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出水瓷器鉴赏

2019-08-08 02:44李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1期
关键词:磁州窑元代鉴别

李乐

摘 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的打捞是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者第一次独立完成的水下考古工作,在我国水下考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水下考古工作所打捞的瓷器有相当一部分收藏于葫芦岛博物馆,为元代磁州窑瓷器。文章展示了部分葫芦岛博物馆陈列的出水瓷器供读者欣赏,并探讨元代磁州窑器的特点,分析古瓷与新瓷的鉴别方法。

关键词:绥中三道岗;沉船;元代;磁州窑;鉴别

1 背景

几百年前的一天,一艘载满货物的商船从中国某个港口出发,开始了漫长的航海之路。突然,海面上掀起大风,紧接着是狂风暴雨,船员们还没有来得及采取任何措施就与这艘大船一起消失于茫茫大海深处。1991年7月的一天,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三道岗海域,几名渔民在打捞作业时意外地打捞出一批古代的瓷器,渔民随即向当地文物管理所报告。经过初步鉴定,该管理所认为这是元代的文物,于是立即向上级汇报。同年10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學研究室的考古人员受国家文物局委派进驻绥中,在渔民们打捞出瓷器的地点进行一次水下调查。短时间内,他们共采集各种遗物39件,其中3件是完整的瓷器标本,与当地渔民打捞出水的器物完全一致,1件疑为船板的木质标本经碳十四测定后,与打捞到的瓷器一样均为元代的。据此,初步推断三道岗是一处元代沉船遗址,出水的瓷器为元代磁州窑系。1992—1997年,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组织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先后进行了五次正式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出水瓷器标本共599件。200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将其中的269件瓷器标本拨交给葫芦岛博物馆。与此同时,葫芦岛博物馆还征集一部分出水瓷器,这批元代瓷器造型精美。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磁州窑由此得名。但是,磁州窑名字的出现时间较晚,20世纪初由一位专门研究中国陶瓷的英国专家霍布逊命名。第一个关于磁州窑的明确记载在明朝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历史上磁州位于河北和河南的边界,曾属河南,后来被划分为河北,就是今天的河北磁县。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北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的生产进入最盛期,产量增大,产品种类丰富多彩,各种装饰技法最为精湛且别具特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窑场。自北宋起,磁州窑也生产过供宫廷贵族使用的用品,但主要还是生产满足百姓需求的民间瓷器为主。因此,与官窑相比较,政治及王朝更迭对磁州窑的影响较小。

元代磁州窑民间窑场生产的瓷器主要以盘、碗、罐、瓶为主,兼有瓷枕和玩具。瓷器胎质坚细,因瓷土中含少量杂质成分,故胎呈灰白色或灰褐色。器表施白色化妆土罩透明釉,故釉色白中泛黄,器里一般不挂釉,釉下绘黑色或褐色花纹。磁州窑常以黑白对比的风格,表现出与我国其他名窑不同的美,展现出其雄健豪放的装饰风格。磁州窑装饰颜料使用的是当地出产的一种含铁颜料,烧成后的瓷器花纹也被称为铁彩。绘制花纹的方法有绘画、划花、剔花等,花纹图样复杂,以卷叶纹、缠枝牡丹纹、水波纹、花卉禽鸟纹居多,此外还有民间故事题材,或在器物上写诗、词、曲等文字,生活色彩浓郁。总体来说,元代磁州窑器线条流畅、构图洒脱。元朝人的性格粗犷豪放,所以元代磁州窑器也具有这种风格,造型大、淳朴、敦厚,装饰布局不重细节,有粗犷、雄健之风。

2 三道岗元代沉船出水经典瓷器鉴赏

白釉铁彩龙凤纹罐 高32厘米,口径18.6厘米,底径11.5厘米。储酒瓷器,该器物直口平唇,广肩斜腹,圈足。胎呈黄白色,瓷化程度较高,除圈足内壁外,整个器物内外皆挂白釉。有细小开片,由于海水的长时间侵蚀,器身的个别处釉已脱落。颈、肩、底部各施三周酱釉弦纹,将图案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以网格纹为地,饰四组缠枝牡丹;下一部分为两个对称的菱形开光,其外施草叶和牡丹图案,开光内一为云龙图,一为云凤图(图1)。图案线条流畅,构图完美,为元代瓷器中的精品。

白釉褐彩花卉纹小罐 口径8.7厘米,底径6.5厘米,高10.9厘米。圆唇,直口,矮颈,弧肩,上腹鼓,下腹斜内收,足底深挖。肩部饰三道弦纹,腹部二菱形开光内绘缠枝花卉,开光之间绘草叶纹,近底处绘一道粗弦纹(图2)。

白釉铁彩鱼藻纹盆 高12.9厘米,口径38.8厘米,底径18厘米。器形较大,宽沿外折,斜直腹,平底,外底面边缘留一圈宽带,中心处浅挖,胎体厚重,胎色白中闪灰。器内胎表施白中闪黄的化妆土,外罩透明釉,器外化妆土及透明釉。釉层仅施至口沿下,外腹施酱黑釉,两者之间有一窄带状露胎无釉,酱黑釉上缘较整齐,下缘不齐,釉有垂流现象,器外近底处及外底面无釉露胎。盆内釉下用酱褐色绘草叶连点、水波、鱼藻及草叶纹(图3)。鱼的图案出现在陶瓷器最早是在原始彩陶上,以后被各代沿用,直到近现代,鱼仍是民间陶瓷上的重要装饰题材之一,被赋予吉祥之意。

白釉梅瓶 口径4.5厘米,腹径11.3厘米,底径8.8厘米,高23.5厘米。小圆唇外卷,矮颈,丰肩,腹微鼓,下腹斜直内收,底口微敞,凹底深挖,足缘面平。口沿处施酱釉,釉线处有流釉痕,并有酱釉滴于肩部。其余部分为白化妆土罩透明釉,釉下常见白色化妆土不匀而露出深灰色胎,釉面有冰裂纹,底足部露胎,内腹无釉(图4)。

黑釉兔毫斑碗 高9.1厘米,口径14.9厘米。敞口,圆唇,斜弧腹,凹圜底,矮圈足,足外缘斜削,足心鼓起,有乳突状割坯痕。胎体较厚,碗内及外腹上部施酱黑釉,下腹至底露胎。碗内壁施向口沿呈放射状分布的两层红黄色兔毫斑纹饰,外底及足部露胎(图5)。兔毫斑碗又名兔毫盏,是民间喝茶、斗茶之用。斗茶兴起于中国唐代,称为“茗战”,宋朝称作“斗茶”,是一种民风民俗,元代沿用,这种习俗延续到民国。斗茶为二人或多人共斗,主要是斗两方面: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茶色贵白,似青白胜黄白;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这种深色的茶盏保温性好,导热慢,对饮茶有很大好处。

猜你喜欢
磁州窑元代鉴别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利用溶解性表,提高学生在酸、碱、盐等物质鉴别中的能力
显微技术在牛黄清心丸(局方)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雪霁里的故事》
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
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