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口子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初步鉴定报告

2019-07-31 09:41余翀
文物春秋 2019年1期
关键词:趾骨头骨黄牛

余翀

石口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小滩村石口子社东南1000米。2016年9月至11月,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对该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共清理了朱开沟文化灰坑39个、房址1座,东周时期墓葬5座。发掘过程中获得动物骨骼一批,现将初步鉴定结果公布如下。

一、朱开沟文化晚期

朱开沟文化晚期单位和文化层H7①、H7②、H8、H14、H17、H21、H26、H35、H41、T3②共计出土动物骨骼372块,其中可鉴定标本数259,最小个体数52,不可鉴定标本数113(表一,图一)。通过鉴定,石口子遗址朱开沟文化晚期出土的动物骨骼种属如下:

以上动物有狗、家马、家猪、黄牛、绵羊等5种(图二)。从可鉴定标本数的数量和比例上看,石口子遗址朱开沟文化晚期出土的全部动物骨骼皆属于哺乳纲,其中绵羊、家猪和黄牛较多。依据形体测量、数量比例和考古现象,我们认为,石口子遗址出土的狗、家马、家猪、黄牛和绵羊都是家养动物。

二、东周时期

东周时期墓葬M2、M4、M5于墓主头端附近随葬绵羊、黄牛头骨及第2、3节指/趾骨。

M2随葬的动物头骨均为绵羊,出土时位置散乱,依下颌可分出3个个体。

绵羊头骨1:根据其下颌牙齿萌出情况及磨蚀等级判断,该个体的年龄约1~2岁。

绵羊头骨2:根据其下颌牙齿萌出情况及磨蚀等级判断,该个体的年龄约4~6岁。

绵羊头骨3:根据其下颌牙齿萌出情况及磨蚀等级判断,该个体的年龄约6~8岁。

M4随葬的动物骨骼为绵羊、黄牛头骨及指/趾骨,位于墓主头端,横向排列,共计4个个体(图三)。

左1:黄牛头骨及第2节指/趾骨1件。根据其下颌牙齿萌出情况及磨蚀等级判断,该个体的年龄约6月龄。

左2:绵羊头骨。根据其下颌牙齿萌出情况及磨蚀等级判断,该个体的年龄约6~12月龄。

左3:绵羊头骨及第3节指/趾骨1件。根据其下颌牙齿萌出情况及磨蚀等级判断,该个体的年龄约1~2岁。

左4:绵羊头骨。根据其下頜牙齿萌出情况及磨蚀等级判断,该个体的年龄约6~12月龄。

M5随葬的动物骨骼为绵羊头骨和指/趾骨,位于墓主头部右侧,自头端向足端排列,共计4个个体;黄牛头骨和指/趾骨置于墓主头部左侧,共计1个个体(图四)。

右1:绵羊头骨及第3节指/趾骨1件。根据其下颌牙齿萌出情况及磨蚀等级判断,该个体的年龄约1~2岁。

右2:绵羊头骨及第3节指/趾骨1件。根据其下颌牙齿萌出情况及磨蚀等级判断,该个体的年龄约8~10岁。

右3:绵羊头骨。根据其下颌牙齿萌出情况及磨蚀等级判断,该个体的年龄约1~2岁。

右4:绵羊头骨及第2节指/趾骨2件。根据其下颌牙齿萌出情况及磨蚀等级判断,该个体的年龄约1~2岁。根据第2节指/趾骨骨骺愈合情况判断,该个体的年龄小于13~16月龄。综合判断为12~16月龄。

左1:黄牛头骨及第2节指/趾骨2件、第3节指/趾骨2件。根据其下颌牙齿萌出情况及磨蚀等级判断,该个体的年龄约6~12月龄。根据第2节指/趾骨骨骺愈合情况判断,该个体的年龄小于18月龄。综合判断为6~12月龄。

〔编辑:迟畅;责任编辑:成彩虹〕

猜你喜欢
趾骨头骨黄牛
头骨祈福
田径运动员趾骨形态与跳深实验中支撑时间关系的研究
黑牛和黄牛
全力以赴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足第2~5近节趾骨骨折
打击“黄牛”到底靠什么
带甲下趾骨(足母)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皮肤套脱伤
车101:给黄牛做中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牛瓣胃阻塞
会说话的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