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主持人形象的审美性

2019-08-01 01:31徐境鸽
都市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审美性形象主持人

徐境鸽

摘 要: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更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的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融媒体”就是充分利用不同的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宣传、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地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现在是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以扬优为手段就是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一起发挥到极致,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能够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

关键词:主持人 形象 审美性

播音员主持人是媒体传播的先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要有很强的党性意识,承担着媒介传播的重要责任与义务,在传播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播音员、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而言意义重大,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性质其实是比较特殊的,个人的言行举止都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了社会责任的播音员主持人才能够加强政治、文化与知识方面的学习与进步,才能够端正自己的得失心态,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的播音员主持人才是真正的、合格的媒介传播人。

电视与电影艺术相比,虽然都是运用声、光、形、色、动作、语言等综合手段来进行创作,但相比之下,电视的现场性、兼容性和观众的介入以及参与性、信息性等是电影艺术所不能够具备的。电视与舞台艺术相比较,虽然都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和直观性,但电视又是深入社会以及大众家庭的艺术,它的兼容性和传真性是舞台艺术也不能够具备的。电影、舞台艺术都是用塑造角色、塑造典型性形象来达到它所需要的社会效果的,而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都是以本来的自身面目出现在大众眼前的。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与电台播音员在工作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要在电视屏幕上向观众“亮相”、传达信息,观众不但能闻其声,还能见其人。所以,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除了要像电台播音员那样应具备有声语言表达技巧外,还应该了解和掌握用自己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这是有很大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仅要有让人舒服的外在形象,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有:注意力的集中,对自身形体动作的合理控制能力,运用表情来表达不同情感的能力和眼神的运用能力等等。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绝不是在屏幕上扮演角色。

由于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对于大众而言,在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是一位消息灵通、见多识广,上知天文地理、国内外大事,下知民情民趣、柴米油盐,并且有自己个性的知心朋友。在某些节目、某种场合,他们确实是能够体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的,而在另一些电视节目中,他们又能代表不同的群体来传达给观众所需要的内容。从这个方面来说,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屏幕形象是由节目的性质和要求所决定的。比如,在新闻类及社会问题研讨类的专题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应是端庄大方、态度鲜明的,这样才能够给人一种依赖感,使观众能够相信他们所传达的信息,使被传达信息更具有真实感。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的播音员,形象就能够代表国家,他们是绝不会穿着奇装异服进行播音的,并且也不会追赶潮流浓妆艳抹,让观众始终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在教育类的知识性、服务性节目中,主持人的形象应该是博学多闻、亲切自然、平易谦和的,这样才能够给人亲近感。在文艺类、综艺类节目中,主持人的形象应该是潇洒倜傥、含蓄敏锐的,这才能与节目的欣赏性和娱乐性相一致,让观众觉得节目不是那么严肃,有一种很放松的感觉。

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内在形象的确立是塑造外在形象的依据。

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屏幕形象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是观众一目了然能看到的外在形象,包括播音员主持人的外形长相、肢体动作、表情动作、服装、发饰、化妆等;另一是观众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外在形象而感受到其内在的形象,包括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态度、政策水平、知识文化水平、个人人文修养、审美情趣、风度气质、自信心等性格特征。因为电视传播是很直观的传播方式,所以播音员主持人的屏幕形象中的外在形象自然是引人注目的,而且成为第一印象引起观众及播音员主持人对它的重视,这是必然的。也正是因为电视传播的这种直观性,往往使很多播音员主持人忽略了屏幕形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在形象的塑造。从塑造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外在形象的角度来看,除了适应镜头前的工作环境所必须要解决的技术性问题以外,有相当一部分外在形象是由内在形象所决定的,比如:外在的修饰是否得体,将显现出播音员主持人的美学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高低;动作和表情是否得当,则能够显现出播音员主持人表现技能的优劣;言谈举止是否合乎规范,显现出播音员主持人个人品德修养的水准高下。如果播音员主持人没有发自内心的自重和对观众的尊重,就不可能使观众感觉到他的端庄大方;如果播音员主持人没有对观众的满腔热情和亲近感,就不可能使观众感受到他是有亲和力的;如果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的准备工作做得不认真、不充分,如对节目的播出目的、节目编辑的意义、节目的主要内容、节目的风格特色等缺乏充分的了解,那么播音员主持人就不可能在镜头前做到十足的自信和胸有成竹,在主持过程中也做不到随机应变。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这个问题提得准确,应该深入揭示美的内涵。但是,认为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是不准确的,不应该是“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只应该是其中的一部分事物。所以,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审美也就是有“审”也有“美”,在这个词组中,“审”作为一个动词,它表示一定是有人在“审“,有主体的介入;同时,也一定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或者对象。审美现象是以人與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美是属于人的美,审美现象是属于人的现象。事物具有促进和谐发展的属性与功能是自然美,加工事物使它形成促进和谐发展的属性与功能是创造美,促进和谐发展的思想与情感是心灵美,创造和谐发展的行为与实践是行为美,追求和谐发展的精神是内在美,有利于和谐发展的仪表是外在美……要努力开发自然美、积极创造美、宏扬心灵美、实践行为美、培养内在美、修饰外在美。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在于使这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其次我们应该明确,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比如,不同时代的播音员主持人形象也是大有不同的,相较于上世纪的播音员主持人形象来说,现在的主持人无论是从外在修饰、容貌、服饰,或是主持人的内在修养,要求都有所不同,观众的审美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主持人外在形象也可以说是感性形象,具体可包括声音、相貌、体

态等。在电视业迅猛发展和残酷竞争中,出现在荧屏上代表节目形象的主持人,言行已不仅仅只是单一个体化的表现,尤其是在迈入“高清时代融媒体”的今天,主持人形象所面对的挑战与日俱增。怎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给人一种眼前一亮、与众不同的感觉呢?提高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修养更是成为一位合格媒体人势在必行的必修课。很多人都会说播音员主持人其实就是一个看颜值的行业,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比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毕福剑老师,虽然他并不算十分帅气的主持人,但不得不承认他之前主持的选秀节目《星光大道》还是很有特色的。一个主持人一旦要做到没人可以代替的程度,那可以说这个主持人是很优秀的了,这个无可替代不是指没人可以主持这档节目,而是让观众觉得这档节目就应该由这位主持人来主持。节目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应该是精心设计的视觉艺术精品,所追求的境界应该是“刻意之后的随意”,自身气质与后期包装的“浑然天成”。电视节目主持人除了在外形上有亲和力,关键是要有感染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风格和内涵,如:中央电视台《朗读者》主持人董卿,她的优雅造型具有内敛的东方美感,她的主持风格是有亲民力的、有内涵、有气质的;又如,中央电视台四套《中国新闻》节目的主播徐俐,化妆的妆感色彩明快,着装干练,适当添加合适的配饰,体现出大气端庄的气质;湖南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中,主持人何炅、谢娜、李维嘉、吴昕和杜海涛,每一期的服饰都不同,但每一次的服饰和化妆不失新意,又会让观众觉得每一期节目都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让人十分放松。还有白岩松、鲁豫、汪涵、杨澜、吴小莉等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们都因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内涵而更显稳重,深得观众的喜爱。他们在屏幕上表现出的那种厚重都是来源于自我学识的积累和实践的历练。

其次,主持人内在形象也可以说是理性形象,具体可包括精神道德、价值观念、学识修养、文化品位等。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内在形象的确立的确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是伴随着播音员主持人对电视工作性质认识的加深、政治素质的提高、文化知识的积累、社会阅历的磨砺、性格品德的培养而逐渐形成的。由于电视艺术传真性及选择性的特殊要求,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内在形象不能用演员扮演角色的方法来进行塑造,而是应该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条件渐渐地加以完善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可以从“我”开始,也就是以自身本人原有的气质、性格、风度、修养来作为基础,选择相适宜的节目类型,然后再根据节目类型的需要与要求,在播音主持的实践当中,逐渐保留并且加强“我”原有的与节目类型相适应的、为观众所喜爱和接受的气质、风度、性格以及表达方式,逐渐摒弃不适应节目需要、不被观众所接受的某些气质、风度、性格、表达方式,最终确立与节目相适应、被观众接受喜爱并且又有个人特色的屏幕形象。其实,播音员主持人常常是以摄像机用视线直接与观众交流的角度形成“家庭一员”的屏幕形象,“扮演”的夸张不适宜这种近距离的交流。而扮演的方法往往造成屏幕形象的的矫揉造作,这在某些演员所进行主持的电视专题节目中时有所见。电视是需要贴近生活的,要求电视屏幕形象具备坦诚、自然、质朴、含蓄的特点,这也是部分业余主持人以自身本来面目上屏幕而获得观众认可的原因之一。比如《天天向上》节目中的主持人大张伟,他是以歌手形象被大家所熟知的,可当他加入“天天兄弟”之后,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他的主持风格十分幽默,知识面也是非常广的,尤其是他的思维非常快,经常能够捕捉到许多别人所抓不到的点,经常口出金句,惹得观众捧腹大笑。这也是他的个人魅力所在,并且他的屏幕形象就与《天天向上》这个综艺节目的节目定位十分吻合。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只有尽力做到内外统一协调,他的屏幕形象才可能丰富、完满、有个性、有特色。

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是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工具的必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任务,是将电视台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以自己的形象和语言奉献给广大的观众。从社会分工来说,播音员主持人是属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但由于电视媒体使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进入千家万户,播音员主持人也就成为了有目共睹的社会“名人”。这种“名人”效应,不但使播音员主持人成为社会公众关注和评头论足的对象,也使播音员主持人承受着对自己形象特别关注的沉重“负担”。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都是想在屏幕上塑造出自己的美好形象的,但却常常感到无从着手,因而在镜头面前常显紧张。这种紧张,经常导致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镜头前表现失常,这种失常会表现为表情呆板、动作僵硬、反应迟钝。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这一职业的社会功能来看,观众心目中的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是真诚的、沉稳的、大方的、敏锐的社会活动家,他们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生活、关心社会动向、熟悉群众、了解群众的需要和兴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如果在镜头前感到压力的话,那不应该是为“名人”形象的忧虑,而应该是从事电视事业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自觉地遵从党性原则,按照工作的需要,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言行和情感,培养广泛的兴趣,掌握渊博的知识,陶冶高尚的情趣。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只有认识到自己与观众是平等的,才不会受“名人形象”的束缚,在镜头面前表现得落落大方;只有对社会动向和人民群众的热切关注,才能在镜头前袒露出播音员主持人的真诚;只有体会到观众的信任,播音员主持人才能有強烈的自信心,在镜头面前敏锐且沉稳。随着电视和各种媒体的普及和发展,有些观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也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不再只满足于外形的端庄与漂亮帅气,而是更希望播音员主持人在屏幕上不要忸怩作态、不要假模假式、不要笨手笨脚……这些都是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的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的统一与协调。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虽然在电视上是不可少的,但也只是电视节目的一个组成部分。观众往往是很挑剔的,虽然多数更加注重播音员主持人的外在形象,但实际上,观众对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要求,只是收看电视节目的附带审美要求。只要播音员主持人的外在形象与节目内容协调一致,能够起到引导观众欣赏、参与观众欣赏的作用,而不是去干扰观众对节目内容的接收与欣赏,观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并不苛求。因此,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只有摒弃了“名人”这个词给自己的压力,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认认真真地在镜头前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上来,才能够在观众中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猜你喜欢
审美性形象主持人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