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壮族民居传统建筑地域表达

2019-08-01 01:56朱文娴张熹
艺术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干栏壮族民居

朱文娴 张熹

摘 要:隨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各类传统文化面临着不断传承与升级的挑战,尤其是民居方面的传统延续问题,全文命题研究的初衷主要在于对广西壮族传统民居的特点结合当下社会城市发展需求的理论探讨,广西壮族民居独特的设计建造方式已成为众多建筑设计创作的灵感源泉,因此全文想再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思考壮族民居发展的冲突,进而结合一些案例对壮族民居的设计特点和传承延续进行讨论是否有破解的可能,从而得出一些参考性观点。

关键词:壮族传统民居 地域特征 现代融合 更新 延续

“传统”的释义为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等。其实不仅是精神、制度、风俗等等这些有传统,建筑也有,建筑的传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各地的传统民居,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传统民居之一便是广西壮族的民居传统建筑。壮族祖先大部分居住在绵亘不绝的山区地带,由于历史文化和过去地形、地貌长久的影响下,这种特别的壮族民居特色得以形成。随着时间的变迁,各种变化随之而来,在传统街区改造和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对这种壮族民居不能仅仅再是照搬,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删繁就简和精髓的运用。

一、壮族民居的时代背景

中国的民族文化繁荣,各个民族在时光的长河中都开出了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之花,尤其是在传统民居建筑方面,然而由于时光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又带来了一些人居生态环境的问题,比如传统民居建筑的拆建以及保留沿用,全文就是想通过基于对此类问题的反思,对中国传统壮族民居建筑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与发展等方面来进行探讨与研究,从而得出未来地域性民居建筑的发展和传承的价值,将其运用到现代人对老式建筑设计创作中,让壮族传统民居的建筑在时代发展中继续发光发热。

壮族历史相当悠久,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从考古发现看,许多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现地下的木桩及其底架上的横梁与木板都表示当时干栏式建筑已产生。壮族的先民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岭南地区,史称“白越”。他们从先秦朝到清朝期间一直栖息在岭南,而广西属于丘陵山石地带,山地较多约占70%,水约占20%,田约占10%。属于亚热带雨林地区,柳州、桂林地区水源十分丰富,夏季时间较长且炎热,冬季很短且暖和,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壮族的先民长期居住在这片区域,在不断适应环境和生活习俗中逐渐在其民居的造型以及空间布局有了他们的独特之处,也就逐渐形成了这种地方性的民族特色。壮族人民大多沿水居住,一般居住在城镇周围的壮族,他们房屋大多以砖木结构和平房为主,而居住在边远山区壮族,他们的村落房屋大多为土木结构的木楼瓦房式的干栏式建筑。全文所要探究的就是后者这种杆栏式建筑发展与延续及更新。

结合地形的自由式道路网是壮族村寨道路的基本形式,形式多样,分支状、网格状、棋盘状等等都有。干栏式建筑在过去主要是为防潮湿而建,屋顶是长脊短檐式,有高出地面的底架。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构造主要是为了防止潮湿。壮族地区雨水较多,从各地发现的杆栏式陶屋等无一不代表防潮湿的建筑形制。这种建筑形制代表了壮族建筑的民族特色,就像福建土楼一样值得保留。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及其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不断发生变化,对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变,虽然之前存留的传统干栏式建筑十分具有保留意义,但是在未来壮族干栏式建筑相关设计的延续中不能照搬过去的来复制,要向着改善精良却不失特质的建筑设计方向去靠拢。

二、壮族民居建筑形态特征

“干栏式”木楼是壮族的传统民居,木楼和吊脚楼是干栏的别称,住房主要形式有全干栏式、半杆栏式和平房三种。大多数为两层,全干栏房属于全楼居式,上层住人,一般是三开间或者五开间。下层则是木楼柱脚,材料多为竹片与木板。常用来养牲畜和堆放农具和杂物。这种居住风俗在过去主要为防止猛兽或盗贼偷盗牲畜。以如今视角来看,楼下圈养牲畜很不卫生且气味浓。所以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壮族人居住建筑逐渐变为人和牲畜分开居住的建筑。传统干栏式建筑几乎很少作为现代人的居住地。半干栏房一般以一开间为楼房,楼上用来主人,楼下则放牛羊、农具等等,另一间为平房。壮族民居的平房大多为三开间,是壮族人如今住房的主要形式。

一般干栏民居建筑都靠山邻水,面向田野。布局多为自由分散式,于是这些民居建筑随着地形和山脉无形中进行了有机结合。基本无明显的村寨界限,部分村寨,各家都相同,连成一个整体,宛如一个大家庭。但室内格局则是各自有特点。例如:广西省龙胜县龙脊乡的壮族杆栏就是以神龛为中心,神龛是指放置神佛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家公住房居中,家婆住房在左角,主妇房在右角,厅堂右侧外是丈夫房,客房则在前庭左角。

采用架空的形式,除了前文所属原因之外,还有节约耕地以及气候等等缘由,综合起来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在变迁中逐渐形成了这种底层架空的形式。在当时看来,这种形式优点较多,不但有利于通风,且干爽能降温,使用较为方便。厕所多设置在底层与畜禽圈舍紧紧相邻以便于积肥,但由此带来人夜间入厕的不便,因此有的则直接在楼板开洞,这样又显得臭味太重,卫生状况十分差,引起及多问题。这种问题就是我们在现代设计中传承民族建筑特色时需要完全改进之处。

人居住的二楼有厅堂和卧室及休憩场所,厅堂居中,面积约在十平米到二十平米,起到枢纽作用。尊老爱幼是中国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在壮族民居房间分配中也同样契合,辈分较低的居住在后屋的中右房。在过去,由于当时的各种因素,女子的地位不如男子高,因此女子也居住在后屋的中右房。居室大小一般约为四到十六平米,具体根据居住人的生活习性与家庭人数以及其它因素来定。通常壮族人会用吊楼和挑廊作为空间的延伸来满足人们增加活动场所的需求。顶层不住人,一般用来储藏粮食以及农产品之类,厅堂的两侧一般设为粮仓。墙体的使用有木板墙、土墙、竹编夹泥墙、砖石墙。木板墙纹样典雅色调淳朴,长宽要根据层高或柱、穿枋间距离而定;土墙保温隔音效果好,冬暖夏凉,施工便捷;竹编夹泥墙顾名思义是竹子或小木枝条编成条搅拌稻草扶壁做成;砖石墙内外墙皆可使用。

三、 传统民居形式的现代应用探讨

当前壮族地域性建筑的表达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壮族民居的保护性建筑,另一类是仿古建筑,或者说具有传统建筑审美特征的现代建筑的营造。但不论是哪一类,地域性建筑的保护与营造都离不开传统建筑的特征本身,因此,全文基于建筑外观、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建筑结构和内部装饰以及材料这几个方面来讨论。

对于第一类应用,大多数具有保护性意义的传统壮族民居都属于国家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开发时不能大幅度的改变建筑的形式,开发时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把传统民居的建筑群形态保留下来才是目的,而且要注重真实。所以这种应用主要是在修缮和维护及合理利用层面上。壮族的传统民居干栏式建筑布局的方式、建筑样式与当时的历史与人文情怀难以分开,是壮族历史的证明。这类保护古建筑传统的发展在建筑外观上不能有变化,否则就失去了留存的意义与保护的价值,在结构构造与内部装饰上总体不要变化,可以从材料的使用方面来使建筑内部构建使用年限更长,不易损坏。内部的平面布局可根据现代村民的具体居住需求来调整。

而第二类运用,由于限制条件较少,开发较为灵活。这种在商业街区中延续的广西壮族民居的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风格,就如成都的远洋太古里建筑设计把古老街巷与历史建筑进行融合,可根据人的现代生活需要的审美追求进行设计,建筑外观上可以采用广西壮族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有所取舍,取建筑外观的形状,例如屋顶呈尖状檐角翘起,舍掉其原始木质材料,采用合适的现代化新材料。杆栏式建筑本身功能上的优点较多,建筑本身不会破坏原始地貌还能保持原始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空间也能得到充分利用。如同前文所述增大空间的利用价值,充分利用到整个空间。杆栏式建筑民居一般背靠山丘、面向田野,这种方式有利于建筑空间的延伸,除此之外还有有充足的日照和通风的功能。人从建筑内部空间向外看能够扩大视野,构成虚中有实的外景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的潜在功能。

壮族民居主要体现居住的功能作用,室内平面布局中的设计主要以居住划分,和商业建筑的功能完全不同,而且和壮族先民的信仰、生活习性以及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平面布局中可取之处不多。但是传统壮族民居的室外的布局值得思考,他們的道路不像常规道路经常出现横穿或斜插在民居一角,由此形成各式各样的小空间(如:过街道、廊道),扑朔迷离的空间感跃然而出,与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入口空间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商业街区中应用后,能使游客在逛街时减免一览无余的乏味感,增加些许趣味,整个画面也更显动感。

在空间处理上是商业街区中可以借鉴最多的部分,壮族民居设计着眼于功能,底层作为养牲畜之地层高很低,三层阁楼多用来放置物品所以及其矮小。这种以功能为主的设计取向既不浪费空间又达到了目的。可在商业店铺中借鉴,把功能嫁接到店铺所需,如一层作为店铺主场需要空间较大,二层作为小阁楼放置货物,层高设置低一些。从造型看来,壮族民居建筑极力主张着功能和美的结合,同时遵循适宜的比例尺度,厅堂是建筑内部的主体部分被设置在主轴线上,两侧居室则稍低于作为主体的厅堂,如此一来既体现了厅堂的主体角色,又有一种不完全围合的通透感,但是建筑却又是一体化,高低虚实对比很容易就显现出,使得建筑的整体造型更加淳朴、轻盈且优美。在商业建筑群中,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把主要的商场建筑打造为高度最高,相邻的不需要突出的次要建筑层高设置稍低,显得围合又通透。

壮族民居住建筑的结构构造遵循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结构,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刘彦才先生在《壮族民居》一文中曾提到过这种做法,其中说到“:基本做法以柱头直接承凛,柱间设穿仿,由檐柱、中柱穿连成整棍构架,每凛一柱,出澹必穿仿挑出,如进深较大,则柱与柱之间设二道穿仿或三道空仿上设童柱支凛条,采用禅接法。”在这种木构架结构在现代商业建筑中用的不多,一是做工较为复杂,二是这种传统的做法做出来属于完全照搬古建筑做法,显现不出现代与民族结合的风格,因此在商业街区的应用中可以把这种形式以简要装饰的方式显示出来,在现代化材料的建筑中添加一些诸如此类的木构架结构的装饰,或者在商业街区的指示牌或者牌坊及公共设施(如垃圾桶、座椅)中把这种形式的木构架结构精简后做出来。如此一来便达到了继承中发展的目的,也把传统民居的特点和现代商业建筑街区结合了起来。

刘彦才先生在《壮族民居》一文中曾提到“厨房均在屋后或两侧,并设有凸出外墙300毫米、宽800-1000毫米,高1600-2000毫米,分3-4格的悬挑碗柜,这是充分利用空间巧妙之举。”这种巧妙的空间利用也可以在商业建筑街区中用到。

壮族民居内部装修与其民族文化和与淳朴的民风密切相关,他们较喜欢采用木材原本纹样,装饰风格朴实无华,喜爱大自然的感觉。建筑的细部构件,无论是栏杆还是门窗,即使图案使用的是动植物和和山川河海,也没有像西方洛可可、巴洛克风格一样矫揉做作,而是用简洁朴实的图案来表达。粗中有细、虚实结合。在商业街区改造设计的内部装修中,可把壮族民居装饰的朴实风格运用上,戒掉一种把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与复杂相联系的一种思维,多用材料的原始纹理、用较为简约的方式进行细部的装修,如此一来无需费过多的功夫也能表达想传达的寓意。在细部装饰的颜色方面一般是灰色基调,多使用黑灰色的和灰黄色,这种搭配给人以低调轻巧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建筑街区无需拆除的可用建筑更新中可多借鉴这些细部装饰的颜色搭配,除此之外还可灵活使用壮族的铜鼓元素和花山壁画中的题材。虽说其他少数民族也有铸造使用铜鼓,但壮族是最早使用的,这些元素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造型多变。花山壁画也是壮族的一种文化遗产,很多画中的形象在民族工艺品中得到运用。花山壁画传说中的文化内涵较多,较为统一的说法是壮族先医为防病强身创而制的功夫动作图。

壮族传统民居在材料方面使用的几种墙体中,木板墙纯朴典雅与环境相适应,土墙的性能好冬暖夏凉,但在现在有空调等设备的情况下在商业建筑中可以放弃使用这种材料,竹编夹泥墙这种墙体材料从使用功能和年限来讲也不宜用在现代商业建筑中。想表达出木板墙的淳朴典雅感可以使用本身这种原木作为墙的材料,但由于木材的天然缺点(如:易腐朽和虫蛀),因此不宜作为建筑外立面材料最好在室内装饰中使用,砖石墙可以作为建筑外立面的材料使用,但最好使用镶嵌结合的方法。

猜你喜欢
干栏壮族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民居智库
“干栏悟境”:青山游廊建筑及景观设计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论干栏式建筑及其墙体形式★
德昂族传统干栏民居研究
论毛南族干栏民居建筑形态及其生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