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2019-08-07 07:36王红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辽宁沈阳11004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4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神经

王红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辽宁 沈阳 110041)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和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以本院住院治疗的1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介入神经肌肉电刺激,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患者的生活功能、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腕手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40.11±15.71)分、(44.85±24.80)分和(7.41±5.74)分,治疗后三者的评分分别为(75.22±23.28)分、(72.58±25.85)分和(22.33±6.55)分;对照组在治疗前,患者的生活功能、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腕手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39.22±15.08)分、(44.08±26.22)分和(7.73±6.22)分,治疗后三者的评分分别为(52.26±22.21)分、(54.88±25.28)分和(15.48±7.24)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康复后,患者的生活功能、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腕手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康复训练基础上介入神经肌肉电刺激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临床中,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其产生的并发症多表现为肢体瘫痪偏瘫患者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和压力,也对患者自身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本文对本院住院治疗的1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情况进行策略分析,并深入研究和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8月住院治疗的1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82例。观察组:男46例,女36例,年龄36~71岁,平均(55.7±5.9)岁,病种:42例脑出血,40例脑梗死,偏瘫侧:52例左侧,30例右侧,Brunnstrom分期:34例Ⅰ级,36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对照组:男48例,女34例,年龄37~72岁,平均(56.8±5.3)岁,病种:44例脑出血,38例脑梗死,偏瘫侧:50例左侧,32例右侧,Brunnstrom分期:32例Ⅰ级,28例Ⅱ级,16例Ⅲ级,6例Ⅳ级。运用整理和分析统计学手段,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偏瘫侧等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介入神经肌肉电刺激,包括功能训练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法。

1.2.1 常规的康复训练。①早期患者:为避免造成患者出现上肢屈曲、足下垂内翻、下肢伸展等现象,康复人员需保证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此外,为保证患者关节活动需训练患者被动运动,如肩胛带练习,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并经常为患者的健侧和患侧进行翻身练习。②恢复期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桥式练习,坐位、站位平衡训练等,帮助患者进行生活能力的练习,如穿、脱衣服,进食、如厕、走路等。

1.2.2 神经肌肉电刺激法。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在对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和辅助主动运动时使用CS-210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当患者的患肢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时采用联合双向直角脉冲和双向振荡的脉冲波形进行介入神经肌肉电刺激,设置脉冲宽度58~450µs,频率1~250Hz,选取P1程序每周5min;若采用低频的双向直角脉冲(1~50Hz),刺激时间为20min。当患者的运动功能处于BrunnstromⅠ期时,仪器的电极置于上、下肢伸肌群,刺激强度为可使患侧上肢屈肘,下肢伸膝;当患者的运动功能处于BrunnstromⅡ-Ⅲ期时,仪器的电极置于痉挛肌的拮抗肌,若患者的肱二头肌张力增高,则将电极置于三角肌、肱三头肌上,刺激强度为可使患侧上肢外展、屈肘,下肢伸膝。若患者的肱四头肌张力增高,可把电极置于于胭绳肌上,刺激强度为可使患侧下肢有屈膝动作;当患者的运动功能在BrunnstromⅣ期时,仪器的电极置于前臂伸肌群,下肢置于胫前肌、第三腓骨肌处,刺激强度为可使患侧上肢有腕背伸,下肢有踝背屈和外翻运动。上述治疗过程持续2个月,1次/d,1次20min。当患者存在发热的情况需暂停治疗,待恢复后继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运动功能评定。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量表[2]进行,并将腕手功能进行单独评价,得分与上肢功能及腕手功能呈正比,即分数越高,上肢及腕手功能恢复越好。

1.3.2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3],得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比,即分数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好。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别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取采用SPSS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后,患者的生活功能、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腕手运动功能评分均上升幅度明显,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比较(±s)

?

3. 讨论

大量的实践证明[4],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通过反复的刺激才可以实现完成神经元结果和功能的重组,重新获得病损而丧失的功能,常规的康复训练具有促进和活化神经发育作用,但是效果不显著,当介入神经肌肉电刺激时效果更佳,这是因为在BrunnstromⅠ期时,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明显提高患者肌肉的张力,促进关节的有效活动;在BrunnstromⅡ-Ⅲ期时,神经肌肉电刺激可调节患者的主动肌群和拮抗肌群,促进肢体的运动;在BrunnstromⅣ期时,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刺激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实现运动功能的重塑或再造[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1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功能、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腕手运动评分基本一致,在治疗后,患者的三者评分均有所上升,但是由于两组所采用的康复训练方法的差异,导致评分的变动幅度有所不同,即观察组患者的生活功能、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腕手运动功能评分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明显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