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以高平市为例

2019-08-06 10:28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山西高平048400
安徽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波段林地

王 斐 (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山西 高平 048400)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能够反映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可以展现出人类改变土地的利用和管理方式,可以掌握人类的经济活动。土地利用的变化也影响着区域气候和全球气候。

1 研究区域概况

高平市位于晋城市,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西南边缘,四面环山,中部平坦,总面积946km2,总人口48.49万。高平市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四季分明。高平还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历史上著名长平之战的发生地。高平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有煤、硫铁矿、铁矿、铝土矿等,还是“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

高平是中部百强县市、山西省园林城市、山西省卫生城市、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山西省文化强县市。

2 研究方法

以 4期(2003、2011、2015、2018年)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为基础,首先对影像辐射定标、大气校正、波段融合,然后利用Envi软件对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得到地类分类图,最后对结果进行精度验证。技术路线见图1。

2.1 影像获取和实地调查

Landsat是美国NASA的陆地卫星,于2013年发射。陆地卫星的轨道设计是与太阳同步的圆形轨道。ETM传感器共8个波段,其中1-5、7波段分辨率为30m,6波段分辨率为60m,8波段为15m。OLI传感器1-7、9波段分辨率为30m,8波段分辨率为15m。TIRS传感器的分辨率为100m。

研究利用Landsat卫星数据,选择云量少的遥感数据。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云下载了2003年、2011年、2015年、2018年四个时期遥感影像。对实地地类进行了现场调查,便于解译对地类的判别。

2.2 影像预处理

以Landsat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然后用高平市矢量边界对影像图进行切割,得到研究区的影像。见图2.

图1

图2

2.3 影像解译

此次将地类分为建设用地、城市绿地、林地、耕地、水体五类。建设用地影像颜色主要为灰、灰白和白色,纹理比较粗糙。城市绿地地块比较规则,颜色主要呈绿色和浅绿色。林地呈红、鲜红、粉红色,纹理比较杂乱。耕地的地块比较整齐,颜色为红、暗红、黑红和单蓝色。水体影像颜色呈现深蓝色、蓝色或淡蓝色,质地比较细腻、纹理清晰、颜色均匀。解译结果如下图。

2.3.1 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指土地上的构筑物和建筑物,主要包括城乡的住宅、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等用地。

此次影像图有Landsat7和Landsat8两种影像。对于Landsat7影像,利用321波段合成真彩色。对于Landsat8影像,利用432波段合成自然真彩色。为使影像更接近真彩色,在ENVI中进行Gram-Schimdt算法的图像融合方法[1]。

建设用地的解译利用NDBI(归一化建筑指数)=fix((float(TM5)-TM4)/(TM5+TM4)×10000)。

2.3.2 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主要包括两种用地,一种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另一种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城市绿地的提取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监督分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IR-R)/(IR+R),IR是近红外波段,R为红外波段[2]。

2.3.3 林地

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灌木林、火烧迹地和苗圃。

由于所选影像图都在9月份左右,在分类前首先对影像进行光谱增强处理,对影像的波段进行主成分变换(PCA),然后对 PCA3、PCA2、PCA1进行 RGB 合成,分类时采用监督分类[3]。

黄土高原的林场主要包括油松类、落叶松和柏属、硬阔类、软阔类、荒地、农田、灌林地、采伐迹地、疏林地。油松类颜色呈深红色,落叶松和柏属颜色是深红色,硬阔类颜色从红色到浅红色,软阔类主要是浅红色,荒地呈白色区域,农田和荒地相间分布,颜色略带品红色,灌木林植被稀疏,色调呈淡红色,间有白色、黄色、浅褐色的斑块,采伐地是蓝色,片状分布,疏林地与灌木林相似。

2.3.4 耕地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旱地、水浇地、无水浇地。

在耕地的提取中利用了波段合成、反差增强、图像融合等方法,利用监督分类法提取。波段合成中利用适用于农业的652波段。反差增强时对遥感影像进行了2%的线性拉伸,更易于识别耕地。图像融合时将空间分辨率30m的影像重采样成15m的影像,然后与全色波段进行融合[4]。

2.3.5 水体

水体包括江、河、湖、海、溪流等。

水体的提取中使用模型(KT3+TM2>TM4+TM3),其中KT3是缨帽变换。此方法可以快速提取水体信息[5]。

2.4 精度评价

分类精度的大小影响着结果的可信度,Kappa系数超过0.5,可信度就高。各期的精度和Kappa系数都能满足实验的需求,具体精度如下文。

2018年整体分类精度96.2897%,Kappa系数为0.9467。其中建设用地精度94.35%,城市绿地精度77.39%,林地精度98%,耕地精度97.10%,水体精度70.59%。

2015年整体分类精度91.3305%,Kappa系数为0.8817。其中建设用地精度83.07%,城市绿地75.82%,林地精度95.72%,耕地精度90.97%,水体精度70.54%。

2011年整体分类精度97.4447%,Kappa系数为0.9626。其中建设用地精度94.29%,城市绿地精度97.37%,林地精度99.63%,耕地精度99.60%,水体精度100%。

2003年整体分类精度73.6702%,Kappa系数为0.5888。其中建设用地精度65.60%,城市绿地精度0,林地精度80.94%,耕地精度100%,水体精度100%。

3 结果与讨论

从精度评价角度看,分类基本能满足对土地利用特征评价的需要。各年的分类结果如下表。

建设用地 城市绿地 林地 耕地 水体2018 27.71% 9.20% 17.47% 11.11% 2.30%2015 5.4% 1.3% 21.53% 39.31% 0.02%2011 22% 6.3% 31.23% 7.58% 0.25%2003 26.61% 1.05% 39.16% 0.77% 0.04%

从组成部分来看,建设用地与裸地没有很好的区分,2015年与其它年份相比有较大出入,但可以看出建设用地的比例增速不大,用地规模都保持在20%左右,从2003年的26%到2018年的27%。从空间布局看,建设用地基本都是沿着道路用地的走向而布局,随着年份的增加,建设用地的破碎化也在增大。

城市绿地也是随着年份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从2003年的1.05%到2018年的9.20%。从空间布局看破碎化也在增大,明显可以看到廊道的出现。

林地组分随着年份的增长不断减小,从2003年的39.16%到2018年的17.47%。从空间布局上可以看到,随着其它用地的变化,林地逐渐缩小。

耕地组分随着年份的增加在逐渐增加,从2003年的0.77%到2018年的11.11%,从空间布局上看,破碎化也在加大。水体在近三年出现了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的0.04%到2018年的2.30%。

在具体分类中,2015年出现了异常,这可能与影像图有关,但依然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的趋势。但随着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林地应该逐渐增加,耕地应该逐渐减小,这与研究结果不相符,可能是由于林地的等级不够,错误分为耕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近几年高平的建设用地增长的比重慢于其它用地,城市绿地的布局还不很均匀,林地的面积一直在减少。在建设用地分类提取中还有和其它用地分类不清的状况。在未来对地被的分类中,还是有必要利用高清影像图对各地类的变化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波段林地
最佳波段组合的典型地物信息提取
基于PLL的Ku波段频率源设计与测试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
小型化Ka波段65W脉冲功放模块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日常维护对L 波段雷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