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公式教学探讨

2019-08-07 01:05刘华方晓峰景慧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刘华 方晓峰 景慧丽

【摘要】格林公式是多元函数积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其理论意义及使用价值都值得关注.本文采用“内容分解—分层推进—协作探究”的教学策略构建格林公式,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格林公式;协作探究;创新能力

1825年,英国数学家格林个人出版了一本数学小册子——《数学分析在电磁学中的应用》,在这本小册子中最早出现了格林公式.由此可见,其产生的背景是电磁学,但学员对电磁学这一物理背景并不熟悉.如果通过物理背景讲述格林公式的建立,在背景知识的讲解上会浪费不少时间,而且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本文将从几何的角度,基于学员目前的知识结构,从学员熟悉的问题出发建立格林公式.

一、格林公式教学设计现状

关于格林公式教学大家关注的也比较多,梳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种就是按照《高等数学》教材上的思路,由一元函数积分学中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推广到多元函数积分学,直接给出公式然后进行证明.这种教学思路对学员来讲难以理解,从一元到多元的推广并不是那么自然,有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这种类比推广并不像二元向多元推广那么容易接受.

另一种是采用猜想、验证的思路让学员体验格林公式的建立过程.无疑猜想、验证是数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对格林公式而言并不是那么适合.这种猜想、验证是按照特殊到一般的总体思路,让学员去猜想格林公式的具体形式,然后再证明.但格林公式中被积函数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从特殊的情况很难猜想到公式的具体形式.不少教员在设计这个猜想环节时都很牵强,更像是已知结果而猜想结果.

二、探究式格林公式教学设计

为使学员清楚格林公式的来龙去脉,让学员参与到格林公式的建立过程中,通过协同探究让学员逐步发现、建立格林公式,体会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

(一)格林公式中两类积分积分区域之间关系探究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思路,从二重积分积分区域的特殊情形出发进行探讨.问题出发点为学员熟悉的几何问题—平面区域的面积,具体问题如下:求平面区域D(如图1所示)的面积,其中D既是X-型区域又是Y-型区域.

三、结束语

采用“内容分解—分层推进—协作探究”的教学策略实施格林公式教学,能让学员体会到数学公式的建立过程,培养学员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员的探索意识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升学员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薛莲,李洵.格林公式的研究性教学尝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1):137-139.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