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锂盐资源出口现状与思考

2019-08-05 08:50晶/文
市场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碳酸锂四川出口

程 吉 杨 杰 白 晶/文

锂盐资源用途广泛,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称为许多工业产品生产的“工业味精”。近年来新能源产业蓬勃兴起,锂盐作为新能源电池的重要原料,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均大幅度增长,世界范围的需求年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锂盐资源主要指金属锂(Li)、碳酸锂(Li2CO3)、氢氧化锂(LiOH·H2O)、氯化锂(LiCl)等一次锂盐,还包括以一次锂盐为基础进一步加工制取的二次锂盐与金属锂。锂盐的传统应用领域包括炼铝业、玻璃陶瓷和锂基润滑脂等。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锂盐的工业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锂电池。由于在电子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金属资源。

四川省锂矿资源丰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固体锂的存储量位居全国第一,锂辉石资源丰富,占全国57%以上。同时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以金属锂、碳酸锂、氢氧化锂以及氯化锂为代表的基础锂盐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四川造”锂盐产品在国际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总体来讲还存在话语权不足、战略安全尚存风险等问题。

一、“四川造”锂盐出口基本状况

1.四川锂盐资源出口规模

近年来四川锂盐产业发展迅猛,市场拓展很快。资料显示,2017 年全国出口碳酸锂、氢氧化锂、金属锂以及氯化锂一共为29254.4 万美元,其中四川出口为10290.6 万美元,约占全国总出口的35%。2017 年出口锂盐的省份主要为江西省、四川省、上海市、江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以及甘肃省。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江西14207.1 万美元,四川位居第二,仅相差约4000 万美元。

自2012 年以来,四川的锂盐出口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2012 年和2013 年分别为2520.7 万美元和2688.4 万美元,2014 年稍有下降。从2015 年开始,出口量开始翻倍增长,由3798.2 万美元到2016 年的7174.8 万美元。2017 年突破一亿美元大关,在我国锂盐出口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详情如图2 所示。

图1 2017 年锂盐资源出口大省概况

图2 四川近年锂盐出口概况

2.锂盐出口用途分布多元

我国出口的锂盐广泛应用于电池、陶瓷、玻璃、润滑剂、空气处理及其他行业。据行业数据,锂电池、玻璃陶瓷、润滑剂、空气处理及其他行业分别占比53%、24%、9%、8%和6%。随着电脑、手机产品的不断发展,电池行业已经成为锂材料最大的消费领域。铝—锂合金作为一种优良的新型材料,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目前已有工业化生产装置,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可望成为飞行器的新一代结构材料;为了适应环保要求,氟利昂制冷技术受到限制,以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的吸收式制冷机发展很快,对溴化锂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另外,锂产品在受控核聚变反应堆以及冶金连续铸造中用作助熔剂的研究也取得进展,一旦实现工业化,将需要大量的锂盐产品。

3.锂盐产业出口的国际市场地位

据初步统计,中国锂储量320 万吨左右,约占全球总储量的22.90%,位列第二,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江西等省区。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17 年全球锂盐产量为23.54 万吨(碳酸锂当量),同比增长21.5%,我国锂盐产量12.34 万吨(包括进口工业级碳酸锂加工成电池级碳酸锂或氢氧化锂等),同比增长43.5%。

从市场分布来看,我国锂盐出口呈现分布广、集中度高的特点。近三年的数据显现,我国出口锂盐目标市场分布广泛,涉及世界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要目标市场集中度很高,主要集中在东亚、欧洲、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日本和韩国。我国锂盐出口的产品结构如下:

表1 2017 年中国锂盐出口产品结构(万吨)

显然,我国锂盐出口主要集中在氢氧化锂上。从2017 年开始,国外对中国氢氧化锂需求快速增加,我国氢氧化锂产量增加至3.5 万吨,同比增长40%。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逐步升温的三元材料产业化,催生了庞大的氢氧化锂需求市场。面对江西、江苏等省份锂盐产业的快速发展,四川省能否继续保持之前的优势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四川出口锂盐产业优势与问题

四川是锂资源大省,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是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其中阿坝、甘孜两州探明储量大,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甲基卡矿山已探明氧化锂资源储量102 万吨,折合成金属锂39 万吨,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矿山。且矿体大面积露出地表,具有非常好的露天开采条件。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测算,四川矿石锂资源(金属量)约81.2 万吨,占世界矿石锂的6.1%,全国的57%,居全国之首。

1.四川出口锂盐产业的主要优势

(1)矿石锂资源居全国之首

图3 2012—2017 年四川锂盐出口趋势图(单位:美元/年)

由图3 可知,四川出口锂原料主要为氢氧化锂,四川氢氧化锂和锂的碳酸盐出口金额逐步增长,2017 年已超过6500 万美元。相比之下,氢氧化锂都显著优于碳酸锂,二者出口金额差异呈现逐渐扩大趋势。

四川省2012—2017 年氯化锂出口金额如表2 所示:

表2 四川省2012—2017 年氯化锂出口金额(单位:美元/年)

由表2 可知,四川氯化锂的出口金额在2012 年到2015 年间一直处于波动状态,2016 年大幅增长至161904.3 美元/月,2017 年又大幅缩水9 成以上,说明四川氯化锂出口在2017 年极度收缩,四川锂盐的产业重心依旧在锂的碳酸盐和氢氧化锂方面。

图4 2012—2017 年我国部分省市出口氢氧化锂的情况(单位:万美元/月度平均)

由图4 可以看到,五个氢氧化锂出口大省(市)在2015 年以前均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自2015 年起,江西、四川、上海氢氧化锂的出口额显著上升,且江西在2016 年超越四川成为全国氢氧化锂最大出口省。江苏省氢氧化锂的出口自2016 年开始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相对来说,甘肃省的氢氧化锂出口则一直比较稳定。

图5 2012—2017 年我国部分省市出口锂的碳酸盐的情况(单位:万美元/月度平均)

由图5 可知,2013 年到2015 年,四川锂的碳酸盐的出口缓步上升,到2017 年出口额超过200 万美元(月度平均)。而上海的出口额在2013 年回暖后,2015 年后缓步回升。江西和江苏锂的出口额在2015 年以前均比较稳定,之后出现比较大幅的上涨。总体来看,四川锂的碳酸盐的出口额基本高居全国首位,出口增速也远远高过其他地区。

(2)四川水电天然气资源充足

锂盐产业对能源要求较高,主要的能源需求是电力和天然气。四川是水电和天然气资源大省,电力和天然气资源供给充足,能源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2016 年四川工业用电平均为0.535 元/千瓦时,全国平均为0.616 元/千瓦时,东部沿海省市为0.7 元/千瓦时。2016 年四川工业用天然气价格平均为3.25 元/立方米,全国平均为3.46 元/立方米,东南沿海省市超过4.8 元/立方米。以目前国内大型锂盐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约50000 千克标准煤,能耗电气比2:1 计,四川平均单位能耗成本比全国平均低10.9%,比沿海省市低26.7%。四川能源成本上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到四川出口锂原料的价格优势上来,从而促进出口。

(3)四川相关产业基础扎实

我国是世界锂盐的主要产区,四川是中国的主要产区之一。中国2017 年锂盐当量产能大约12.34 万吨(其中碳酸锂8.3万吨,单水氢氧化锂3.5 万吨,氯化锂1.3 万吨,金属锂0.25 万吨)。世界其他国家碳酸锂当量产能23.54 万吨(碳酸锂当量)。四川有8 家锂盐生产企业,包括天齐锂业、雅化集团等都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四川生产的锂产品覆盖所有锂盐品种。

(4)良好的国家政策引导

锂盐与新能源产业息息相关,备受中央和社会各界重视。国家、地方和产业等不同层面对产业的发展均提出了明晰的指导思想和规划,主要如下:

①进一步发展壮大新能源电池与汽车产业。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20 年,产值规模达到10 万亿元以上,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四川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

②推动新型电池技术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要“突破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等技术瓶颈。在关键电池材料、关键生产设备等领域构建若干技术创新中心,突破高容量正负极材料、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电解液技术”。2016 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也对动力电池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重点。相关规划以及发展路线图的发布,为锂离子电池下一步发展提出了高质量的技术要求。

2.四川锂盐资源出口的不足

(1)生态薄弱、交通不足

四川盆地山地多,平原少,因资源和环境因素,锂盐生产企业多分布于丘陵和高山地区,锂矿资源全部位于高山地区。在生产的8 家锂盐企业中,2 家分布于成都平原外沿的丘陵区,4家位于龙门山褶皱区,只有2 家位于成都平原区。四川锂矿资源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褶皱系的金川-马尔康成矿区和康定-道孚成矿区,属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金川县,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雅江县、道孚县的行政管辖。马尔康,康定的公路长度、道路面积、桥梁长度如表3 所示:

表3 马尔康、康定交通状况

矿山所在地自然环境恶劣,海拔高,基础设施配套差,开采和尾矿处理难度大,交通条件不足,生态禀赋薄弱,对产业发展形成影响,同时,由于矿山所在地污水处理集中度低,环保问题也制约着开发。

(2)产业生态薄弱

四川锂盐产业规模虽大,但存在高附加产品少,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调查显示,2017 年锂盐当量产能大约12.34 万吨,其中电子级产品不足三成。出口方面,2015—2017 年,四川出口氢氧化锂11179.4 吨,其中高端产品约20 吨,占比不足0.2%。

按矿产资源—锂盐—下游产品的产业链条分布来看,四川锂产业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即资源供给不足,锂盐生产有余,下游产业不足的格局。下游锂产业方面,锂电池是锂产品最大需求方,我国的锂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以江浙为代表的长三角和以京津地区为代表的京津唐地区。四川阿坝虽具备了发展锂电池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锂电池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全国锂电池企业约200 余家,四川仅2 家,占比不足1%。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来大力发展下游产业,是四川锂产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3)出口价格波动大

四川出口锂盐产品规模虽然较大,但受品种单一、供求不平衡等原因所致,出口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国际和全国同行业水平。以氢氧化锂为例,2014 年四川出口价格同国际国内基本一致;2015 年开始出现分化;2016 年市场价格普遍拉高的背景下四川出口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国际国内水平;2017 年受大环境影响,价格跌幅明显高于国际国内水平,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2014—2017 年氢氧化锂出口价格走势见图6。

图6 2014—2017 年四川、全国、全球氢氧化锂出口价格走势(单位:美元/千克)

三、政策建议

1.加大本地资源开发利用

四川是全国锂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是锂矿富集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道路桥梁、环保、水利设施配套脱节,不但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也阻碍了进一步开发,导致省内许多富矿地带只能“望锂兴叹”。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加强财政积极参与,与当地开采企业合作,共同分担矿区设施的建设成本,继续对主要矿区如马尔康,康定等区县的基础建设集中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发成本,增加对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巩固本省作为锂原材料大省的优势。

2.积极引导建设锂电优势产业链

四川省在锂电行业的优势,一方面是自然资源储量,另一方面是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强大的科研能力。当前,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锂原材料的竞争中来,对四川来说短期内出口压力加大,但锂电产业竞争力并不仅仅依赖于原材料,而是依赖由原材料加工出口、锂电池生产、新能源汽车等众多产业构成的产业链。在未来,如何将更多的产业链留在四川省内,使其创造最大附加值才是首要问题。

近年来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强化科技创新,攻关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后端产品,促进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目前,部分资源产区已具备各类锂电池材料和锂电池生产工艺,锂离子电池材料、混合动力SUV 和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落地。需进一步加紧形成锂矿资源开发、基础锂盐加工、锂盐精深加工、锂电池生产的锂产业链条。

3.搭建平台合力利用政策平台

近年来锂盐产业发展面临相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技术革新加速,行业经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应当由政府牵头,联合企业、行业协会搭建锂盐产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形成集信息咨询服务、创新孵化、投融资配套、监督法律服务为一体的创新服务体系。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及时向相关企业传递最新的政策信息,同时企业也可以及时向政府共享市场经营情况,让相关部门能够及时获知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做好政策研究与配套。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四川的碳酸锂、氢氧化锂出口金额常年高居全国前列,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不佳、贸易摩擦增多的背景下,政府与行业协会更加需要加强与省内锂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协调,当出现各类贸易摩擦时,需要积极组织各方力量维护企业外贸的正当利益。

猜你喜欢
碳酸锂四川出口
A gift I treasure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碳酸锂的提纯装置
7月我国碳酸锂进口量同比涨108%,均价同比大涨878%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四川移动
碳酸锂应用于131I治疗Graves病的研究进展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碳酸锂对欧盟电动汽车行业的影响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