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秋诸侯国名录析

2019-08-02 17:18吴周相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诸侯国开国都城

◎吴周相

《春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学十三经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年鉴记述的历史史料,是春秋以后中国历史文献记录编撰的模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至关重要,是儒家文化形成的基础。从古至今无数大家对《春秋》都有研究专著。作者在阅读及日常交流中,发现很多读者对书中记载诸侯国国名、都城今址,始封者等难记难理解。因此,作者在先哲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自己阅读的资料,对诸侯国的相关信息做了整理,旨在为有兴趣读《春秋》者提供帮助。

春秋诸侯国名录(公元前771年—476 年)

1.周朝,建都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沣镐村,河南省洛阳市;开国者,姬昌。

2.鲁国,姬姓国;都城,今山东省曲阜市;始封者,伯禽。

3.秦国,赢姓国;都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南;开国者,非子。

4.齐国,姜姓国;都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始封者,姜尚。

5.卫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鹤壁市市区南部淇河边;始封者,卫康叔,姬封。

6.晋国,姬姓国;都城,名翼(今山西翼城);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始封者,姬虞;战国初晋国三分为赵国、魏国、韩国三国。

7.郑国,姬姓国;都城,今陕西省华阴,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始封者,姬友。

8.宋国,子姓国;都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始封者,宋微子,商汤后裔。

9.鄢国,妘姓国;都城,今河南省鄢陵县北偏西。

10.申国,姜姓国;都城,今河南省南阳。

11.纪国,姜姓国;都城,今山东省寿光县南。

12.夷国,妘姓国;都城,今山东省即墨县西状武故城。

13.宿国,风姓国;都城,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南。

14.莒国,已姓国;都城,今山东省胶州。

15.向国,姜姓国;都城,今山东省莒县南有向城。

16.陈国,妫姓国;都城,宛丘今河南省淮阳,舜的后裔。

17.杞国,姒姓国;都城,河南省杞县后东迁今山东省安丘。

18.蔡国,姬姓国;都城,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始封者,姬度。

19.邢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北省邢台襄国故城,周公后裔。

20.郕国,姬姓国;都城,今山东省范县;始封者,姬武(成叔武)。

21.邾国,曹姓国(子爵);都城,今山东省邹城境内,古帝颛顼后裔。

22.郯国,已姓国;都城,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南,少昊氏后裔。

23.莱国,妘姓国;都城,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

24.陆浑之戎,允姓戎人;都城,今甘肃省敦煌西,后迁今河南省伊川及嵩山一带。

25.凡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辉县西南,周公后裔,伯爵。

26.藤国,姬姓国;都城,今山东省藤县;始封者,姬绣。

27.随国,姬姓国;都城,今湖北省随州市。

28.载(戴)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

29.薛国,任姓国;都城,薛城今山东省藤县,后迁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邳县;诸侯国,任仲之后裔。

30.许国,姜姓国;都城,今河南省许昌县东;始封者,许文叔。

31.息国,妫姓国;都城,今河南省息县。

32.郜国,姬姓国;都城,郜城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开国者,周文王十一子郜叔。

33.楚国,芈姓国;都城,初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后迁枝江,再迁郢,今湖北省江陵北的纪南城。

34.芮国,姬姓国;都城,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

35.古魏国(古芮国);姬姓国,都城,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北王夭村;始封者,周成王封姬伯。

36.州国(北),姜姓国;都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37.曹国,姬姓国;都城,今山东省定陶县;始封者,姬振铎。

38.毂国,赢姓国;都城,今湖北省谷城县西北,伯爵。

39.邓国,曼姓国;都城,今河南省邓县,侯爵。

40.黄国,赢姓国;都城,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北。

41.巴国,姬姓国;都城,今湖北省襄樊东北。

42.梁国,赢姓国;都城,今陕西省韩城市南,伯爵。

43.荀国,姬姓国;都城,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临汾故城,侯爵。

44.贾国,姬姓国;都城,今山西省襄汾县东,伯爵。

45.虞国,姬姓国;都城,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46.贰国,姬姓国;都城,今湖北省广水县。

47.轸国,偃姓国;都城,今湖北省应城县西,皋陶后裔。

48.绞国,偃姓国;都城,今湖北省郧县,皋陶后裔。

49.蓼国,蓼姓国;都城,今河南省唐河县南。

50.陨国,偃姓国;都城,今湖北省安陆县。

51.州国(南),偃姓国;都城,今湖北省监利县东。

52.罗国,熊姓国;都城,今湖北省宜城县。

53.南燕国,姞姓国;都城,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开国者,姞伯倏。

54.北燕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北、辽东一带,召公后裔。

55.卢戎(南蛮),妫姓国;都城,今湖北省南漳县东南。

56.牟国,牟姓国;都城,今山东省莱芜市东,祝融后裔。

57.葛国,赢姓国;都城,今山东省枣庄。

58. 郳国(小邾国),曹姓国;都城,今山东省藤县;开国者,邾文公之子曹肥,鲁国附庸国,后附齐国周王朝命名为小邾子。

59.谭国,子姓国;都城,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少昊后裔。

60.遂国,妫姓国;都城,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公元前681 年亡于齐。

61.滑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偃师县。

62.权国,子姓国;都城,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南。

63.戎国,已姓国;都城,今山东省曹县北部。

64.徐国,赢姓国;都城,今安徽省泗县西北,开国者,伯益之子若木。

65.舒国,偃姓国;都城,今安徽省舒城县。

66.骊戎,姬姓国;都城,今山西省析城、王屋两山之间。

67.耿国,姬姓国;都城,今山西省河津市东南。

68.霍国,姬姓国;都城,今山西省霍县西南。

69.阳国,姬姓国;都城,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南。

70.江国,赢姓国;都城,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南开国者,伯益之子元仲。

71.冀国,姓氏不详;都城,今山西省河津市东北,相传唐尧后裔。

72.虢国(北),姬姓国;都城,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73.弦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北。

74.道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确山县北。

75.柏国,姓氏不详;都城,今河南省舞阳市东南;开国者柏高。

76.温国,温姓国;都城,今河南省温县。

77.鄫国,姒姓国;都城,今山东省枣庄市东。

78.厉国,姜姓国;都城,今河南省鹿邑县东。

79.英氏国,偃姓国;都城,今安徽省金寨县东南。

80.项国,姬姓国或姞姓国;都城,今河南省项城市。

81.崇国,古国名;都城,今陕西省鄠邑区;崇文虎为君被周文王所灭。

82.任国,风姓国;都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83.须句(须翑)国,风姓国;都城,山东省东平县。

84.颛臾国,风姓国;都城,今山东省费县。

85.缗国,姚姓国;都城,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北。

86.顿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项城市西。

87.管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郑州市;开国者,武王弟叔鲜。

88.毛国,姬姓国;都城,今陕西省扶风县后迁今河南省洛阳附近,开国者毛公。

89.聃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开国者季载。

90.雍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武修县西;开国者文王十三子雍伯。

91.毕国,姬姓国;都城,今陕西省西安与咸阳西北。

92.酆国,姬姓国;都城,今陕西省鄠邑区东咸阳南。

93.郇国,姬姓国;都城,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开国者,文王十八子姬葡。

94.邘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开国者,武王二子邘叔。

95.应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开国者,武王四子。

96.蒋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开国者,周公之子伯龄。

97.茅国,姬姓国;都城,今山东省金乡县茅乡;开国者,周公之子茅伯。

98.胙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延津县北故胙城东;开国者,周公之子。

99. 祭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北;开国者,周公第5 子。

100.原国,姬姓国;都城,今河南省济源市;开国者,武王16 弟。

101.鄀国,允姓国;都城,商密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

102.夔国,芈姓国;都城,今湖北省秭归。

103.莘国,古国名有莘氏;都城,今河南省陈留县东北。

104.介国,姓氏不详;鲁国南部东夷小国,都城,今山东省青岛市附近。

105.六国,偃姓国;都城,今安徽省六安市,皋陶后裔。

106.杜国,祁姓国;都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杜城。

107.偪国,姞姓国;都城。今不详。

108.麇国,赢姓国;都城,今湖北省郧县。

109.巢国,偃姓国;都城,今安徽省巢县东北。

一、西周是我国封建制的起源,由上述国家国姓可以看出,周封建的原则“亲亲、尊贤、尚功”。“亲亲”,主要分封姬姓家族子弟及外戚,因此,诸侯国中姬姓占绝大部分。如襄公十一年,结盟七姓十三国:姬姓,晋、鲁、卫、郑、曹、滕;曹姓,邾、小邾;子姓,宋;姜姓,齐;已姓,莒;姒姓,杞;任姓,薛;中央集权者认为,这种体制可以使中央集权长久稳固,但随着诸侯国不断繁衍、发展,其经济、军事实力大幅提升。中央集权者的权威逐渐削弱;同姓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升级且频繁发生(主要扩大疆土、争夺人民),诸侯国内部权力纷争日益加剧,国君权威削弱,如春秋末赵、魏、韩三分晋、鲁国“三桓分权”等。亲外戚,如任姓国周文王外戚、姜姓齐国周武王外戚等,因诸侯国国君继位,引起诸侯国之间战争,削弱中央集权权威。“亲亲”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提供依据。“尊贤”分封王族,如三皇五帝的后裔,夏,商的后裔,这即当朝统治者的仁德,也为更好统治百姓的政治需求。同时,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尚功”,分封有重大战功者,如秦国,其祖先是西周西陲的养马者,公元前770 年,因协助周平王东迁而被封为诸侯国,为秦国的崛起奠定基础,为巩固中央集权提倡建功立业。“亲亲、尊贤、尚功”形成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二、由分封诸侯国都城的所在地可以看出,虽然西周起源于今陕西,但当时诸侯国主要分布在现在的中原地区,反映当时中原地区是西周经济发展的中心,如西周东迁、郑国东迁,也是诸侯国相互争夺的重点。如晋、楚争夺宋、郑的战争连年不断;齐、鲁、卫、晋相互侵略时常发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原诸侯国连年相互掠夺,为南方吴、楚,西部边陲的秦国休养生息、财富积累、国力增强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为吴、楚崛起,尤其是南方吴的称霸,秦国统一中国奠定物质、军事基础。

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对春秋诸侯国都城所在城市研究和了解,使我们更加深刻领会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更加了解今天城市的文化底蕴。同时,对我们研究了解姓氏文化的沿革、变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由于作者才疏学浅阅读资料有限,本文中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猜你喜欢
诸侯国开国都城
开国将军李俭珠离休务农
开国中将彭明治的多彩人生
屈原之死
“形式”之都与“移动”之都:辽代都城解读的一种尝试
黄克诚:忠诚无私、善谋敢谏的开国大将
刘先胜:从秋收起义走出的开国中将
屈原之死
没法守妇道
憶山水城林·魅力都城——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
浅析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几个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