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

2019-08-01 01:31郑亦楠
都市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历程农村教师

郑亦楠

摘 要:郑老师,1970年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1991年毕业于县级市中等师范学校,被分配至村小任教3年,1994年至2000年在乡校任教,2001年开始至今都在县城第二实验小学从事教学工作。其中,于1999年被评为小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农村 教师 历程

一、职前教育阶段——爱家庭

(一)家庭贫苦,“安分守己”,乖巧懂事。郑老师的家乡位于温州市的一个小县城,在农村,多数人思想观念极其落后,很多农村家庭在子女问题上固守着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观念。同时,基于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一辈又无法改变现状,于是便以一种赌徒心理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郑老师的家庭正是如此,但她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淳朴善良、乖巧懂事,“我就是很简单地每天上学、回家,没有什么变故,很平凡、很普通,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小而温暖吧。”

(二)接住“铁饭碗”,中师求学。然而,碍于不佳的家庭条件和落后的社会发展情况,郑老师从来不曾想过自己喜欢什么、渴望什么,在面临未来职业选择时,她说:“毕竟农村出来,家里条件也一般,工作的话最重要的还是稳定性和保障性了,所以就很顺其自然地读了师范学校。”

八十年代中师的学习生活与现在推崇的素质教育实际有些相同之处,中师要求师范生一专多能,开设了大量的课程。“我们学校条件一般,所以在校生活比较艰辛,学习也相对清苦,但我逐渐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我越来越喜欢阅读,喜欢写作,也练就了一手好字。”

二、入职阶段——爱家庭、爱职业

(一)村小任教,超负荷工作,艰难自学。“1991年我从中师毕业,当时学校是包分配的,所以我没得选择,被学校分配到了县城周边村子的一所小学任教。”郑老师回忆道。

1991年是郑老师入职的第一年,怀揣着激动、紧张的心情,她踏上了教书育人的第一个站点——村小。“那时候条件是真的不好,在去那个村子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毕竟是村子里的小学,环境只会更差,我就想着硬着头皮熬过三年。”

郑老师甚至没有缓冲的时间,一入村小,就立即被学校分配了任务,这也是八、九十年代农村教师的常态了。“态度和能力是干好工作的前提。”郑老师以这样新教师的心态,教学上态度端正,工作中踏实认真,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她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每天早出晚归,工作负荷重,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反思自己。

(二)结婚生子,重重责任,吃苦耐劳。1992年,正值郑老师入职的第二年。“我们那时候,结婚都很早...”郑老师说起丈夫和孩子时脸上满是幸福的微笑。结婚生子于郑老师的教师生涯而言,主要对她的入职初期有一定影响。首先,积极影响是多亏了丈夫的关心与呵护,让郑老师在入職第一年的不安与疲惫中拥有了温暖的港湾。其次,消极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成家的同时必须面对家庭责任,郑老师不仅是一位教师,她也是一个妻子、一名母亲。

三、能力建立阶段——爱职业

1994年,结束了村小三年的任教工作,郑老师紧接着被分配去了乡校,这是隶属于县城的一所乡镇的小学。“乡校的条件比村小好很多,虽然学校依旧简陋,但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郑老师在乡校获得了村小不曾有过的机会和施展平台,“进入乡校之前,我就已经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争取调配到县城的实验小学,毕竟县城的小学在环境、资源、交通方面都更胜一筹。”

朝着明确的目标,郑老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一方面自己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另一方面跟着老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竞赛,增长教学经验和增加专业知识,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以发展自己。

四、热心成长阶段——爱职业、爱学生

(一)语文教师的专业性,班主任的责任心。2001年,郑老师进入了县城第二实验小学任教。

“我从进入二小开始就一直都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期间也做过学校的中层,但是我觉得那些工作比较事务性,失去了某种意义上的快乐感,所以我后来又从中层下来,近几年班主任也没做了,专职于语文教学这个岗位了。”

作为语文教师,郑老师一直都是以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不仅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帮助学生更新语文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观和评价观,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班主任,郑老师表示最关键的是责任心。“班主任这个工作很难做,我有责任管好自己的班级,也必须管好自己的班级。”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人物,是班级工作成效、班级作风的直接体现。班主任作为连接学校与学生的桥梁,需要落实学校活动,完成学校工作,积极带领班级同学,增强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

(二)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负责任。郑老师在班主任这条路上走了差不多25年,遇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作为班主任,你都必须对他负责任。”

于她而言,重要的不是知识、不是成绩,而是孩子本身,是孩子的身心发展过程,是孩子每一天的成长与收获。郑老师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相遇、相处又离别,“我带了这么多届学生,感触真的很深,不乏有一点都不听话的学生,但我也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可爱的地方,他们只是成长起伏比较大,他们都只是孩子,而我作为教师,有这个责任去引领他们,教育他们。”

五、生涯稳定和隐退阶段——爱学生、爱生活

“一直到现在,我的教师生涯都比较顺利,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从村走到乡再走到县城,从全科教师到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感谢一路上帮助带领我的老师,也感谢每一个可爱的孩子和相信我的家长们。”

郑老师从2001年开始至今都在县实验二小工作,基本上工作稳定,生活幸福美满。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提高,郑老师对于教师这一份职业看得更开了。“让孩子开心,让孩子学有所成,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价值就足以。”

感悟与启示

一、启示

(一)培养兴趣爱好。兴趣爱好的形成对于职业本身是非常有必要的。郑老师在中师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和写作,同时也练就了一手好字,这为她日后的教师生涯都提供了很多帮助。因此,我认为教师需要培养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首先,健康的兴趣爱好增加了生活的乐趣,提高了文化素养,其次,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为一技之长,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掘学生的潜力。

(二)虚心学习,自我反思。学习无止境,教师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谱系,伴随着时代的前进,知识在更新,观念在改变,教育在改革,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从而补充源源不断的泉水。郑老师在追求个人专业发展的路途中,做了许多的努力,也获得了外界的肯定与荣誉。作为教师,为了提高个人的能力,一方面可以自学,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研究,对实际的教学进行反思,形成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教师比赛,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与经验,有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愛学生,爱生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充满爱心,真正做到关爱每一名学生。郑老师在教师生涯中最大的感悟源自学生,她为学生付出了很多,她所有的工作都以学生为中心,她爱每一个孩子,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她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可爱之处,她坚持用真心感悟孩子。但她也并不是盲目的关爱,她以沟通作为最主要的渠道,引导学生进行爱的实践,品味爱、珍惜爱、付出爱。与此同时,教师自己也要是一个充满爱的人,有一个积极的心态,相信生活,热爱生活,于此再传递爱,帮助学生理解和适应这个社会,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感悟

我作为一名师范生,对于教师这个工作,更能深切感受到其赋予身上的重担了。教与学的相辅相成,是一种互动也是一种责任,教育是非常需要耐心与等待,无论是自身的完善,还是在等待学生逐渐的进步过程中。与爱同行,自下而上寻找学生的共鸣点,善于运用互通的情感与知识。教师的路很长,我依然在路上磨砺自我。

参考文献:

[1] 韩钰.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名小学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历程的个案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2] 潘施施. 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历程农村教师
中国的历程
邮票上的70年光辉历程(集邮)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
运动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