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

2019-08-01 02:49李丽巧徐凤群
医药前沿 2019年17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阴道

李丽巧 徐凤群

(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妇科 四川 峨眉山 614200)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疾病,是一种多发于已婚、已育妇女中的良性肿瘤,该病患者经期时间延长,且患者月经量增多,可能造成患者不孕不育、流产等临床病症,引起临床重视,需积极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病情,以保证患者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多采取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更为广泛,且取得显著临床疗效[2]。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临床并无统一手术标准,诸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以探究最佳手术方法,提升临床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为三种临床常用的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方法,临床均应用较多,手术效果良好,三种手术方的选择成为诸多学者探究重点[3-4]。本次笔者选取院内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三组,探究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价值,并进行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计纳入8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由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开腹手术组(26例)、腹腔镜手术组(27例)、阴道手术组(27例)。开腹手术组:年龄30岁~55岁,平均年龄(38.56±2.12)岁,患者病程1~8年,平均病程(3.23±0.34)年;腹腔镜手术组:年龄31岁~57岁,平均年龄(38.48±2.20)岁,患者病程1~9年,平均病程(3.21±0.31)年;阴道手术组:年龄32岁~56岁,平均年龄(38.51±2.11)岁,患者病程1~8年,平均病程(3.30±0.30)年。三组子宫肌瘤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有分组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中子宫肌瘤诊断标准[5]。

1.3 纳入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已婚,无生育要求,知情,符合手术指征,同意手术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②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手术耐受;③患者无其他心肝肾、肿瘤等疾病。

1.3.2 排除标准 ①排除有生育要求患者;②排除意识不清、精神异常患者;③排除正参与其他研究患者。

1.4 手术方法

开腹手术组:该组所有子宫肌瘤患者均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患者取标准仰卧位,硬膜外麻醉,麻醉后打开患者腹腔,使得子宫充分暴露出来,明确肌瘤体数量、位置、患者盆腔粘连情况后,常规将瘤体剥除,并止血、冲洗、缝合,术后常规给药,预防感染等。腹腔镜手术组:入组所有子宫肌瘤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腹部打4孔,腹腔镜下探查瘤体数量、位置与盆腔粘连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后置入腹腔镜,常规将肌瘤剥除,冲洗、缝合,术后常规给药。阴道手术组:入组子宫肌瘤患者均采取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经阴道进行手术治疗,首先判断瘤体位置,根据瘤体位置决定打开子宫直肠腹膜反折或子宫膀胱腹膜反折,确定肌瘤后将其剥除,剥除肌瘤后缝合患者阴道壁,于患者腹腔放置导管引流,完成手术。

1.5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对比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前、术后1d三组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等指标。采取患者清晨血,离心处理后低温保存,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d血清IL-6及TNF-α水平,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患者E2、LH、FSH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手术后,阴道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优于其余两组,而腹腔镜手术组各项指标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手术情况等指标比较()

表1 三组患者手术情况等指标比较()

手术时间(min)n手术中出血量(mL)首次排气时间(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开腹手术组 26 61.24±14.23105.34±20.35 27.34±3.23 21.24±2.56 11.24±2.56腹腔镜手术组 27 55.34±12.45 96.34±17.34 17.34±1.67 11.45±2.06 7.99±2.12阴道手术组 27 48.53±12.35 64.41±15.63 14.12±1.44 9.11±1.32 5.23±1.37

2.2 三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d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

术前,三组IL-6、TNF-α水平相当,术后1d,各组患者IL-6、TNF-α水平均上升,开腹手术组水平>腹腔镜手术组水平>阴道手术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d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

表2 三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d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

组别 n 治疗时间 IL-6(pg/mL) TNF-α(pg/mL)开腹手术组 26 手术前 6.17±1.66 21.19±2.38手术后1d 34.16±5.23 52.35±5.12腹腔镜手术组 27 手术前 6.34±1.29 21.22±2.49手术后1d 13.56±2.01 37.34±2.66阴道手术组 27 手术前 6.44±1.46 21.45±2.56手术后1d 10.45±1.39 32.45±2.16

2.3 三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E2、LH、FSH水平变化比较术前三组患者E2、LH、FSH水平相当,P>0.05,术后1个月,三组患者E2水平均下降,阴道手术组水平最低,腹腔镜手术组水平次之,开腹手术组最高,患者LH、FSH水平升高,阴道手术组水平>腹腔镜手术组>开腹手术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E2、LH、FSH水平比较()

表3 三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E2、LH、FSH水平比较()

组别 n 治疗时间 E2(IU/L) LH(IU/L) FSH(IU/L)开腹手术组 26 手术前 81.19±7.22 9.20±2.14 6.20±1.25手术1个月后 79.44±5.16 10.00±5.11 7.08±2.16腹腔镜手术组 27 手术前 81.33±7.15 9.14±2.38 6.15±1.28手术1个月后 75.53±4.01 10.45±4.02 7.60±2.28阴道手术组 27 手术前 81.24±7.34 9.11±2.56 6.13±1.30手术1个月后 70.34±6.23 13.45±3.01 8.77±2.01

3.讨论

子宫肌瘤为临床常见良性子宫平滑肌肿瘤,该病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发病机制与单克隆基因相关,目前临床多以药物及手术治疗,临床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较多,子宫肌瘤剥除术较为常用,包括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等手术方法,不同手术对患者影响不同,值得临床深入探究[6-7]。

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创伤较大,随着微创医学在临床的推广,腹腔镜手术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渐渐普及,后两种手术方法大大减少患者创伤,且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小[8]。腹腔镜手术建立在腹腔镜发展基础上,主要靠电凝钳牵拉,牵拉过程中刺激较大,存在一定损伤,而经阴道手术不用腹部打孔,减少了手术时间,避免了患者体表制造伤口,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本次数据显示,阴道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优于其余两组,而腹腔镜手术组各项指标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P<0.05,提示三种手术方法中,经阴道手术效果更佳,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术前,三组IL-6、TNF-α水平相当,术后1d,各组患者IL-6、TNF-α水平均上升,开腹手术组水平>腹腔镜手术组水平>阴道手术组,P<0.05,提示子宫肌瘤三种手术方法中,经阴道手术后患者IL-6、TNF-α水平更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更弱,患者创伤更小;术前三组患者E2、LH、FSH水平相当,P>0.05,术后1个月,三组患者E2水平均下降,阴道手术组水平最低,腹腔镜手术组水平次之,开腹手术组最高,患者LH、FSH水平升高,阴道手术组水平>腹腔镜手术组>开腹手术组,P<0.05,提示经阴道手术后患者性激素水平维持更佳,恢复更快。陈茵,汪莉,刘金霞,叶丽君,高缨,陈炜青等[9-10]研究指出,探究子宫肌瘤患者不同手术方法价值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选择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手术方式有利于提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患者满意率等,值得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具有良好效果,其中经阴道手术效果佳,手术创伤小,对患者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阴道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