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整体效果评价调查

2019-07-31 01:39张炜敏程晓青赵建忠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讲授普及培训班

张炜敏,程晓青,赵建忠

突发事件或突发疾病造成的伤害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1]。大量经验表明,发生突发情况后,伤病员附近公众通常最先做出反应。因此,“第一目击者”参与现场急救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直接保证[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日益成为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安全感的重要内容。2018-08 至2018-12,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围绕心肺复苏技术、创伤救护、常见急症救护、教学方法和评估等应急救护相关内容,举办了六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以下简称培训班)。该项目共培训了120 名专业技术学员,本文对其进行培训后调查评估,以了解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08 至2018-12 参加六期培训班的共120 名专业技术学员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利用学员网上项目申报和信息反馈系统中“学员对该项目评估意见”等相关问题,制订调查问卷。培训后,由研究者在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征得其同意并确保严格遵守保密要求的基础上,向每个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发放问卷,组织学员自填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估。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地区、职业、职称、单位类别和单位层级),培训班讲授主要内容是否为本学科最新进展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培训基本内容过往了解情况、学习收获情况,对教学计划安排、讲授内容和所用教材的满意度情况。

1.2.2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主要内容严格按照学员项目网上申报信息和信息反馈系统中的“学员对该项目评估意见”制订,确保调查问卷内容准确可靠。全程由熟悉问卷调查的专业人员进行辅导和质量管理,并将调查问卷与培训班报名信息逐一核对,确保问卷调查质量。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 份,回收有效问卷120 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Data 3.1 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进行数据录入;使用Excel 2016 和SAS 9.2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对学员基本情况、培训班评价情况等进行频数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影响学员学习收获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对于存在理论频数小于5 的列联表用Fisher 精确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培训班120 名学员男女性别比约为3 ∶7;学员年龄中位数为38 岁,35~45 岁学员最多,占45.8%(55/120);学员来自全国26 个省(区),其中来自西部地区的学员占40.0%(48/120);学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77.5%(93/120) ;学员以护士和医师为主,分别占45.8%(55/120)和33.3%(40/120);工作单位为医院的学员较多,占50.0%(60/120);单位层级为县级及以下的占比43.3%(52/120)。具体见表1。

2.2 学员对培训班的评价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本培训班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本学科最新进展或亟待解决问题的学员占87.5%(105/120)。对于培训讲授的基本内容,70.0%(84/120)的学员表示在参加本培训班之前部分知道,27.5%(33/120)的学员培训前已全知道。学员认为通过本培训班学习收获很大的占83.3%(100/120)。具体来看,学习收获最大的方面是开阔思路,占83.3%(100/120),其他依次为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操作能力、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提高科研工作能力。从教师讲授内容、教学计划安排和所用教材共3 个角度来评估学员对培训班的满意度,评估结果显示,很满意或满意均超过99%。具体见表2。

2.3 学员对培训班的建议 通过开放性问题调查学员对本培训班的建议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共有16 名学员(13.3%)提出了相关建议,其中8 名学员希望多举办此类培训,5 名学员所提意见与加强实际操作技能学习有关,其他建议包括加强对基层督导、做好培训时间安排等,具体见表3。

表1 学员一般情况

表2 学员对培训班的评价情况

表3 学员对培训班的建议

2.4 影响学员学习收获的因素 通过对具有不同特征(性别、年龄、学历、地区、职业、单位)学员的学习收获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学历(P=0.0090)和不同单位类别(P=0.0277)的学员在提高科研工作能力方面感到收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在红十字会工作的学员较其他学历或工作单位的学员在提高科研工作能力方面感到收获大的比例更高。来自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学员对于开阔思路、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操作能力方面收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部地区学员认为培训班对于开阔思路(χ2=7.7912,P=0.0203)和提高理论水平(χ2=6.4901,P=0.0390)方面的收获均较东部和西部地区学员多,东部地区学员在提高操作能力方面(χ2=7.7949,P=0.0203)的收获比其他地区多。具体见表4。

3 讨 论

3.1 加大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力度,培养更多高水平应急救护师资 从调查结果来看,作为各地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师资的学员对本培训讲授的基本内容之前已知道的仅占27.5%(33/120),说明他们对应急救护相关内容掌握不够,且学员提出最多的建议也是希望多举办此类培训。近年来,在以红十字会为主体的应急救护培训普及机构的努力下,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和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安全与急救素养比例由2009 年的18.7%上升到2017 年的45.1%,在健康问题素养排序中由第2 位升至第1 位[3,4]。但是,我国急救培训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以应急救护中最典型的心搏骤停急救为例,目前我国每年约有54.4 万人发生心搏骤停,发病率已渐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但整体抢救技术水平和成功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神经功能良好的心搏骤停患者出院生存率仅为1%左右[5-9]。心肺复苏术(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有效处理心搏骤停的急救技能,美国接受过CPR 培训的人数相当于其总人口的25%,法国为40%,德国高达80%,而我国这一比例不足1%[10],这就需要加大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力度,提高群众自救互救成功率。其中,首先要加强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增加师资特别是基层和红十字会自身师资的数量,并以纳入继续教育学习等规范专业的方式来提高师资教学能力和培训水平,为大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工作提供师资队伍保证。

3.2 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提高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实效 多项研究显示,我国居民对急救知识需求强烈,但对专项急救知识技能及其实际应用能力掌握较差。以警察和大学生等人群为例,他们虽有较高的接受培训的需求与意愿,但接受正规急救培训并能正确应用的较少,实际操作能力较低[11-16]。从上述不同地区的学员在开阔思路、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操作能力方面感到收获大的比例差异,以及不同学历和工作单位学员在提高科研工作能力方面感到收获大的比例差异来看,需要进一步考虑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优化设计差别化培训内容。应开阔中西部地区学员的眼界思路,弥补理论知识不足;增加东部地区学员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结合学员在学校和医院等工作的性质和学历背景,针对性地设计提高学员科研能力的培训内容。此外,从27.5%(33/120)的学员对本培训讲授的基本内容培训前已全知道看来,需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拓展知识面,提高专业化水平,为应急救护培训普及提供最新、最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从学员对培训班的建议较多围绕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应强化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优化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安排,进一步增强应急救护培训的实用导向。

表4 培训后不同特征学员的学习收获情况

3.3 优化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应急救护师资培训质量和效率 He 等[17]研究表明,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记忆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衰退(3~6 个月),国际急救与复苏组织建议所有的急救证书至少应每5 年更新1 次。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参加培训班的学员都是各地从事应急救护培训普及的师资,对培训班讲授的基本内容应该都学习过,但关于本次讲授的主要内容却有70.0%的学员选择了“部分知道”,可能原因为学员缺乏常规复习训练,曾学过的知识技能许多已遗忘或过时,需要通过定期复训进行巩固更新和提高。除了常规加大培训普及力度外,也需增强培训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为此,需积极借助互联网,加快推进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工作信息化,满足学员对实际操作视频和电子教学材料的需求,发展网络数字一体化的学习、实际操作、考评工具和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应急救护”,提高应急救护培训普及效率与效果。应急救护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技术,有学员提出加强对基层的督导,须同时考虑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与评估考核工作。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接近3 亿[8],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群众对心肺复苏术等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高需求与低普及率形成鲜明反差,亟需加大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力度,结合学员需求进一步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养更多高水平应急救护师资,向公众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希望本调查研究能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工作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讲授普及培训班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培训班组图
画画培训班
荒岛培训班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