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塑造”到“以文化人”

2019-08-06 13:16彭贵军
艺术评鉴 2019年13期
关键词:视觉艺术艺术教育人文精神

彭贵军

摘要:视觉艺术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当下使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危机。笔者主张视觉艺术教育应重在引导青年艺术学子对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和文化困境给予深度关注,使其通过视觉艺术的形式语言及思想内核来关注当代人的生存境遇。笔者认为视觉艺术教育应重在培养艺术学子的批判性思维,启发艺术学子在其创作中体现出一种普世价值和人文精神,进而实现人文学科的最高目标,即塑造一种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关键词:视觉艺术   艺术教育   美育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138-02

一、作为人文塑造的视觉艺术教育的时代使命

现代教育大致上由三种学科构成: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近三十年来,中国人文学科的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人文学科力求揭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塑造出理想的人格,指引人生趋向完美的境地。当我们努力把艺术教育作为一种人文素养的养成途径,而不仅仅是技法层面的考试科目时,首要的问题应是深刻理解艺术本身的含义,也就是探究它在文化层面上的特殊功能,进而才能比较清晰地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与价值之所在。艺术教育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美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德,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促使人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术用于造福人类的大道上,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将会成为什么样子?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袁行霈先生曾说:“国家的强盛与否,不仅要看经济实力、国防实力,也要看国民的精神世界是否丰富,活得充不充实,愉快不愉快,自在不自在,美不美”。这也正说明了人文学科与艺术教育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坚守的现实意义。

19世纪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曾说:“伟大民族必以三部书合成其自传:记载行为之书、记载言论之书和记载艺术之书。欲理解其中一部必以其他两部为基础,但尤以艺术之书最值得信赖”。视觉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属性与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之间有着一种密切的对应关系,它们都寻求解决人类社会存在的价值问题。人文学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特定学科门类,而是一个“学科群”,这个“学科群”绝非各个具体分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重要价值。从人文学的学科脉络上看,它是研究文史哲的生成关系及相互关联的学问,从学术本质上讲,它是探索中西学术会通的艺术。因而,人文学科在本质上又是一种关于传播、延续和批判的学科,而视觉艺术教育的基本价值应是培养青年一代的批判精神和自由人格。视觉艺术教育机构的使命则是引导青年学子对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和文化困境给予关注,使其通过视觉艺术的形式语言及思想内核来关注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其首要目标是培养当代青年艺术学子的批判性思维,并启发艺术学子在其创作中体现出一种普世价值和人文精神。艺术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的最终价值取向乃是为了实现人文学科的最高目标——塑造一种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二、视觉艺术教育的学科特性及其与当代美育的互文关系

视觉艺术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涉及到其他艺术类型与学科难以进入到的一个方面——对于视觉图像的美学思考。根据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观,艺术的发展从象征型到古典型,再到浪漫型,并最终向纯粹精神状态发展。视觉艺术的第一大功能则是为人类提供视觉美感,真善美和假恶丑都是它永恒的主题,它将人类难以言传和名状的情感、梦幻、意识和潜意识变成目之所及的视觉图像。纵观中西社会的发展历程,文明火种的核心要素乃是科学和艺术。艺术家们和科学家们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通常会采取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科学是数学和逻辑的理性世界,艺术则是图像与文字的理念天国。对于视觉艺术这一学科的教与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文明社会语境中的学术研究水平,其学术研究水准的高下优劣则体现在当代人的人文素养乃至精神状态之中。美国著名艺术教育家艾斯纳认为:“严肃的艺术家通常都是社会批评家和哲学家,通过他的作品传递给公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提醒公众看到人类应该或可能有的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当代视觉艺术家的根本价值是利用视觉图像及其相应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最真实的认知,进而对当下的社会体制和文化现象提出相应的批判。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谈到:“正是通过美,我们才能达到自由”。视觉艺术作为一种极为特殊的自然禀赋和人类智慧完全有权也有必要融入到当代美育的诸多环节。视觉艺术教育作为实施当代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与艺术观念来实现当代人思维上的拓展。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目标在于原创精神的培养,因而青年学子的探索感、好奇心、个性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使命在于合作意识和人文理念的养成,因为视觉艺术是人类最具心灵化的沟通,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相互理解和精神默契甚至会超过一切语言文字的力量。尤其是在对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时,视觉艺术教育潜移默化的人格浸润则是让人终身受益的,因而人的情商和意志的强化都跟视觉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总之,视觉艺术教育不仅是传统所认为的艺术技法的训练,而是一种作为文化塑造的方式,作为人文教育的一股中坚力量。当然,除了学习视觉艺术的技法外,尤须掌握艺术史、艺术美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有通过深入到广阔的文化语境中才能重新审视和解读视觉艺术本身,也只有通过“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才能形成具有独立自主的艺术判断力和艺术洞察力。

三、以文化人——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精神突围

学院这一形式最早出现在西方社会,因此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学院是知识和思想、自由和尊严得到维护和发展的一片圣地。自16世纪美术学院在意大利产生以来,视觉艺术教育的观念和方式,以及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视觉艺术教育的内涵与形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作为视觉艺术教育和研究、探索和创新的美术学院在教育观念上应如何定位,是当前各级各类美术学院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无法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视觉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然成为一种被“体制化”的教育模式。所谓“体制化”是“制度化”,即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在相应的规范和制度之下所做出的一套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对于视觉艺术教育的课程开展和教学实施无疑是灌输式的,无法从根本上提升视觉艺术教育的人文塑造,因为,它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具体个性和生存境遇。

在这个知识生产以指数增长的时代里,被动接受、填鸭教育不应该成为视觉艺术教育的既定教案,而知识的创造性转换和独特化运用才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当下的视觉艺术教育,教师一味地追求艺术技法的训练和作品外在形式的制作,学生疲于奔命地忙于应付各种考试和考查,进而丧失了天马行空的艺术思维和对视觉艺术教育本质的叩问。艺术的原创精神在当代视觉艺术教育中已然缺位,艺考体制下催生的当代青年学子普遍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艺术的超越精神在当代视觉艺术教学体系中普遍遗失;文人的悲悯情怀在产业化的视觉艺术教育背景中逐渐消解。须知,视觉艺术教育因其独特的学科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建构的力量,通过视觉艺术教育,引导当代青年艺术学子建构起一种人道情怀,一种诗性话语,一种文化身份,一种美感力量……视觉艺术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在艺术形式的内部展开,也不应仅仅是对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索,而是应该强调视觉艺术对生活的介入,对当下的参与,尤其是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结构中的深层问题进行关注和介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让人成为更美好的生存者,或许,这才是视觉艺术教育最重要的评判尺度和价值取向,也正是我们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美]艾迪斯·埃里克森.艺术史与艺术教育[M].宋献春,伍桂红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常宁生.穿越时空:艺术史与艺术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理查德·加纳多,特尔玛·阿特休勒.艺术:让人成为人[M].舒予,吴珊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丁宁.图像缤纷:視觉艺术的文化维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王德胜.以文化人:现代美育的精神涵养功能[J].美育学刊,2017,(03).

猜你喜欢
视觉艺术艺术教育人文精神
陈科磊、路畅、吕金鸿、于孟祺作品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爱“拼”有奇迹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