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会建筑中的大国技艺与东方神韵

2019-08-09 01:51
大学生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国馆世园梯田

编者按: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不仅是一场园艺的盛宴,更是一场美轮美奂的建筑景观盛宴。无论是世园会的主要场馆,还是世园十二景,世园会里的建筑通过中国建筑的“形”和“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筑的东方意境之美。

本刊特邀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胡映东老师,为我们讲解具有东方意境的建筑背后,有哪些门道。

提起世园会建筑,大家最为熟知的便是标志性建筑中国馆。它不仅金玉其外,更内涵深藏,我将从“形、技、境”三个层次,讲讲中国馆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大国技艺和东方意境。

温润如意,寓意国泰民安。中国馆取意“锦绣·如意”,如一柄温润的如意,舒展于青山绿水之间,呈现了“锦绣园艺情,如意中国梦”的设计理念。

我国最早的建筑诗《诗经·小雅·斯干》中,用诗句“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来形容中国古建筑屋顶微微翘起,像鸟儿展翅一样轻盈。中国馆的设计师崔恺院士说,中国馆的设计从中得到启发,用现代钢结构与玻璃幕墙相结合,借鉴斗拱、榫卯之古法意向,数万根金属梁柱拼接而成的金色超大型双曲面钢屋顶,制作出气势宏大的金顶与飞檐翘角的轮廓。整栋建筑取传统建筑屋顶之神韵,再现中华传统建构之灵动,去繁就简,犹如《老子·道德经》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中国馆是覆土建筑,所谓覆土建筑,是指覆盖土下有建筑。

覆土建筑源于华夏文明初期以窑洞为代表的的朴素自然观,具有古人用生土营造建筑的历史痕迹,远早于现代生态文明时代的建筑营造方式和风格。

由于土壤容重较大,隔绝和蓄热能力好,延緩了温湿度等外界气候变化对地表以下建筑内部环境的影响,还能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设计师们效仿先人,将大部分展厅覆盖在梯田之下,梯田上种植的农耕作物和观赏植物,减少建筑对园林的干扰,与大地景观融为一体。地面建筑形似一柄如意,坐落于东西两侧人工营造的14万立方米的五彩梯田间;大部分建筑空间置于梯田之下,利用覆土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的采暖与降温能耗。

覆土设计手法充分体现中国馆“在自然怀抱中,筑一座山,营一片田,育一方锦绣”的初心,以及顺应山形水势,对生态本着最小干预的原则。

时值盛夏,参观场馆的游客比肩接踵,如何节约能源,又能减少人在建筑室内中胸闷气短之感?中国馆采用地道风理论,利用土壤储热性能为新鲜空气进行夏季预冷和冬季预热,有效地降低了空调系统能耗。中国馆在五彩梯田中设有一座半径约16米的下沉水苑,室外自然空气从水苑两侧隐蔽着的4个地道风入口被吸入地道,在与土壤发生充分的热交换(夏季降温、冬季升温)后再输送进入空调系统或室内,减少空调的使用。

建筑物是能耗大户,应用无污染、可再生、低成本的新能源是中国能源利用的趋势。中国馆和国际馆等主要场馆均采用了光能吸收和发电效率较高的新型光伏发电材料,比如中国馆在钢结构屋盖上安装有1024块光伏玻璃,用于建筑室内照明和动力等。

设计师们还利用收集雨水,打造生态微循环。在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回收处理后的雨水用以灌溉梯田,如此精巧的生态微循环打造了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责任编辑:徐玲玲

猜你喜欢
中国馆世园梯田
果树在园林景现中的应用——基于北京世园会百果园景现建设的思考
《山区修梯田》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现场
秀美梯田
梯田之恋
从江加榜梯田
世园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研究——暨对2019北京世园会的启示
2014柏林轨道展“中国馆”及“中国馆日”系列活动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小八腊子游中国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