一年级的小艳青腿部骨折,再也站不起来了,父母无奈之下决定让她辍学。第二天,袁辉发现小艳青没来上学后,火急火燎地跑到她家,当了解情况后,袁辉郑重承诺:“以后,我抽时间到家里来给艳青上课吧!”

就这样,袁辉成了小艳青的免费家庭教师,每周都要去两到三次,骑着摩托车到她家里上课,6年间从未间断过。通往小艳青家的山路崎岖不平,从学校每次往返需要20多公里。6年里,袁辉已经骑坏了两辆摩托车,天气好的时候他可以骑着摩托车去小艳青家,但遇到雨雪天他就只能步行走一个半小时山路前往。

小艳青的父母既感动又内疚:“我们给不起袁老师一分钱,就连摩托车的油钱都要他自己出,他还经常给艳青带零食和学习用具……”小艳青说:“我最开心的事情是听到老师讲课,最害怕哪天老师走了,不来了!”

虽然补课占用了他的休息时间,但是袁辉感到十分快乐,他说:“现在小艳青的学习进度基本与全班同学同步,她不仅学习认真,爱读书,还心灵手巧,会做手工艺品,她是一个让我特别骄傲的学生。”

热心助教,青春助力扶贫

从姜家湾小学调到白沙坪小学后,袁辉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同时教五六年级数学课、思想品德课,以及三四年级音乐课。虽然教学工作任务重,但是袁辉在讲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们接受和大城市学生一样的素质教育,曾开设古典文化课,专门教授古诗和古汉语。

而袁辉的多数学生都来自困难家庭,小勇也是袁辉特别照顾的一个孩子。小勇的妈妈离家出走,爸爸已经去世,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十几岁的孩子身上。平日里,袁辉都会将自己的生活费省下来,给小勇家买一些生活用品。为了让小勇安心,他总说是好心的叔叔阿姨买的。

支教期间,袁辉每个月只有1000余元的生活补助,大部分都用在像小勇这样的孩子们身上。同时,他还联系朋友、同学,以及南京大学红十字会、湖北省大学记忆支教助学服务中心等组织给山里的孩子们捐图书、衣物、体育用品,并为他们提供生活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每年的暑假,湖北经济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社团也在袁辉的影响下来到白沙坪小学和附近的山村开展夏令营,帮扶贫困的留守儿童。

“这几年,学校不仅老师年轻化,而且硬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从教学楼到门窗桌椅,从全新电教设备到硬化扩大的操场,从文具到全新的寝室、洗浴间……当然,我也改变了很多,首先头顶近秃,比刚来的时候变丑了,但是我内心的那份质朴和纯粹没有变,支教理想没有变。如今,我也有了女朋友,她非常爱我、支持我。”袁辉满足地说。

每当夜深人静,袁辉最喜欢看书,他说学习可以让自己更充实,也不再感觉孤独,“故乡,是一张单人床。梦想,大概都在远方。”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这或许就是袁辉不顾遥远、不畏艰险,所寻找的青春。

猜你喜欢
小勇支教老师
警惕功利性支教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有一个人是多余的
有一个人是多余的
最高山峰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