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区域逆温层特征分析

2019-08-07 02:02容娜徐梓杰
科技视界 2019年17期
关键词:逆温层

容娜 徐梓杰

【摘 要】通過对克拉玛依区2010年4月~2017年12月L波段探空资料中逆温层的提取,得出我区逆温层结构的特征:(1)我区逆温层的年总日数呈“增加-减少-增加”的波状变化,表现为准三年周期的变化现象。早间(08时)出现的逆温日数约是晚间(20时)的1.7倍。(2)我区逆温层存在明显的月分布差异。在12~2月我区常年受逆温层控制,从3月开始,晚间出现的逆温日数明显减少,傍晚时大气底层的增温大大减少了辐射逆温的干扰性。6~7月为逆温层明显变化的时期,说明这两个月中大气底层多为非稳定层结,天气也较复杂多变。从10月起,晚间逆温日数逐渐增多。(3)我区逆温层中厚度和强度呈反相关性,这在冬、夏两季最为明显,表现为冬季时逆温层多呈厚度较厚、逆温强度较小的稳定状态,而在夏季为厚度薄、逆温强度大的特点,春、秋两季逆温厚度相近。所以夏季逆温层内储存的热力能量有利于局地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4)春夏秋三季逆温层中,层结表现为上暖下冷、上干下湿型,这种结构易形成对流不稳定层结。但冬季逆温层常呈上暖下冷、上湿下干型,即逆温与逆湿同时存在,加强了逆温层的稳定性,为我区冬季持续性阴雾天气的维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5)冬季我区逆温层底盛行东北风,明显区别于其他季节。一年中只有冬季在底层存在明显的西南风,这可能与我区阴雾天气存在联系。冬季逆温层内风速很小,有利于逆温层垂直结构的稳定维持,较稳定的层结结构也阻挡了高空冷空气直接到达地面影响我区。而夏季逆温层顶风向较为杂乱,这可能是受到局地对流天气的影响。

【关键词】逆温层;L波段探空资料;逆湿;维持机制

中图分类号: P425.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7-0001-004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7.001

猜你喜欢
逆温层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逆温层特征及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黄河源地区近地面逆温层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2018-2019年冬半年德州市生态环境条件分析评估
近十年湿度、边界层及逆温层与霾的长期变化特征的关系研究
郸城县2012年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芒市机场两次辐射雾过程的对比分析
四川盆地逆温层特征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雾霾产生的根源
雾霾成因及扩散中的流体力学问题研究
青岛逆温层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