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时空的记忆

2019-08-01 01:56周婷婷
艺术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价值意义

周婷婷

摘 要:红色音乐作为红色文化的分支,记录着民族奋斗的历史,抒发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和对英雄的崇敬,对革命斗争有着推动作用。红色经典钢琴改编曲,使钢琴这一外来乐器成为鼓舞中国人民革命士气的重要媒介和有效桥梁。本文将改编自红色经典音乐的钢琴作品进行整体的介绍和梳理,并对其中所运用到的技术理论进行剖析,意在凸显这些作品在当时及之后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意义和地位。

关键词:红色经典音乐 钢琴改编曲 价值意义

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在民族的基因中传承,在民族的血液中流淌。红色文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而红色音乐作为红色文化的分支,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解放和革命战争为题材所创作的音乐作品,记录着民族斗争的历史,抒发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和对英雄的崇敬,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普遍有着热情向上的旋律和磅礴的气势,反映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情怀,这些作品对革命斗争有着推动作用,往往有着一呼百应的效应。红色经典音乐的诞生和发展遵循着音乐艺术的发展规律,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又对人类的社会活动起着推动作用,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变革情况有着必然的联系,它的发展与中国革命进程一样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并最终以符合时代和人类共同审美的品质和无与伦比的强大生命力成为音乐艺术中最灿烂的花朵。随着岁月的流逝,有许多沉淀下来的东西成为经典,当然也有许多当时的经典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关于红色经典音乐中的“经典”范畴,无法确切的界定,但我们普遍认为,红色经典音乐应当是“近百年来深深根植于民族的文化土壤,格调高雅,内容健康,旋律优美,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能够引起人们对往昔革命岁月的缅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优秀音乐作品。”①

钢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而进入中国,从最初的不被世人所接受,到以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引起众多创作者和研究者的兴趣,经历了几代音乐家的共同努力。钢琴属于于西方音乐的范畴,因此它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感知与碰撞更为激烈。怎样用这样一件外来乐器鼓舞中国人民的革命士气,表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魂和坚定不移的信念,钢琴创作者们不断努力创新,将红色经典音乐改编成为钢琴作品,使钢琴这一外来乐器成为中国音乐发展创新的重要媒介和有效桥梁。

在整个中国钢琴音乐中,改编自红色经典音乐的钢琴作品所占比例不大,但它却是一个极其重要并且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族性,它的产生推广和普及了中国的钢琴音乐,使无论各个阶层的民众都能够欣赏。将红色经典音乐改编为钢琴作品,不仅拓宽了原有作品的表演形式,同时也弥补了一些红色经典歌曲只能唱不能奏的遗憾。所以对改编自红色经典音乐的钢琴作品创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钢琴音乐理论研究方面来说是十分具有学术价值和意义的。

对红色经典钢琴改编曲的梳理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钢琴音乐创作的情况,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可以明确分辨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在旋律、和声、节奏、曲调的不同之处,对日后在教学或者表演中都有先导作用。另一方面,也有机会了解作曲家在将这些经典作品改编成器乐曲时微妙的创意与想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演奏时的创造力。例如在钢琴改编曲《浏阳河》与《南泥湾》中,能够明显体会到中国五声音阶的色彩;在《扎红头绳》和《牧民歌唱毛主席》两首钢琴改编曲中,我国人民热烈欢庆的节日气氛在极富特色的节奏与跳音中彰显得淋漓尽致,还有在这些作品中并非没有对作曲技法和演奏技术的训练,作曲家创作的许多中国作品极具复调色彩,在钢琴的技艺方面也得到了严格的训练。在众多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红色经典钢琴改编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如中国民歌,民族器乐曲和爱国歌曲作为其创作来源。这些作品从不同方面描述了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赞赏了革命军人的英勇斗争精神和崇高的情感。

一、根据革命歌曲改编的钢琴作品

革命歌曲是对我国革命时期生活实践的真实写照,改编自革命歌曲的钢琴作品不仅保留了这些特点,还将其进行了艺术的升华。钢琴改编曲《松花江上》是由崔世光根据张寒晖的抗战歌曲改编而成,作品以原歌曲的音调为基础,通过对和声和织体的重新编排和构思,更有力的表达了作者对侵华日军的愤恨和祖国面临灾难的悲痛情感。整首作品充满激情,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是一首带引子和尾声的二部曲式,引子简短但寓意深刻,如哭泣般的音调尽显悲痛之情,仿佛在诉说浪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用钢琴独有的宽广音域奏出更显悲痛。作品开始双手同时奏响,低音区的琶音音型与右手旋律相互交错进行,高低声部融为一体十分细腻流畅。引子后休息一整小节,体现出作者的别出心裁,也为之后的情绪转变打下铺垫。第一段的两次呈现都始终围绕着对过去美好生活和富饶家乡的怀念之情,音乐旋律线条舒缓平和。随着频繁出现的三连音,音乐情绪开始转为紧张,同时预示着悲剧的到来。作品第二段从低音区强有力的八度半音阶上行开始,唤醒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和面对祖国经历苦难的悲痛,随后的半音阶下行,模仿哭泣的音调,与之前形成对比,旋律深沉哀怨。作者在此段运用了大量的和弦与分解和弦,来推动作品的情绪发展,逐渐将乐曲推向高潮。左右手快速交替的琶音,想要激发人们的斗志,急促的分解和弦呈现出躁动的心情,不断增强且连续的柱式和弦仿佛在宣泄愤怒的情绪,也象征着人们渴望斗争胜利,快点从苦难中得到解脱出来。主旋律和伴奏的互相衬托,使音乐更具有流动性。随着二分音符的自由延长,和力度记号mp的出现,音乐旋律逐渐平稳,表现出悲愤情绪宣泄之后的沮丧和无能为力,刻画出一群迈着沉痛脚步的流亡者无家可归的哀愁,同时又期盼着美好的未来。

以历史革命歌曲为基础的钢琴改编曲,有很多是反映青少年光辉形象的作品。在革命斗争时期,青少年的成长尤为重要,钢琴变奏曲《共产儿童团歌》就是作者以流传在革命老区的历史歌曲为基础创作的钢琴作品,运用不同的和声和调式调性的变换,塑造了阳光勇敢的青少年形象。全曲由一个主题、六次变奏和一个简短的尾声组成,作品虽然简洁,但每一次变奏都色彩鲜明。主题采用革命历史歌曲的曲调,沉稳的节奏和明朗的音调,充满前进的动力,显示出共产主义儿童良好的精神面貌。第一次变奏是主题在低音声部的重复,伴奏稍有不同,显得更为活跃。第二次变奏是主题的加花,八分音符与柱式和弦相结合,以及弱起的节奏型,描绘出共产主义儿童的机智和警觉。第三次变奏是作品的华彩乐段,十六分音符的装饰和伴奏的弱起八分音符相互呼应,独具特色。第四次变奏简化了主题,调式也转回主调,旋律大气而宏伟,与第三次变奏密集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五次变奏为了营造紧张的气氛,在高音声部运用十六分音符的快速下行,充满戏剧冲突,主题旋律在低音声部出现,表现敌人进村是的不安,和共产主义儿童与军队一起共同对抗敌人的决心。第六次变奏是主题的紧缩,更显示了全体革命战士的展现决心。结尾部分声音逐渐减弱,节奏也逐渐放慢,首尾呼应平稳的结束全曲,同时叮嘱人民时刻保持警惕。作品塑造的青少年形象,以及所展现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一直以来都深受人民的喜爱。钢琴改编曲这一音乐形式是中西方音乐的桥梁和纽带,变奏曲的这一曲式结构也显示出中国音乐风格与西方音樂技法能够完美的融合。

二、根据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

民歌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口头相传而发展起来的歌曲,和人民生活联系紧密。改编自民歌的钢琴作品利用其广泛的群众性,扎根民间的同时吸收西方音乐元素,将钢琴音乐变得更具有中国韵味,更好的表达了民族情感,是红色经典改编曲的重要类型。例如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将独具陕北地区的民族风味与钢琴的音色结合在一起,弘扬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情怀,感情真挚。钢琴改编曲以陕北信天游为主要音乐素材,是钢琴家、作曲家王建中1973年所做。春天来临的时候,漫山的山丹丹花开放的红艳照人,热情似火。红军胜利抵达陕北时,正直山丹丹花开,作品也用山丹丹花开的红火寓意共产党永远鲜艳辉煌。作品以陕北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为背景,通过对质朴群众生活的描绘,传递出底层劳动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真挚情感,呼吁人民群众珍惜美好的生活,勿忘战争带来的灾难。改编曲将原本的歌声融入多元化的西方作曲技法转变为钢琴的宽广音色,赋予原曲更丰富的内涵和魅力,也让原本只流传于民间的小曲带为更多人所欣赏,给钢琴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改编曲整体旋律活泼明朗,曲调激昂向上,保留了原歌曲演唱时可以自由变化节奏,不用为旋律所限制的特性,创作时特意运用变奏的手法,是音乐织体更为丰富。作品为复三部曲式,在开始的引子部分旋律线条清晰,运用简单的单音音型,富有歌唱性,之后通过变奏加花的手法,音型变为八度的柱式和弦,增强音响效果,产生戏剧冲突,描绘出一幅军民融合一起劳动的热闹场景,展现了陕北人民热情豪迈的性格。作品还尤为注意了我国传统音乐运用五声调式进行,在创作中以散板的节奏拉开序幕、运用三度和弦、左右手交叉进行,快速奏出七和弦和琶音,以及在作品终止时运用二度的关系等手法,将我国传统音乐中独有的和声语言融合在钢琴这件西方乐器中,赋予了作品浓郁的中国风格。

三、根据京剧改编的钢琴作品

红色经典钢琴改编曲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革命样板戏,其中现代京剧《红灯记》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能够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境界。现代京剧在保留传统京剧唱法等特色的前提下,表现的是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宣传自由民主先进新思想的作品。现代京剧《红灯记》将传统京剧不断创新,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作品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铁道部几名共产党员为了完成革命任务,英勇抗敌,最终英勇牺牲的故事。钢琴伴唱《红灯记》就是作曲家殷承宗以此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它作为中国第一首钢琴与京剧完美结合的作品更是堪称经典之作。钢琴伴唱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以别具一格的感染力在当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钢琴也在这时提高了在国内的知名度,也证明了钢琴这件西洋乐器可以为工农兵服务,这也正是钢琴能在当时得以发展的关键。殷承宗自己也说“在那个年代里,钢琴演奏没有生存之地,而现代京剧却全国流行。我意识到,要想钢琴不被人为消亡,就唯有借京剧把钢琴带出来,我伴你唱,让大家喜欢和承认,我就可以借此生存。”②

钢琴伴唱《红灯记》共有十二个段,这十二个唱段都可以作为钢琴独奏来表演。中国传统音乐讲究线性思维,而西方音乐强调立体的思维,钢琴伴唱《红灯记》采用主调音乐的手法,将中西方音乐各自的特点巧妙结合。在唱段《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中,作品模仿京剧伴奏随腔伴奏的形式,左右手相隔一个八度与唱腔采用同样的旋律和同样的节奏,速度和力度都保持统一,使感情表达更加有力度。在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中,右手声部采用和弦和加花的形式,紧跟唱腔的旋律,左手运用分解和弦来衬托唱腔的旋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品为了保留京剧的特点,借鉴其“托腔保调”的写作手法,在唱段《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中,右手运用十六分音符的音型起到填充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左手采用直线型的分解和弦,保证唱腔的流畅。在《仇恨入心要发芽》唱段中,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伴奏音型,将主题音包括其中,既可以为演唱者保障了音准,又可以推动人物情绪。作品通过钢琴多样的演奏技巧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增添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种洋为中用的手法,拓宽了钢琴的表演的空间,开拓了钢琴演奏的新技法,成为那个年代永恒的记忆,其艺术价值是独一无二的。

四、根据舞剧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

音乐有声无形,舞剧则是有形无声,由舞剧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烈的舞蹈性和叙事性,更能突出钢琴的表现力。舞剧在演出时阵容十分宏伟,往往需要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演出的场次也非常有限,许多喜欢舞剧音乐的人并不能时刻都欣赏得到。而根据舞剧音乐改编成的钢琴曲就简单了很多,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欣赏需求,也更有利于舞剧音乐的传播。舞剧《红色娘子军》描绘了20世纪三十年代海南岛上的贫苦人民不堪忍受地主的压迫,逃离后在党的教育下成为坚定革命战士的故事。舞剧以恢弘的场面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鲜明的人物形象大获成功。作曲家杜鸣心经过深思熟虑将其改编成钢琴组曲,其音乐主题取材于舞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乐段,发挥钢琴音域宽广的特点,很好地结合了舞剧中的视觉效果,画面感强烈。杜鸣心创作的这首改编曲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在“文革”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让钢琴坚持不懈的向前发展,曲折中求生存,为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奠定了基础。

改编曲《红色娘子军》由七首组成,组曲的各首相互独立,同时又是一个整体。组曲的七个音乐标题塑造了鲜明的形象,准确清晰的表明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无标题的音乐相比,标题音乐不仅使作品更容易让广大群众所理解利于交流,也可以使作品在当时的特殊时期,顺利通过文艺审查。为了使作品更贴近生活,与实际相结合,作品中运用了众多民族音乐素材,以民歌曲调为基础,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加以发挥,并且在和声上注重民族五声调式的使用,使作品在充分表达故事情感的同时展现了钢琴宽广立体的音色特征。在曲式结构上,多采用短小精炼的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与西方的曲式思维不同,结构布局突出传统音乐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组曲第一首,以五声调式为基础,融入了三、四度和弦叠置等织体的纵向处理,右手柱式和弦与左手缠绵的琶音相结合,使作品更为充实,和声色彩更加细致,实现了西方和声体系与中国传统调式的融合。同时,作品为了模仿民族乐器的音响效果也用了很多心思,在组曲第二首中,用小二度的和旋模仿唢呐的明亮音色,左手伴奏模仿小鼓的鼓点声。组曲第四首持续的颤音,模仿笛子悠扬的音色,连续琶音匀速上行仿佛是清澈的水流声。作曲家发挥钢琴多声部的特点,运用多变的织体和严禁的曲式结构,展现出舞剧音乐中交响性的特征,是根据红色经典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中独具色特的一部。

红色经典钢琴改编曲成功证明了虽然钢琴是一件西洋乐器,但它同样可以为我们本民族的音乐所用,并使之本土化。红色经典钢琴改编曲依然保留着红色音乐歌颂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特质。它在对历史的认知和教育大众方面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在聆听这些红色经典音乐时,不仅能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够唤起人们对当年革命生活的回忆,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特别是对现在的青少年更能起到很大的触动作用,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对比出中国作品和西方作品在旋律、节奏、和声等各方面的不同之处。同时,由于他们对革命斗争的了解只是在书本中,通过聆听和演奏这些作品,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历史,走进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领略革命斗争的激情,感受国家强大的凝聚力。所以,无论是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对红色经典钢琴改编曲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我国本民族的音乐博大精深,将我国红色经典音乐的独特风格运用到钢琴这一西方乐器上来的大胆尝试,不仅为作品刻上了红色印记,更是将中国红色经典音乐发扬光大走向世界,红色经典钢琴改编曲也将在音乐史上经久不衰,成为超越时空的经典。

注释:

① 引自李云洁.《红歌的美育功能、美学特质及其时代意义》[J].老区建设,2007.12.

② 参照影音资料《音乐人生》之“殷承宗”。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2]戴嘉枋.沉重的历史回响——论中国”文革”音乐及其在新时期的影响[J].音乐理论研究,2007(3).

[3]唐应龙.“红歌”的现代意义及其价值实现[N].光明日报,2009(8).

注:本文系沈阳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項目,编号:2017Y06。

猜你喜欢
价值意义
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及价值意义
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及价值意义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论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区域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和实施策略
翻转课堂在远程教育中的价值意义分析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