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联合ECG及Tei指数对冠心病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

2019-07-31 02:35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7期
关键词:准确度造影心电图

荆 波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福建 厦门 361000)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血管病症,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随病情进展可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者可猝死。因此,对冠心病予以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及早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冠状动脉造影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具有较高准确度,但其对操作技术、设备等要求较高,且诊断费用较昂贵,难以作为冠心病常规诊断措施普及应用[1]。随着诊疗技术发展完善,冠心病诊断方式趋向多样化,其中CUS、ECG及Tei指数应用较普遍。CUS及ECG操作简单,且具有无创性、检查较迅速等优势,而Tei指数为结合心脏舒张及收缩时间对心功能予以评估的新指标,相较于原有心功能指标,其简单易测,不受左心室结构、血压、心率等因素影响,可有效区分心功能减弱与心功能正常情况[2-4]。本研究选取我院10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探讨CUS联合ECG及Tei指数对冠心病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10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男77例,女31例;年龄36~81岁,平均(58.56±13.71)岁;合并症:糖尿病19例,高血压32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①伴有不同程度胸痛、胸闷及其他心前区不适症状;②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③排除并发预激综合征者;④排除并发心肌肥厚、心肌病、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瓣膜病者;⑤排除存在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者;⑥排除纳入研究前采取相关药物治疗,可能影响心电图ST段变化者。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CUS、ECG、Tei指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US检查:设备选取德国PHILIPS EPIC 7C型超声 显像系统,调节探头频率至2.5~3.0 MHz,自左心室长轴与左心室短轴、心尖两腔切面、心尖三腔心切面、心尖四腔切面观察室壁运动增厚情况和协调性。ECG检查:采取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设备选取日本福田FX-8322型心电图机。Tei指数检测:①连接导联心电图,心尖四腔心获取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对前一个心动周期A峰止点至下一个心动周期E峰起点时间周期予以测量并记录为a;对心电图R波起点到下一个心动周期E峰起点时间周期予以测量并记录为c;②获取标准心尖五腔心切面图,主动脉瓣上0.5~1 cm部位获取主动脉瓣口收缩期血流频谱:检测血流频谱持续时间,记录为b;检测心电图R波起点到瓣口收缩期血流频谱止点,记录为d;以上数据输入仪器后可自动获取Tei指数值。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设备选取飞利浦2000型全数字化心血管造影机,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实施穿刺,选取多部位投照,实施选择性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造影,通过通用直径法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若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左前降支、粗大对角支和左旋支、右冠状动脉中存在一支狭窄率≥50%则可评定为阳性。

1.4 观察指标:①一般情况,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金标准”,分析本组冠心病发病情况,并比较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一般情况。②统计CUS、ECG及Tei指数诊断情况,其中a.Tei指数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39±0.10);b.CUS:室壁运动减弱、运动消失及矛盾运动均评定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c.ECG检查心电图异常定义: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律失常;异常Q波为深度≥1/4 R、时间≥0.04 s;QT时间延长:>0.44 s;ST段异常:ST段延长≥150 ms、ST段下移>0.05 mV;T波倒置:直立T波<0.2 mV或<同异联R波的1/10[5]。③统计分析CUS、ECG及Tei指数单独及联合诊断冠心病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10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冠心病77例、非冠心病者31例,且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疾病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一般情况比较

2.2 CUS、ECG及Tei指数诊断情况分析:冠心病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率(88.31%)、心电图异常率(72.73%)及Tei指数值高于非冠心病者(P<0.05)。见表2。

表2 CUS、ECG及Tei指数诊断情况分析

2.3 CUS、ECG及Tei指数单独及联合诊断价值:联合诊断敏感度(97.40%)、准确度(94.44%)高于CUS(85.71%、86.11%)、ECG(72.73%、78.70%)及Tei指数(79.22%、82.41%)单独诊断(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87.10%)与CUS、ECG及Tei指数单独诊断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CUS、ECG及Tei指数单独及联合诊断价值(n=108)

2.4 典型病例分析:某51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经CUS检查可见室壁运动减弱,见图1所示;经ECG检查可见ST段延长≥150 ms、ST段下移>0.05 mV,见图2。

图1 CUS检查结果

图2 ECG检查结果

3 讨 论

当前临床常用冠心病诊断措施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负荷同位素心肌显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负荷超声心动图、运动心电图、精细心电图等,但此类措施均存在一定弊端,如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创伤性,其他措施过度应用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而减少应用则难以保证诊断准确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CUS、ECG及Tei指数诊断情况和非冠心病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明CUS、ECG及Tei指数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ECG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较常用,具有无创、操作简单、诊断费用低廉等优势,其主要诊断依据为ST-T段改变,在疾病诊疗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6]。但Kurisu等[7]研究指出,若冠心病患者处于静息状态,其心脏负担较小,则ECG检查难以有效反映心肌缺血改变,易造成漏诊,且并非ST-T段发生改变即可诊断为冠心病,如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变及机器、体位、定位误差等因素均可造成心电图ST-T段改变,故单纯采取ECG诊断冠心病结果可靠性较低,本研究结果也显示,ECG单独诊断冠心病敏感度及准确度分别仅为72.73%及78.70%。CUS也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是参照室壁运动异常部位及节段数目、室壁运动异常程度等评估受累冠状动脉支和心肌范围、缺血程度等,并能测定局部和整体心功能状态[8]。但有国外学者认为,CUS主要通过观察室壁形态及活动诊断冠心病,而并非所有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均可造成室壁运动异常,如冠状动脉狭窄可能为部分狭窄,其安静状态下不会发生心肌缺血,如果存在较好侧支循环则仍可维持局部正常功效,从而不呈现室壁运动异常状态[9]。此外,若缺血心肌周边心肌收缩较强烈,则可能会将与其相连的缺血心肌牵拉向腔内运动,继而掩盖缺血心肌异常活动。

Tei指数为日本学者Tei等于1995年所提出的用于评估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的一个新指标,Tei指数为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VCT)+等容舒张时间(IVRT)/心室射血时间(ET)所得,研究指出,IVRT及IVCT在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若心室功能减弱,则射血时间会随之变短,故理论上Tei指数可用于评估心功能[10-11]。相较于常规诊断措施,Tei指数所有测量的时间间期均处于同一心动周期,可减小心率生理性波动所致误差,并能避免三尖瓣反流增加测量难度,而传统措施难以确保声束血流一致性,于多种病理或生理条件下均难以获取满意三尖瓣血流频谱图。但本研究结果发现,Tei指数单独诊断敏感度与准确度均未至90%,与临床预期存在一定差距,而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显著高于三种措施单独诊断(P<0.05),与刘光德等[12]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提示临床实际可综合CUS及ECG、Tei指数对冠心病实施联合诊断,以此降低漏诊及误诊风险,避免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三种方式各具优势及弊端,联合实施诊断可优劣互补,以此提高诊断准确度。

综上,采取CUS及ECG、Tei指数对冠心病予以联合诊断,可显著提高疾病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最大程度避免漏诊与误诊,为临床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准确度造影心电图
影响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准确度的因素分析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