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评价

2019-08-01 01:27张彬
中外医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安全性

张彬

[摘要] 目的 探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种药物的用药安全性。 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2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病例,所有患者均知晓该次研究,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为计算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普罗帕酮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显效26例,对照组显效19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1 9,P=0.011 0);研究组中1例恶心呕吐,1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2/46),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例恶心呕吐,1例舌唇麻木,1例口干,1例头痛且伴有轻微眩晕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4/4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3 2,P=0.398 3)。 结论 心律失常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高于普罗帕酮,两组药物在安全性方面没有差异,临床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 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律失常;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4(c)-009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miodarone and propafenone in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nd to compare the safety of the two drugs. Methods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aware of the study and grouped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computer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6) and research group (n=46).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ropafenon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 The study group was markedly effective in 26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markedly effective in 19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93.4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3.91%),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451 9, P=0.011 0). In the study group, there was 1 cas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and 1 case of constipatio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4.35% (2/4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4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1 cas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1 case of numbness of the tongue and lips, 1 case of mouth dry, and 1 case of headache with mild vertigo.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8.70% (4/46),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0.713 2, P=0.398 3).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miodaron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ropafenone.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safe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rugs. In clinical treatment, reasonable drugs can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Amiodarone; Propafenone; Arrhythmia; Safety

有关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临床心血管疾病中心律失常较为常见[1],若患者病情严重还会出现休克,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在临床治疗中,若不合理用药则会增加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由此可见,为患者选择合理的药物尤为重要[3-4]。针对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疾病来说,在目前的临床急诊中比较常见而且发生率较高,通常以心房颤动以及心房扑动两种类型作为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疾病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属于最常见和最常发的类型,另外造成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其他因素还包括隐匿性或显性房室旁路等因素,这些因素属于预激综合征,对于造成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窄QRS 波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疾病来说,在进行紧急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迷走神经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以达到纠正心律失常,阻碍相关信号传入房室结懂目的。在进行初次治疗尝试的时候,有可能会产生复律失败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的患者可以进行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通常采用静脉治疗的方式,主要的药物有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和腺苷。针对宽 QRS 波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出现不稳定以及心动过速方面的情况来说,需要进行紧急治疗,这时候可以采用直流电复律来进行快速的治疗,能够有效终止宽大畸形情况发生。但是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采用心电图的诊断方式进行诊断,如果心电图诊断出现了不典型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对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断结果,目前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中,相关医疗技术不高,会直接影响到心电图的诊断效果,因此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为了尽可能的增加抢救时间,会采用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其中最有典型的药物就包括普罗帕酮和胺碘酮。但是目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种类有很多,通常在药物选择的时候会根据医生的相关经验来决定的,缺乏一定的统计学支持。该文就对92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探讨,病例选取时间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92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探讨,按照计算机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46例。92例患者均被确诊为心律失常患者,且均知晓该次研究,该次研究均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均是自愿参与该次调查研究的,并且已经签署了相关同意书。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25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30岁,中位年龄(49.17±2.12)岁,研究组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31岁,中位年龄(50.21±2.06)岁,对比两组的临床基础资料,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普罗帕酮(国药准字H11021386)治疗,首次剂量为1.0~1.5 mg,将其加入到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待其稀释后,在5 min内为患者进行肌肉注射,之后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剂量为:0.5~1.0 mg/min;研究组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计量为0.4~0.6 g,治疗2~3次/d,连续治疗1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改为0.2~0.4 g/d,逐渐减少药物剂量,直至停药。连续治疗5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按照显效、好转和无效表达,其中显效:患者心脏改善超过60%,持续发作的时间明显缩短,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命体征趋于正常,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5]。随后得出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临床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数据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显效26例,对照组显效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其中1例恶心呕吐,1例便秘,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例恶心呕吐,1例舌唇麻木,1例口干,1例头痛且伴有轻微眩晕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3 2,P=0.398 3>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心律失常发病因素也包括低氧血症,在正常的心脏运行过程中,对缺氧有着较强的耐受力,但是患者如果存在心脏基础疾病的话,会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在进行该次研究的时候,要排除患有心肌缺血,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呼吸衰竭以及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属于心肌功能障碍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乏力和心慌等,患者会出现心率持续性的加速,且血流动力学紊乱,严重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见药物,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顯效26例,对照组显效19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1例恶心呕吐,1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中1例恶心呕吐,1例舌唇麻木,1例口干,1例头痛且伴有轻微眩晕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曾晓宁[6]的研究报告中发现,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AF及AFL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2.7%和33%,胺碘酮的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8.6%和44.8%,两组差异不明显,对比可以看出P>0.05。但是使用普罗帕酮治疗AVNRT比胺碘酮能获得更高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普罗帕酮治疗AVNRT的显效率为54.8%,有效率为40.5%,胺碘酮治疗AVNRT的显效率为31.3%,有效率为34.3%,相比之下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在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比较也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5%,胺碘酮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经过两个研究结果的数据显示,胺碘酮的治疗效果高于普罗帕酮。

胺碘酮(Amiodarone)属于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能够经心肌细胞内的血液浓度升高,以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另外,胺碘酮能够减慢传导速度,减低窦房结自律性。胺碘酮的口服吸收迟缓,生物的利用度为50%,其在组织内转运缓慢,亲和力较高,胺碘酮半衰期长且有明显个体差异,在临床应用的前几天,大部分药物在组织中蓄积,尤其是脂肪组织,数天后开始清除,一至几个月后因人而异达到稳态浓度。在服用胺碘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能再短期内加用过大剂量,由于半衰期较长,所以在停用药物换其他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7],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与心电图进行监测,用药期间注意检查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肺功能以及肺部X线片,若QT期间明显延长,在0.48s以上则停止用药。经常注意心率、心律以及血压的变化,若心率在60次/min以下则停止使用。

普罗帕酮(Propafenone)则属于高校膜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抑制钠离子内流的优势,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受体阻滞作用较强[8],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收缩与速度的传导,价值显著。在口服时吸收95%,初期服药首关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是4.8%~23.5%,服药后30 min左右起效,2~3 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应用胺碘酮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普罗帕酮,从治疗安全性的角度来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临床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刘荣魁.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 24(5):62-64.

[2]  伏忠阳, 易婧,郭明.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36(3):153-154.

[3]  陈坚.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差异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7, 30(1):37-38.

[4]  張海勤, 赵强.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比较[J]. 临床研究, 2016, 24(2):36-37.

[5]  王建玉.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7, 31(9):64-65.

[6]  曾晓宁.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6, 23(5):541-542.

[7]  张维英.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 7(30):41-41.

[8]  连献杰. 普罗帕酮联合胺碘酮使用对混合性心律失常控制的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113-114.

(收稿日期:2019-01-27)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胺碘酮安全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