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绘本,提升小班幼儿美术表现力

2019-08-01 01:31李安娜
都市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连衣裙小班绘本

李安娜

摘 要:美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然而,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小班幼儿自身经验缺乏、家庭环境不具备条件、教师自身美术专业素养较低等因素,幼儿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成为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通过对绘本与美术关系的思考、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现状的思考,提出了关于开展以绘本为载体的美术教学活动提升小班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几点思考选材、教学策略等。

关键词:绘本 审美表现能力

一、千头万绪说现状——多种“瓶颈”需“关注”

瓶颈1:特殊的年龄段。目前的小班美术教学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些许瓶颈,第一,便是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不可分割的。小班幼儿表现出来的是直观的、具体的形象思维,即小班幼儿经常性的是看到什么表现什么,但是同时又受到其美术表现能力,表现经验的影响,幼儿表现的内容往往与其实际的想法相差甚远,涂涂画画成了他们表现自我的一种常态。我们认可孩子的年龄特点,但是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孩子有更高的提升,而这一矛盾这就让小班教师在美术教学上遇到了瓶颈,如何让小班幼儿最大程度的提升其美术表现能力,将其内心的想法在“色彩”世界中表达出来,成为我们这个关注的一个问题。

瓶颈2:固化的教学模式。虽然随着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提升,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也会关注到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表达,或者自然界实物的欣赏。但是我们走进小班幼儿的美术教学现场,观者眼前呈现的往往是这样一种固化的教学场景:欣赏要表现的内容(图片或者实物)——幼儿或者教师表达对表现内容的想法——教师说明本次作画的主题、要求——重点讲解难点、注意点(或示范)——幼儿作画——集体点评(根据时间)。,因此最后,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孩子的表现呈现出几种现象:第一,无从下手,不知道要干什么;第二,循规蹈矩,千篇一律跟随教师;第三:脱离主题,天马行空;由此,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这样固化的教学模式是不是影响了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提升呢?

瓶颈3:观念偏颇的家长。时间的长河,长期的地域应试文化等的影响,导致我们的家长在看待幼儿任何一方面能力是否好坏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最后的成绩”及结果。而就在美术表现上家长评判的标准就体现在画的“像不像”了。像的就是好的,否则就是不好了。而孩子的一些在色彩上,形态上,材料工具上等的一些创造性表现则被家长认为是“破坏性”行为。这让幼儿在家庭中,在婴儿期的美术素养,表现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抑制”。

二、寻寻觅觅找出路——喜见“绘本”可“共融”

绘本,超越语言、跨越文化,给读者提供一个宽广的想象世界,是儿童最佳的阅读媒材。 而在这其中一批蕴含独特美学价值的绘本便可以让幼儿徜徉在故事情景中的同时,获得对画面美的感受以及再创造的欲望,这似乎解决了散点的单幅图片或者实物欣赏一闪而逝的尴尬。由此,我认为,绘本可以与美术教学进行“共融”,绘本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载体和媒介。那么,如何有效的“共融”呢?我们在实践中获得了一些新的思考。

三、潜心实践话感悟——“绘”声“绘”色能现美

(一)1.找准定位,精选绘本。在运用绘本之初,我们要明确的是我们所选的绘本是要为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服务的,是为提升幼儿美术表现能力做载体的,同时是为小班幼儿运用的。因此,在绘本运用之前,我们有了两点思考:

第一:所选绘本应该蕴含独特的美學价值。通过不断的搜索筛选,我粗选了近50多本幼儿熟悉的富含一定美学素养的绘本,并将绘本分类为:(1)蕴含色彩美的绘本:《点点点》、《小老鼠学画画》、《艾玛捉迷藏》等;(2)蕴含图案美的绘本: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我的连衣裙》、《我妈妈》等;(3)蕴含表情动态美的绘本:如:《蚂蚁和西瓜》、《好饿的毛毛虫》、《落叶跳舞》等。

第二:这些美学价值是小班幼儿美术表现所需求的,也就是要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小班幼儿需要的美术表现方式更多的体现在各种美的作品的欣赏、色彩的多元感知和表现 、多种材料的摆弄和体验,由此可见涂涂画画、剪剪贴贴、拓印等是小班比较需要的表现能力,如:绘本 “我的连衣裙”。

(二)个性设境,巧用绘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绘本阅读与美术欣赏并不是单一、独立的。且绘本的运用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教师必须有效的钻研每一本绘本与小班幼儿教学相适宜的切合点,以及策略方法,以更好的提升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同时,为避免绘本的运用出现如图片、实物支架雷同的“一闪而逝”的同种教学弊端,我们就根据每个绘本特色制定不同的绘本教学方案,通过认真学习、解读《指南》,展开教学。

A.凸显绘本主体,渐进创作情景。绘本的运用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们不必将绘本原封不动的搬到活动中去,借助于绘本中的完整的故事情节或某个故事片段,或者充满童趣的故事主体都可以让幼儿很容易地投入到活动中,快乐自主地学习和操作。

例如:再拿《我的连衣裙》举例,这本绘本美术教育资源重点在小班我们就锁定在一个美术元素“重复”上:小兔子走进花田,连衣裙就变成了花朵的不断重复;走进雨里,连衣裙就变成了雨滴和线条的不断重复等等,此时教师可以边讲故事,边操作手中的玩偶,随着故事的情景变化连衣裙的花纹,渐渐的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欣赏氛围中,融入到了故事情景中,也默默的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了裙子多元的图案花纹带来的美的欣赏和感悟。

B.绘本即游戏,游戏即创作。游戏是孩子天性,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教学游戏化也已然提上了一线课堂的议程,那么美术教学游戏化也是势在必行的一箱举措。绘本故事中,就有那本一些绘本,其故事本身就是2一场游戏,幼儿即是在看绘本,又是在玩游戏,我想到了这一层,就又思考到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些充满美学感知的游戏绘本进行教学设计,在游戏中提升幼儿对美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呢?

例如:绘本《变变变》,凸显了了对颜色变化游戏的呈现。于是利用这一点,我们将绘本设计成了一个可以现场互动和操作的空白大书,准备与绘本中情节相适应的一些水粉颜料,教师一边和幼儿讲述故事,一边互动游戏操作 ,每一次的操作发现色彩的变化后发出了自然的惊喜和感叹,原来色彩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姿和美妙,于是孩子们也想着用自己方式去涂鸦去感知,此时绘本成了游戏的本源,而游戏成了孩子创造的无形载体。

C.情趣化留白,问题情境中创作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欣赏故事,在故事结尾处或故事的中间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制造悬念、鼓励幼儿猜测,并用美术形式表征出自己的想法的教学形式。如:绘本《蚂蚁和西瓜》幽默风趣的故事结构,儿童化的角色视角,使得各个年龄层的幼儿都能理解其表达的故事内涵,并且愿意不厌其烦的反复阅读。我们抓住了这一故事特点,在小班展开了与之相适应的美术教学活动。“故事中的小蚂蚁们会怎么搬运西瓜,怎么吃西瓜呢?”随着问题情境的创设,孩子们纷纷的展开了撕贴创作,将各种形态的蚂蚁、西瓜按照自己理解的故事内容进行创作。此过程幼儿不仅在进行故事的续编也融合这画面的布局、撕贴素养能各种美学素养的养成。可以说美术创作和绘本理解呈现出了较好的“融合”形态。

猜你喜欢
连衣裙小班绘本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绘本
绘本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绘本
长袍连衣裙
长袍连衣裙
长袍连衣裙
连衣裙之廓形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