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文化视域下的五大发展理念

2019-08-01 01:15贾晓煜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

贾晓煜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产物。是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的理论旨归。五大发展理念从问题意识、经验依据出发牢牢把握住了中国发展的特殊规律,在理解社会发展问题上处处体现着中国智慧、中国创新和中国风格。这将不仅是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对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全面把握,其所蕴含的双重文化视野具有重大的普遍价值和世界意义。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中国性与世界性;文化视域;互融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010-04

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是我国未来发展全局的顶层设计,是由大国变为强国、由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武器。但置于世界范围来看,五大发展理念同样有其适用的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笔者在系统研读五大发展理念相关文献、著作的基础上,以问题意识为出发点,阐释了五大发展理念的中国性与世界性以及在双重文化视野下二者的互融。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发掘了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影响。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五大矛盾”与“五大发展理念”

由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曾一度实行赶超战略,抓紧一切力量和资源将“蛋糕”做大。而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一些阻碍我国今后日益发展的隐患。我国自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便站在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处,想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要扫除眼前的“绊脚石”。而五大发展理念则敏锐地抓住并可以有效解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矛盾、问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因素。

(一)创新发展——应对人的创新需求与社会环境制约的矛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牵引“牛鼻子”的核心动力,是解决我国“虚胖”问题并由大转强的关键。创新理念的提出旨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要克服的人的创新需求与社会环境制约间的矛盾,即发展环境还无法充分满足人的创新需要。换言之,新动力和创造活力的缺失,是实现“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1]9。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最大诱因则是由于社会流通机制的不健全,从而导致社会创新力不足。创新是一个国家强健的根基,而社会流通机制的畅通就是推动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下而上”的流通机制有利于补齐这一“短板”。此外,为配合这一机制的有效实施,社会还应完善制度保障、资源供给、公共服务、组织和分配供给,以克服人的创新需求与社会环境相制约的矛盾。居于首要位置的创新理念,不仅在本质上回答了我国发展的动力问题,更揭示出了发展过程中的短板。

(二)协调发展——克服“区域间”“主客观之间”不协调的矛盾

“协调”理念是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所出现的第二个短板所提出的,即要积极克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矛盾。此外还应关注因主客观之间存在的认知差异而导致的“两腿不协调”问题。随着生产力的飞跃、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精神领域并未随之跟上,社会中仍存在着一些精神懈怠的现象。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此造成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表现出治理体系的相对迟滞。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人类面对的风险挑战日益严峻,但主观却没能够及时跟得上客观,造成主客观不协调的局面。

而“协调”理念正是为解决“区域间”“主客观之间”不协调的矛盾而提出的。想要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必须具备整体性思维即唯物辩证法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既要看到矛盾的两面性,又要抓重点,协调把握各方矛盾时,又要集中精力突破重点矛盾。协调发展讲求的则是将全面、重点有机统一起来。

(三)绿色发展——克服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严峻,而绿色理念的提出,则是为了克服这一“短板”。在过去几十年发展中,我们更多地追求高速发展,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已经威胁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转型期,具体表现为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人的生存价值向生态价值转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突破危机的新思路、新方法,这些探索其本质上都是一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超越工业社会模式的绿色发展道路[1]159。而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正是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提出的,是在世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转型的趋势下提出的,是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遭遇资源瓶颈和环境约束背景下提出的。基于过往粗放式发展所造成的惨痛经验教训,必须重新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以保证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永续发展。

(四)开放发展——克服中国与世界的矛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出现的第四个“短板”是我国现阶段开放的水平仍不高,“走出去”与“引进来”处于一种不协调的状态。现有的开放仍是低层次的开放,高层次的开放程度還有待加强。想要补齐这一“短板”,就要集中力量克服中国与世界的矛盾,避免一些强国针对中国对外发展的围追堵截,争取中国本应在世界上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六个方面对开放发展进行了部署:一是形成国际、国内市场有效内外联动的格局,即推动双向开放;二是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健全更有利于要素跨境流动、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三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四是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的合作发展;五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即全球国际经济金融规则及标准的调整和制定;六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严格遵照这样的“十三五”战略部署计划,我们不仅可以逐渐消解开放进程中中国与世界的矛盾,还可以让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以合作共赢的姿态为中国和世界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五)共享发展——克服人与发展的矛盾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规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可以有效补齐“十三五”进程中第五大“短板”,即人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在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并未惠及全体中国人民,许多地区、许多人民还未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这也体现出社会公平正义的分配制度还未得到充分完善。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处理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方面。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全面消除贫困任重道远;社会保障的普惠性不足,医疗卫生服务总量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口均衡发展问题显现。

共享发展的实质是以人民为中心,所有的发展成果由人民所共享。克服人与发展的矛盾必须要特别注意社会公平问题,确保制度公平、分配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落实“共享”二字。

二、五大发展理念的一般价值和世界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产生的现实意义远不止转变中国发展方式,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掀起了巨大的关注和探讨,对世界各国未来发展理论和发展道路的丰富和拓宽,对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五大发展理念之所以具有一般价值,是由于它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总体性把握而得出,并非一国之鉴,因而产生的意义和贡献也不囿于一国。

(一)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借鉴吸纳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

人类的发展理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其发展演变主要是随着世界经济变化而不断调整进步的。目前学界并未对发展观的产生及演进形成统一的看法。一般认为,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普遍关注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从世界范围看,发展观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同时形成了三类不同的发展观: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GDP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观;新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观[2]。

20世纪40至70年代的GDP发展观是为迎合战后重建的主要任务,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用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P(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发展的程度,短期内在经济方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但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社会问题。因此,要求突破单一的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的呼声成为了时代的强音。进而推动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观,面对二战后二十多年许多国家有增长无发展的模式,以及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的大爆发导致的粮食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开始意识到了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道路是无法长久的,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由此到来。相比GDP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但仍未系统全面地表明发展的本质、目的、要求和内涵,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确切的科学发展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又纠正了单一的GDP发展观的错誤,克服了可持续发展观的不足,同时又将科学发展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充分借鉴了各国发展正反方面的经验教训,吸收了现有的发展理念,经过合理整合提升,形成了适合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理论。

(二)五大发展理念综合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变化趋势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首先,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引领发展的新动力,以信息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将呈现出生产方式科技化、产业组合平台化、技术人才创新化的特征,对全球分工也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所以必然要以创新来引领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全球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也将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以及各国发展模式的转变,由粗放向集约,由工业文明向新型产业文明,由单线发展向综合发展的转变。多方力量的调整及发展方式转变都需要将协调发展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再次,绿色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取向。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能源再生率、原材料生产率、碳生产率都有所提升,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对绿色可持续发展也逐渐达成共识。国际经济格局受绿色发展的影响颇深,对技术更新、产业升级、污染减排形成倒逼机制,绿色创新会进一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再者,国际金融中心将趋于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会使得更多的经济体加入到国际货币体系之中,其覆盖范围也会大大拓展。经济的腾飞也会使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庞大起来并越来越多元化,所以未来必然是全球的极大“开放”。最后,全球能源结构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清洁化、低碳化、电力化与数字化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且能源供给需求也将发生变化,全球能源需求量预计增长30%左右,从全球能源供给格局来看,亚洲将成为能源需求增长的中心,美国将有望成为全球能源的供给国,欧佩克、俄罗斯仍是传统能源出口的大国。这一趋势下的世界必定是资源共享的世界。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我国先哲论道:“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晋书》有云:“人心所归,惟道与义。”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是一条世界上后发型大国崛起的探索之路。这种道路模式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同时也为世界发展理论的进步贡献了良方,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做出了《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发言,将创新等理论展示于二十国领导人和世界人民面前,核心要义就是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开出良方,贡献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3]。可见,五大发展理念并非只是局限于一国之道,它完全可以将其理念贯穿于世界发展的“道”与“义”,开阔视野、融会贯通地将五大发展理念置于破解世界发展难题中来思考、丰富和应用。所以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世界发展理论的凝练和升华,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战略性和世界性意义。

三、双重文化视野:中国性与世界性的互融

五大发展理念的诞生,增添了世界发展理念的中国话语权。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创新,具有国内根本指针和世界普遍启示的重要价值,是中国性与世界性双重文化视野的时代互融。

第一,创新是国际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纵观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就会发现每一次重大突破背后的核心推动力就是创新。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以世界瞠目的速度率先完成并使得整个英国的经济结构飞速变革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0世纪初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社会各界专家学者都在积极探索破解之策,最后还是以创新解了燃眉之急,帮助世界经济步入正轨。制约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无法摆脱体制内的枷锁,缺乏创新动力,从而导致创新成果不足。国际金融危机为什么可以持续长达八年之久,追根溯源是由于上一輪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不足以推动供给新的发展模式,总而言之就是创新不足。

当代国际竞争的重心已从军事转向了发展战略。传统的利益之争习惯以战争来解决,劳民伤财的武力之争在和平与发展的新世纪已不再适用,但并不意味着各国之间的利益纠纷会因此而停歇,人们不得不反思如何通过其他的方式和战略形态来解决日益紧张的资源利益问题。这种战略即发展战略,而这一战略的核心则是创新,把握世界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变,把握相关体制变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意义,始终将创新理念置于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位置。

第二,协调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城乡、区域、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是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社会实践面临的一个新难题。然而这已不仅是我国单方面遇到的发展困境,置于全世界范围来看,发展不全面不协调是所有现代化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且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此外,不发达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风险,就是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写照,如果放任自流,则会加剧社会矛盾,阻碍经济发展,甚至诱发社会动荡。另外,国际关系的不协调,主要指一些国家试图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通过政治经济上的打压“以大欺小”,遏制别国的发展。这都不利于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也会导致打破国际秩序及多边关系的协调性。而我国正在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沿线发展计划,正是运用协调思维、合作理念、共赢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只有促进国内外的协调联动发展,补齐短板,避免木桶效应,才可为世界各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动态发展空间。

第三,绿色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共同梦想。确保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才能够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不仅是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遭遇资源瓶颈背景下提出的,也是在世界经济社 会绿色发展转型的趋势下提出的。具体表现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人的生存价值向生态价值转型,社会正在步入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绿色发展道路[1]159。从无数历史规律中可以得出,每一场巨大的历史灾难背后都会迎来一次盛大的历史进步。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转型,也正是处在全球经济危机、气候异常、人口爆炸和资源短缺等这样的挑战期。如今,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的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而且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世界各国不得不以一种新的姿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出一条超越工业社会模式的绿色发展之路。

第四,开放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应有之义。开放理念的世界性也在于其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与现实矛盾。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使得原本富强的中国迅速衰落。20世纪20年代美国奉行的孤立主义、严格的贸易壁垒和关税制度与后来的大危机大萧条脱不了干系。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发达国家又囿于一己私利,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紧锁国门,以为这样便可以独善其身。殊不知,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离开世界,也不得不在世界竞争链中充分施展比较优势,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此外,开放能够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2016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由于受大宗商品出口价格下跌影响,相关出口国也会遭受到重大损失。为缓解世界经济面临的这一困境,全球必须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和经济开放,各国不得不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扩大开放,加深与世界的沟通合作。

第五,共享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二战后,西方许多国家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转型突破。即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放任观念转向管理型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念。他们广泛采用公共政策对经济和社会进行调节:一方面,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稳定和发展经济,从国家的经济政策层面考虑如何控制桀骜不驯的“经济体”;另一方面采取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等措施和社会福利政策,调整收入分配,从社会政策层面考虑如何缩小社会差距,化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构建资本主义“和谐社会”[1]207。这些措施实际上就是通过国家干预使发展成果让民众共享,缓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同时也可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些理念包含着“共享”的理念,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并重视现代化成果让人民共享,这不仅是各国人民的基本权利,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而我国所提出的“共享”理念不仅吸收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发展理念又对它们有所超越和发展,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又引领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韩庆祥.五大发展理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

[2]李超.世界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J].经济师,2011(2):39-40,44.

[3]张辉.五大发展理念具有世界意义[N].经济日报,2016-05-19(14).

Five Development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ual Culture

JIA Xiaoyu

(College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3, China)

Abstract: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put forward at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are the product of the era when we are facing the new norm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the goal of "two hundred years" in an all-round way. It is the theoretical purpose of our country's "13th Five-Year Plan" and even longer-term development ideas, directions and focus.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firmly grasp the special law of China's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experience basis, and embody Chinese wisdom, Chinese innovation and Chinese style everywhere in understanding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This will not only be a profound change i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but also a summary of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 comprehensive grasp of the law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oday's world. The dual cultural perspective it contains has great universal value and world significance.

Key words: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China and the world, Cultural perspective, Mutual integration

(責任编辑:姚 丽)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
关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论五大发展理念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融合
跨越拉美陷阱: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
五大发展理念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究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把握“五大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