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9-08-05 02:54李宁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李宁

摘 要 2019年5月,安阳市某养猪场发生一例疑似猪圆环病毒病。根据猪圆环病毒ORF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对病死仔猪血液、脾、肺、肾和淋巴结等内脏组织进行PCR扩增,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猪群发生猪圆环病毒Ⅱ型感染。确诊后对猪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防治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疑为一种潜在人兽共患病病原,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消瘦、呼吸困难、皮肤苍白、体表淋巴结肿大、腹泻、黄疸。少数怀孕母猪感染PCV2后,可经胎盘垂直感染仔猪,甚至导致流产和死胎。其病理特征为全身器官组织的炎性变化。猪圆环病毒对猪具有高度易感性,易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在短时间内传播范围广。猪圆环病毒对免疫器官有严重的侵害性可导致免疫抑制。一旦爆发流行,养猪业将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2019年5月20日,安阳市某猪场有30-40头断奶仔猪皮肤苍白、消瘦、腹泻,有间隔性死亡,2-4头母猪出现流产、死产,且无其他明显症状。畜主采用抗拉稀﹑治疗呼吸道的药物对症治疗,效果不好。在6月初发病猪开始体温升高后,陆续发生死亡。

2 临床检查

2.1 症状 患病猪临床表现为发热(41℃左右)、精神差、食欲不振或废绝、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发育障碍、进行性消瘦,而且表现以咳嗽、喷嚏、呼吸加快及呼吸困难为特征的呼吸器官障碍。部分病例可见贫血、可视黏膜黄疸,下痢,嗜睡,死亡率增加。母猪出现流产和死产现象。

2.2 病理剖检 剖检病死猪可见体况较差,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皮肤苍白;在腹股沟浅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均可见到肿大,切面硬度增加呈均质苍白色,腹股沟淋巴肿大尤为突出一般比正常大2-3倍;肺部肺呈弥漫性病变,比重增大,间质增宽,或坚实呈“橡皮肺”,严重病例肺泡出血;脾脏常肿大,呈肉样变化;肾肿大呈土黄色有散在白色病灶,被膜易于剥离,肾脏乳头可见出血;胃在靠近食管区常有大片溃疡形成,胃壁分层明显,层间有胶冻样物质。盲肠和结肠膜充血和出血,盲肠壁水肿而明显增厚。

2.3 实验室检查

2.3.1 直接涂片镜检

无菌操作采取心血、肝脏、脾脏﹑淋巴结涂片采用革兰氏和姬姆萨染色镜检未见到细菌。

2.3.2 细菌培养

无菌操作采取心血、肝脏、脾脏﹑淋巴结接种于肉汤、麦康凯、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置37℃温箱培养24h,结果无细菌生长。

2.3.3 PCR产物电泳检测结果

电泳结果显示,根据猪圆环病毒ORF2基因序列特异性引物,待检样品可扩增得到1条486bp的特异性条带。结合临床症状,可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

3 防治与讨论

3.1 防治措施

3.1.1 药物措施

(1)治疗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商品化的疫苗,所以应对未发病猪群做好其他疾病的免疫接种,同时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一旦发生猪圆环病毒病,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应用抗病毒与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控制继发感染,减少死亡。如应用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庆大-小诺霉素、克林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并配合VB1+VB12+VC,恢复和提高猪群免疫力。(2)建立完善的药物预防方案 适当使用药物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建议在妊娠母猪产前和产后阶段、哺乳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及转群等阶段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结合选用适合的抗生素以防猪群的细菌(如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等)性继发感染。不宜选用磺胺类、呋喃类药物,此类药物易残留于肉品中,又易造成僵猪,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

3.1.2 管理性预防措施

降低饲养密度,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混群制度,减少环境应激,保证猪群具有稳定的免疫状态,加强猪场生物安全措施,购猪时只购来自清洁的猪场是预防和控制本病、降低经济损失的有效管理措施。第一,完善日常饲养管理制度,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PCV2及其他病原的接触感染机会。具体为:(1)分娩前要清洗母猪和驱除寄生虫。(2)限制交叉哺乳,确实需要应限制在分娩后24h内。(3)采用相对独立的小猪圈,原则上一窝一圈。(4)坚持全进全出制度,规模化的猪场应彻底实现配种妊娠、产仔哺乳、保育与育肥4个阶段的全进全出。两批猪之间要对圈舍及物料清扫消毒火无害化处理,并空置一段时间。同一猪舍内的进猪时间控制在一周之内,并有与邻舍分割的独立的粪尿排除系统。(5)降低饲养密度,增加喂料器空间。(7)批与批之间,以及其他群体不轻易混群。(8)避免鼠、飞鸟及其它动物接近豬场。(9)减少和控制日常管理、生产和防疫等环节中的应激因素。第二,消毒措施 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减低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继发感染的几率。消毒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消毒方法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选择几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消毒剂;现配先用

第三,环境控制 包括清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NH3<10ppm,CO2<0.1%,相对湿度<85%)、调整和控制猪舍温度(仔猪第一周32-35℃,每隔1周调低2℃,直至20℃)等。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

3.1.3 提高猪群的营养水平

通过提高猪群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给仔猪饲料添加柠檬酸,改善仔猪肠道微生态平衡,保证仔猪充足的饮水,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PMWS的发生率和造成的损失。

4 讨论

此次该猪场疫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群猪暴发的是猪圆环病毒病。因此,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对减少本病的发生和所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疫情畜主采用单纯的对症治疗,治疗效果很差仍然控制不住疫情发展及猪只死亡,但我们通过采用综合防治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