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远清幽 厚润无华

2019-07-30 08:30魏育龙
名家名作 2019年5期
关键词:画院作品展甘肃省

魏育龙

刘林昌先生出生于陇原大漠深处,从小耳濡目染的是大漠落日、漫漫黄沙、厚土高天,然此种景致往往可养人之壮气。西北边陲的广阔、荒凉也造就了他敦厚、朴实、率真、坚毅的人格。家乡浓郁的艺术氛围,坚持不懈的苦练钻研与积淀,使他技艺大进,名播河西。

艺术家都是不安于现状的,林昌先生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才学在原本的岗位干出一番成绩,然而骨子里对书画艺术的痴迷,使他的心变得不安分起来。几经周折,终于获得进京深造的机会。其间,他虚心求教于名师,与全国各地的同道中人相互切磋;同时,坚持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知识,积极吸收古典人文养分。丰富的阅历、刻苦的努力使他眼界大开,画艺大进。天赋、功夫和学养是成就艺术家必不可少的因素,林昌先生三者兼备。

唐张彦远有言:“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清方薰说:“古人用笔,秒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此二人所言,均强调绘画中书法线条的重要性。唯有那骨力洞达、虚实相生的线条才能使画面充满灵动和生机。林昌先生深知书画同源的道理,扎实的书法功底,在一定程度上为其绘画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他的山水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过硬的书法功底之下熟练驾驭笔墨的能力:山体结构的皴擦勾勒,林木怪石的点染刻画,总是那样的浓淡相宜、筋骨相连,一招一式间显示出高超的书法技艺和对线条的领悟表达。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王维的理论充分肯定了中国水墨画合乎自然之道,体现了大自然永恒运转的生命力,墨色幽深玄妙,有宇宙混元之象,氤氲迷茫的墨韵,又有混沌初开之象。荆浩的“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也肯定了水墨是画的生命所在。林昌先生沿着传统的路子,积极探索作品中墨色的效果。他师法古人,博采众长,遍临历代大家名作,从中汲取养分,深悟水墨之妙。其作品中充分体现了浓淡干湿总相宜的水墨意趣和空灵幽远的审美趣味,大幅的全景式山水,满纸云烟,吞吐万状,烟树房舍,流泉飞瀑,皆笔墨温粹,元气淋漓,点染浑成,如梦如幻,不求形似,寄兴游心;小幅的扇面以小见大,平淡悠远,静谧恬淡,使人倍感亲切,没有任何崇高和险峻的压迫感,也没有丛林密树的反复感,那旷远清幽的景致展现的是天真心境化合而产生的一种平淡自然的艺术境界。从中可以看出林昌先生受元四家的影响之深。清代的王时敏在其《西庐画跋》中说:“画虽一艺,古人于此冥心搜讨,惨淡经营,必功参造化,思接混茫。”林昌先生以精湛的筆墨在尺幅之间书写着胸中之意、意中之境,诠释着自然天真、生机勃勃的中国艺术精神。

一直生活在满目荒凉、狂风肆虐环境中的林昌先生,回避着大漠的荒凉和清冷,在其艺术世界里坚守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高山流水,他追求着一种自然与闲适,放达与悠然,也在追求着超越现实自我的精神还乡和诗意栖居。对于痴迷艺术的人来说,艺术就是一切,唯有在这个自足的世界中才最富激情,满怀希望,信心百倍;也唯有在这个世界中才最真实,最富创造力。我相信,随着修炼的精进,林昌先生定会进入艺术至境,功德圆满的。

刘林昌简介:

刘林昌,1968年生于甘肃民勤,号三弄堂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石羊河画院副院长,北京紫竹画院副院长,国家画院魏广君艺术工作室“云奕学馆”理事。2016年—2018年先后入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中国国家画院研修山水画和书法。

2017年5月,参加“观心”当代中青年山水画巡展;2017年6月,参加“翰墨烟海”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2017年8月,书法作品入选打造“书法陇军”系列工程——甘肃省首届会员优秀作品展(省书协主办);2017年10月,国画作品《古镇风韵》入选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第二届“陇原风华”甘肃省美术作品展(省美协主办);2018年8月,国画作品《清音》入选甘肃省“薰衣草之约”中国画作品展(省美协主办);2018年9月,国画作品《梦里圣境》在“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获奖(中美协主办);2018年9月,山水画作品《宝山之恋》入选美丽中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美协主办);2018年10月,作品《风骨千秋》入选南田风骨——第三届恽南田全国花鸟画作品展(中美协主办)。

猜你喜欢
画院作品展甘肃省
4 0位老朋友的寄语
席晓辉作品
作品展
小主编作品展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小主编入选作品展
画院画家,真成了“印钞机”?
建国以来官办画院情状探查
各行各业办画院正造成当代文化灾难和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