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质健康促进俱乐部”开展模式的研究

2019-07-30 08:44张晨铭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大学生

张晨铭

摘  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滑等现实问题,为寻找有效提升学生体质方法,满足大学生日常锻炼需求,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本研究针对学生体质提升设置科学训练体系,构建以高校“体质健康促进俱乐部”为形式的开展模式,旨在对解决信息科技大学学生体质提升的问题起到促进作用,给出合理化建议与方案,同时也为其他高校解决此类现象提供参考与借鉴。并通过实验研究探讨解决当前学生体质下滑的有效手段,让学生的练习得到切实可行的科学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  体质健康  俱乐部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a)-0217-03

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的健康素质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我国学生健康水平20多年来连续下滑,形势严峻。虽然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势头虽然有所减缓,但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呈现下滑趋势[1]。显然,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整体上依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应用科学手段,有针对性的制定大学生体质提升办法,满足高校学生日常体育锻炼,已成为现阶段高校体育工作所关注的重点。高校体育俱乐部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为学生应用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術改善健康状况,展示才华,提高素质,培养综合能力提供了实践平台。群众性健身俱乐部在学校中学生参加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2]。但在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侧重内容的俱乐部模式开展较少。因此本研究希望建立一种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的俱乐部模式。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高校“体质健康促进俱乐部”开展模式的探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关于开展“体质健康俱乐部”管理层面的分析

2.1.1 关于高校相关制度支持的分析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工作,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常规体育教学和学生自助锻炼之间的一种教学平台,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载体。对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定位是在学校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以俱乐部模式开展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质健康促进俱乐部”的成立需要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支持。

(1)学校各学院政策配合支持。

学校中每一个学院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和督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各学院分团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通过各学院体测成绩排名,以及将年度未合格学生名单通知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部门等方法,由各学院分团委负责推荐自身体质水平较弱的同学来俱乐部参与训练。

(2)优秀指导教师支持。

在教练员与指导教师的聘用上也需要得到学校体育部的帮助,除了体育部教师的协助指导,发挥学校运动队的优势,由学生带领学生开展俱乐部训练。

(3)训练场地的支持。

俱乐部每个月将训练计划与场地使用申请递交给体育部审批,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俱乐部活动可以使用学校体育场馆,除了田径场的训练,还需要借助健身房等训练场所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训练。

2.1.2 关于优化组织模式的分析。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成立与运营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只有学生从俱乐部的活动中参与并获得收获,这样俱乐部的开展才是有意义的。而如何吸引学生在丰富的课余生活中选择“体质健康促进俱乐部”这是俱乐部组织运营的核心内容。

(1)新媒体宣传推广。

“微信”是微时代传播途径中最为成功的平台之一,“体质健康促进俱乐部”同样也借助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宣传与推广。建立自营的“体质健康促进俱乐部”官方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以及与传统宣传方式,定期推送一些俱乐部活动以及各种体育理论知识,在公众号平台中设立“每日运动达人”排行榜,每日刷新公布。大家可将锻炼的记录与照片上传至排行榜中,形成良好的锻炼环境。

(2)多途径参与度激励。

俱乐部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推举出健康运动达人、坚持锻炼全勤奖等奖项,同时对于体测成绩或者某单项成绩跨级的提升也会有一定的奖励,在俱乐部日常活动之外,组织会员参与一些户外登山户外徒步等多样性训练,团建活动不但扩大了俱乐部成员的社交圈,还能够促进其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共同进步。

(3)学生自主的俱乐部运营。

学生参与俱乐部的自主运营是提升学生热情的有效方法。选拔热爱体育运动、对俱乐部建设运营感兴趣的学生骨干负责俱乐部日常工作,学生在参与俱乐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对俱乐部运作模式掌握以及社会工作的锻炼,让他们在丰富的大学生活中得到不一样的体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分担在俱乐部运营当中的工作任务,从而实现双赢。

2.2 关于开展“体质健康促进俱乐部”组织训练层面的分析

2.2.1 训练内容制定的原则

“体质健康促进俱乐部”训练内容的制定要遵循人体运动规律以及运动训练原则。设计内容要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大学生的年龄跨度从18~23岁,所以每个阶段每个年级甚至于每个个体的身体都具有差异性,所以进行训练内容制定的时候要遵循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三大原则,分层设定各训练营的训练内容。

2.2.2 创新教学模式

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状态属于亚健康,体质状况良莠不齐,如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同一个大纲训练或者活动,体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认为训练强度不够达不到锻炼效果,久而久之丧失了对俱乐部活动的兴趣。开展分层教学则成为俱乐部教学的核心思想。

2.2.3 训练计划与内容的制定

俱乐部训练计划和内容的制定在遵循几大原则的基础上,以创新的教学模式为载体,其核心内容还是俱乐部活动的训练内容与计划的制定。训练内容围绕着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开展,测试项目类群为主导,分模块分水平的为学生制定处方式的训练计划和内容。

(1)训练计划的制定。

训练計划的时间设置为总体训练周期4个月,训练时长为16周,每周3次训练。俱乐部训练活动分为基础训练营和进阶训练营两种班次。俱乐部的开展是以提高体质较弱成绩的基础班为主体,因此文中列举出了基础班的总体训练计划训练计划的时间设置为总体训练周期4个月,训练时长为16周,每周3次训练。俱乐部训练活动分为基础训练营和进阶训练营两种班次。

(2)训练内容的制定。

①有氧耐力训练。

耐力素质作为体质检测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向来是评估体质健康状况的重点,近年来学生的有氧耐力素质逐年下滑,这是学生自身有氧能力与心肺功能下降的一种信号。有着良好的有氧耐力身体素质对有效的减少向心性肥胖出现的可能性有着积极显著的作用。

针对基础班学生状况,有氧耐力训练练习项目可以采用300m为主的变速跑、重复跑、组合跑等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在训练前半部分要融入以自身自重完成的田径跑跳训练,增加学生身体协调能力以及下肢基础力量。对于不能完成大强度训练的学生,安排训练内容循序渐进由简入繁,如规定时间的快走,不要求速度的慢跑,有氧耐力训练只有坚持才会取得效果。

②速度爆发训练。

针对实际情况俱乐部基础班的学生并没有任何运动训练的基础,因此速度爆发训练的方式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对于50m的测试内容也要加入到训练中,从起跑的身体姿态以及步频,怎样摆臂中途跑以及冲刺跑的节奏,这些都可以用模拟场景训练来进行实际的演练。

③功能性训练。

功能训练更加注重身体动力链的协调发展。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基础班学生参与的功能训练主要以徒手、弹力带、瑜伽垫上等这些器材简单且要求相对容易的训练方法。教练员可根据男女差异,身体素质程度差异对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方式。

④测试技巧训练。

这部分训练的安排并非教导学生投机取巧,而是有很多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没有获得过有效的体育指导,甚至有些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体质测试。对一些基本的项目测试方法和规则都不了解,因此俱乐部专门抽出一部分课时讲解国家体质测试项目的规则与技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在管理层面上,学校、各学院与体育主管部门在政策上加大配合力度,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体育主管部门向学校申请专项经费。从新媒体宣传推广、搭建课外体质提升管理系统、多途径参与度激励、学生自主的俱乐部运营等四个方面优化组织模式。

(2)在资源层面上,以分层分练分层教学的形式,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俱乐部运营管理工作,培养骨干力量。

(3)在体质健康促进俱乐部的组织训练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开设“基础训练营”与“进阶训练营”。分项目进行薄弱模块精准指导,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线上科学训练资讯传播,建立运动达人排行榜,以线上线下多元的训练手段,激发学生锻炼兴趣。

3.2 建议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学生体质健康是关乎国民未来的重事大事。学校、各学院、主要管理部门都要加强重视齐抓共管,在政策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与压力。建议各学校将体质健康达标排名真正纳为学校各学院年终考核指标之一,切实纳入各学院分管部门的工作计划,并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为推动学生体质提升不断向前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2)针对抵触自主锻炼,对运动呈放弃状态且体质健康水平很差的这部分学生,建议学校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明确指出对于体质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这项规定真正切实落实到实处,才有可能给这部分学生敲响警钟。同时体质测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才有资格评奖评优是对各奖项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种最基本诠释。

(3)完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系统:以程序研发的形式建立集预约锻炼、体质测试分数查询、运动处方的制定、线上科学指导微课程、评价与反馈等一体化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系统。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便捷性,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调研[EB].http://www.sport.gov.cn,2011.

[2] 孙华勇.上海市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 佘海文.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4(4):311-312.

[4] 郭文,曹蕾,陈志鹏.不同运动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愉悦感与规律运动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3):91-96.

[5] 李乐.新时期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方法与对策[J].运动,2016(15):63-64.

[6] 邹师,冯火红.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70-73.

[7] 陈洪,梁斌,孙荣会,等.英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治理经验及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3):257-262.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