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2019-08-01 01:31潘兰祥
都市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养成教育良好习惯

摘 要:农村学生学习成绩要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必要的。重视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的生活、学习的行为习惯对提高学习成绩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能够使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学生产生自律,这也是农村中学教育管理工作中重要内容。

关键词:农村中学 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农村打工人数不断涌入城市中,他们父母因为常年在外打工,所以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及管理就成为比较大的问题。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学习上厌学、逃学,缺乏学习兴趣,进而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有效的班级管理对于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本文主要从农村中学管理制度出发,对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等进行探索。

一.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引领行为

在农村的中学管理当中,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惰性再加上学生年龄都比较小,所以总体而言自律性是比较差。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强制性的制度进行有效的引导。首先最常见的就是要准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最基本的学生形象标准、行为要求以及课堂纪律等几个方向进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就是对于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有一定奖惩机制,对于遵守制度的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以外,一些物质的奖励也是有必要的,同时对表现比较差的学生,需要制定相对应的惩罚措施,进而使学生对于制度的权威性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从心里层面上形成一定的威慑力,最后就是对于现有制度的持之以恒的践行。

二.养成教育需要分阶段进行实施

在中學班级管理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进行分阶段以及分步骤的实施。养成教育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进行分阶段制定习惯养成目标,其中在这里面包含规则内容以及实际的方法,具体来说需要分三部走。

首先在进行班级的管理中,需要营造一种积极氛围,具体的做法在于教室内部或者过道进行设置标语,其中的标语内容包含“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等一些比较积极以及符合现代社会观念的标语。同时还可以在教室的内外进行张贴著名的科学家、伟人的画像,同时也可以学校的校风以及办学的宗旨作为实际的标语进行张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学生可以每天进行耳闻目染,进而慢慢的形成自身的道德标准和榜样。

其次需要进行实际的强化训练以及自我修养的行为养成,在这过程中,老师在于不在一个样子,同时校内和校外是一个样子,再有就是老师对于学生平时的要求,需要礼貌以及文明用语,进而养成“讲卫生、丢陋习”的文明习惯,这对于塑造学生文明健康的良好形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最后就是中学老师对于学生需要进行实时监督,通过平时的检查以及考核学生,才能到达当初所要求的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起到实际的规范作用。每周需要老师评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奖励,同时是对于的学生的错误行为,老师要进行实时的矫正,才能达到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的积极和热情,进而慢慢的提高自身的自律能力。

三.养成教育需要因材施教

对于农村学生的教育,老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育,这时候需要进行分层次性的教育,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老师采用不同的方式以及方法进行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需要注重孩子在养成教育中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对于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首先要明白学生真正落后的原因,然后要对这些原因进行理性的分析。最后就是老师对于孩子的行为矫正以及实际行动改正需要同步的进行。这也是中学生日常教育中顺其自然的教育方法。

其二对于当前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及具体年龄需要进行划分,教学以及管理中需要进行思想意识纠正和行为约束才能使得学生对于自身不文明的行为有所认识,进而在日后的行为中需要尽量的减少。

其三对于老师而言,班级排名中等的学生需要进行积极的鼓励上进,发扬其自身的优点,通过《中学生日常规范》进行严格的行为要求,对于班级中上游的学生,老师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使这些学生过于松懈而丧失学习的动力。需要这类型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的进一步成长。这时候良好习惯的坚持以及改进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其四老师在进行班级的管理中需要对于班级上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除了进行口头表扬以外,行动上更加的不能懈怠和放松,需要采用更加比较严格的目标进行约束。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启迪更多的学生,同时需要磨练学生的意志以及引导学生高尚情操的落实。

四.引导实践,养成习惯

构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其一就是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为人师表作用以及在现实的生活中需要进行强化学生家长的示范作用。进而慢慢的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进而进行实际的协调统一,互相配合,再有就是互相的支持。其二就是需要加强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的引导,这时候的学生需要先从平时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做起,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从最基本的学做事开始,可以说道德就是在我们平时的日常小事当中形成。总的来说对于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是老师对学生的耐心的教导以及进行实际的强化训练结果,进而持之以恒的坚持,然后在进行实际的反复训练,我们可以见到实际的养成教育效果对于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五.结语

学生良好教育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面协助,需要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行为成为习惯,习惯生成性格,性格进而决定实际的命运。”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内在品质和实际情操互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周朝阳.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J].语文学刊, 2012(15):173-174.

[2] 孙玉,刘乃刚.试论班级管理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J].法制与社会, 2010(8).

[3] 孙春香.班级管理中开展养成教育的主要方法[J].职教通讯, 2005(1):57-58.

[4] 陈万红.浅议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 2011(4):174-175.

作者简介:潘兰祥(1976.10-),男,苗族,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人,本科学历,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班级管理。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养成教育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