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变化

2019-08-06 14:59戎章榕
福建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古村落

戎章榕

走进明溪采风,当晚我从接待手册上看到,第二天的参观点有白叶村。这怎么可能呢?当时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在我的记忆里,白叶村偏远落后,交通不便;喜的是我少年时期在那里生活过三年,能够故地重访,一睹这些年的变化,不由得心生涟漪。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记忆的闸门随着感情的触点而被打开,往事历历在目……

1969年11月25日傍晚,只有12岁的我,随父母离开榕城,下放农村。去哪里?我并不清楚。绿皮火车“吭哧吭哧”走走停停,第二天的凌晨才抵达三明。囫囵一觉,懵懵懂懂中被叫醒,准备乘车前去明溪。那天夜里和清晨,冷得打战是我对三明最初的感受。

汽车同样是“吭哧吭哧”地爬行,先是到荆溪渡口摆渡,后是翻越盘旋而上的荆西岭,总听着汽车不停地踩油门的声音,如同喘着粗气。也许是昨晚上睡得不好,也许是第一次见识这么弯曲的山路,母亲吐了,我也吐了。昏昏沉沉地抵达明溪已过了午饭时分。尽管饥肠辘辘,但晕车使我们没了胃口。山高岭峻是我对明溪的认识。

午饭后继续乘车,一路前来的下放干部开始拆分,分散到各个村落安置。汽车到达盖洋公社温庄大队时,只剩下我们家和另外一户。被告知汽车只能到达这里,再往前走需要步行。还要往前走?父亲一愣。行李被搁置在一间空房子里暂存,带上被褥等必需品,由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挑夫挑走并带路。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地主富农分子,以此惩罚,劳动改造。相比前天傍晚敲锣打鼓的送行场面,这里的冷清让人真感到冷。到达一个叫白岚大队的地方,已是掌灯时分,却没有电灯,用松油枝片点燃照明。这里还不是我们的安置点,天黑了,休息一晚,明天继续前行才到白叶村——白岚大队管辖下的一个自然村。穷乡僻壤是我对白叶村抹不去的印象。

较之我们这趟采风,坐大巴从福州出发,4个多小时就到了明溪。福建省2015年年底就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路网密度、人均密度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在回忆和感慨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但心中的疑问一直未解。

第二天在前往白叶村的路上,我问县委宣传部的同志,为什么将白叶村列为参观点?告知因为那里有条状元街。

状元街?从未听说。转而一想,不难理解,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对于白叶村的历史文化,当地乡贤即便了解,也讳莫如深,怎敢提及一二?

走进白叶村,不仅拾起儿时的记忆,而且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我们对于生活过的乡村了解得太少,理解得也太肤浅。三年的乡村生活,在我的人生中虽然短暂,却有难以割舍的情感。一个人不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他的记忆中都有一个乡村。或远或近,若即若离,或直接或间接,心中大抵都离不开对那一方乡土的牵连,乃至成为精神寄寓所和灵魂栖息地。乡村在中国人的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乡村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举足轻重的。

白叶村是北宋乾德年间(963-968)余兴祖从江西迁居至此所创,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一条古驿道(又说是官道)从村子里穿过。据县志记载,白叶村历史上出过4个举人、10个贡生,其中3个举人、6个岁贡出在乾隆年间。因此,乾隆皇帝赐有一条“进士街”和一座进士牌坊。为谢龙恩,但凡文武百官路经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如此备受尊崇的进士街,在斗转星移、时序更迭中渐被冷落,甚至遗忘。进士牌坊已不复存在,进士街却因七组功名碑的基座而遗存。细细辨认,当年功名者的名字和年代依稀可见。当时代发出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时,人们才进一步认识到乡村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这也是明溪县将白叶村隆重地推介给采风团一行的根本原因。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崇尚功名的社会。小小的白叶村,10个贡生有9个出在清朝。贡生是从未中举的秀才中选拔产生的,被送入京师国子监深造,以待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或直接由吏部选官。故民间也将贡生尊称为进士。为了敬宗睦族、崇文兴贤、教化子孙,余氏后裔先后建有任贤公祠和闻远公祠。任贤公祠保存着从清朝到民国的考试捷报,彰显着文脉流芳。闻远公祠现为余氏祖祠,内供奉着十世祖的牌位,慎终追远。

面对砖墙石铺、三进大厝的任贤公祠和飞檐翘角、宛如官帽的闻远公祠,老支书余其明娓娓道来。这里的一砖一瓦,富有传奇色彩。先人们是多么重视乡村根脉的维护,祠堂是同姓家族祭祖的地方,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场所。有祠堂在,这个村庄的文脉就在;有祠堂在,这个村庄的灵魂就在。

在选题的对接会上,白叶村与其他村庄一起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典范被列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不只是那里留下我年少时的记忆,更想通过这次采写进一步地认识乡村。

第二天,我再度走进白叶村,走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省级传统古村落,走进青山环抱、绿水回流的省级生态村。

我发现它变了,一条硬化的村级公路,即便是大巴也可以直达村口。这得益于前两年村村通公路工程,福建省因此而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一块偌大的巨石,上刻有“美丽库区移民示范村”,这些年,白叶村争取到库区资金扶持项目,先后投入67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目睹交通的变化,心生感慨,想起往事。与我们一家下放在一个村的舒阿姨,因为高度近视,每当雨天路滑,在山路下坡时,她都要下蹲移步,双手置在臀部后,以防滑倒不测。要致富,先修路。如今一座水泥桥连接了城岚溪两岸,也大大方便了乡村与外部的联系。白叶村的农家子弟就从这座桥、这条路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

白叶村的变化还在于居住环境上。在村口有一个配有健身器材的移民文化公园,一栋功能齐全的移民文化活动中心。城岚溪张开双臂,拥抱白叶村,得风水之先,村里人开辟了一条760米的河滨路,佐以造型美观的路灯,整洁清爽。道路两旁种有红叶石楠、红花檵木、桂花树、栀子花、木槿花、杜鵑花等苗木,摇曳多姿,真正实现了净化、亮化、绿化和香花。村主任余家廉自豪地告诉我,一条河滨路建起来后,不只是改善居住环境,而且吸引了在外经商、打工的乡亲回乡盖房子,不然,他们就会在县城关买房子。一条短短的河滨路宛如长长的绳索,在维系乡情的同时,白叶村也由此嬗变扩大。

当然,白叶村也有没有变化的。置身于村内环顾四周,明显感到青山郁郁葱葱,比我记忆中似乎还要茂密。尤其祖祠背后的月亮山,是一片千年古树林,竹林茂密,树木森郁,我视之为白叶村的风水林。我们坐在村尾的一座凉亭里采访,时过夏至,清风徐来,倍觉清爽。在白叶村,让我愈加感受到中央下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的意义。怎样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仅就发展乡村旅游而言,也不能停留在过去简单的观光游层次和低层次服务上,旅游业态应向休闲养心、康体养生升级。

我欣慰的是,当人居环境有了改善后,白叶村开始对传统文化挖掘整理。2015年筹款20万元,对一条进士街和两座公祠进行了修缮,留住古韵遗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留住乡愁,是赓续先贤前辈的集体记忆;振兴乡村,是守护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根柢。

追求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呢?面对我的提问,余家廉说,他们已从交通部门了解到,省道联六线即将开工,规划会经过白叶,这样白叶到泰宁只有62千米,届时将形成一个大的旅游圈,这对于白叶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一个带动。

白叶村不大却与三县交界,一如明溪县,除了尤溪、大田,还与9个县市区接壤。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明溪发展史前人类乐园、闽学鼻祖故里、紅色文化圣地、生态休闲侨乡的旅游业,前景看好。

白叶村已在村尾辟出一片空地,拟商业性开发。比如发展农家乐、停车场等。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更改变了农民的视野和格局。这才是最大的变化,最可喜的变化!

窥一斑见全豹。白叶村通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留住乡愁发展路径一步步来建设美丽乡村,是明溪县的一个缩影。明溪县有88个行政村,目前已有42个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围绕“五清楚、两特色、一机制”,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房整治、农村改厕等环境整治,坚持从规划引领、乡村主体、机制保障三方面扎实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还特地寻访了当年居住过的二层杉木搭建的老房子,面对老屋,伫立良久,勾起时移事往的感伤与怀念之情。近50年,时光宛若在此滞留,房屋依在,父母却已离世;房屋废弃不再住人,房门紧闭,似乎在等待故人的叩开……

由老房子想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白叶村人均年收入已达12000多元,每家每户几乎都盖有独门独栋的新房子,这是富裕起来的农民过上好日子的见证。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白叶村于2015年11月获评省级传统古村落之后,随后着手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的申报,一旦评上,将会有更大的资金支持。但有关部门在评审时,通过航拍发现,新房子占比过高,不符合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的申报条件。陪同我前去的明溪县住建局罗九根副局长告知,这种情况在毗邻的衢地村也碰到过。

衢地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共有吴志琼、吴钟、吴代金等十余人名字收入《福建通志》。获生源、廪生、贡生、监生等功名者120多人。现留存祠堂较完整的分别有:青山公祠、云衢公祠、蟠衢公祠。其中云衢公祠是明溪县规模最大、修缮最好的祠堂,占地面积达800多平方米。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投入85万元重新翻修云衢公祠。

美丽乡村建设当然不能只建一个祠堂,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衢地村先后投入16万元完善污水及雨水处理工程,投入82万元全面硬化并美化村道,投入40多万元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休闲式水保公园,投入21万元建成休闲鱼塘及长廊,投入80万元建成环村河堤及跨河桥梁护栏……衢地村变漂亮了,但两次申报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均未获得通过。作为住建部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管部门,也是传统古村落的评选牵头单位。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悖论现象,罗九根也觉得无奈。

同行采风的作家发现,白叶村里见不到一个小孩。第二天我求证,余其明说,村里已经没有小学了,孩子去县里、乡里读书。一个读书郎,至少要有一个大人陪读。白叶村原有完小,2001年才通过“两基验收”,可惜,没两年就拆点并校了。村子变得整洁,却比以前更安静了!

白叶村归来,我从余家廉的微信上看到,一批厦门小学的学生来到白叶村夏令营。我有些好奇,孩子们为何来这个偏远而安静的村子?他们一定是来寻找一些什么吧?寻找城市里没有的山野气息,寻找村子里的文气和历史?或许都有。这终究是好事儿,当村里孩子都到城里去时,城里的孩子们开始来到这里。

责任编辑陈美者

猜你喜欢
古村落
《上下阳古村落》《杨家堂村口》
浅议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乡土文化复兴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慎章翔:探寻古村落的振兴模式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扎囊江南古村落地名考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走出一条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和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