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道路“黑化”工程管理

2019-08-10 06:45秦泰
价值工程 2019年17期
关键词:黑化质量监管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日益加快,中心城区的道路因修建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交通任务繁重等问题,导致市民居家环境和出行受到严重影响,原有中心城区道路已符合现代化城市功能要求。但是,在道路“黑化”整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如工期长、施工质量差等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对道路“黑化”整治工程进行浅析如何确保道路“黑化”达到预期效果。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urban construction is also accelerating. The roads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have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old age, low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heavy traffic tasks. It has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city function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blackening" the road, there have also been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poor construction quality. For these problems, the urban center of Chengdu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how to ensure that the road "blackening" achieves the desired results.

關键词:城区道路;质量监管;管理措施;黑化工程

Key words: urban road;quality supervision;management measures;blackening project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7-0049-04

0  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日益加快,中心城区的道路因修建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交通任务繁重、地下管线老化、地下空间布局不合理,道路破损严重,市民居家环境和出行受到严重影响,原有中心城区道路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功能要求。地方政府加大市政建设力度,对城区内既有道路进行提档升级,将原混凝土路面改造为沥青砼路面,同时通过统筹协调,将街面设施和地下管线一并纳入改造范畴,不仅美化了市容市貌,提升了老城区居住环境,还使市民的安全出行得到了保障。但是,在道路“黑化”整治的过程中,如何确保道路“黑化”达到预期效果,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对道路“黑化”整治工程进行浅析。

1  城区道路“黑化”工程难点及存在问题

成都市中心城区原有道路现状以日常养护维修手段已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需对其进行根本性的提档升级,但城市中心城区道路“黑化”是一个系统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街道狭窄,施工机械摆放不开,对交通的影响特别大;人员居住密度大,多为临街居住,施工过程中,需破板、浇筑混凝土和铺筑沥青砼等,噪音污染较大,局部还存在扬尘,对市民出行和生活造成不便;人行道改造或占用人行道,又对街面商家经营造成影响。因经验不足,监管制度不健全,成都市道路“黑化”的早期阶段,从设计到实施中都存在一些需要统筹解决问题。

1.1 道路“黑化”工程整体考虑不周全

道路管理部门是“黑化”工程的建设主体,在道路“黑化”改造需求和改造后的使用上,往往只将重点放在改善路面现状,故而在设计时忽略了地下管网,如燃气、自来水、雨污水管网年久失修所带来的道路病害;忽略了街面设施,如交通、天网、路灯等设施升级预埋管线对道路的破坏;忽略了市区老旧电杆线路、通信等空中“蜘蛛网”对街面的视觉影响,没对其下地处理等。道路“黑化”提档升级改造时应一并考虑,一并统筹,进行整体同步提升,避免因以后重复施工,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和整体效果。但上述问题涉及不同权属单位和不同管理部门,协调难度较大,导致道路“黑化”工程存在瑕疵。

1.2 道路“黑化”工程招标结果不理想

道路“黑化”严格来说属于道路维护项目,有些道路管理部门按照属地分块,将原本一个区内的“黑化”工程分为多个包件,将本来资金投入不大的项目划分后再分别进行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招标,又因招投标经验不足,导致“黑化”工程从设计招标开始就存在一定问题。

1.2.1 “黑化”工程设计存在缺陷。在设计招标方面,一些长期从事道路设计且技术雄厚的优秀设计单位没有参与招投标,道路“黑化”又是一个新课题,参与的设计单位往往并未真正深入研究,对“黑化”的关键工序认识不清或设计时采取的措施不当,导致一些“黑化”工程设计规标准不统一,设计内容不严密,存在设计缺陷。

1.2.2 施工单位能力参差不齐。在施工招标方面,因各区管理部门制定招标文件不严谨,对应标单位要求达到的条件设置不合理,现有招标又多为低价中标,中标单位对城内施工的难度估计不足,从事城市道路施工的经验不丰富,安全文明措施投入不够,现场管理混乱,对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较大。因道路“黑化”沥青砼铺筑专业化要求较高,中标单位往往自身又不具备沥青砼施工的条件,需要进行专业分包,这也造成了项目管理难度增大,工程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如何加强施工队伍的管控也是黑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3 质量监管制度需要完善

在道路“黑化”实施初期,质量监督制度还不完善,中心城各区大部分没有引入工程监理,即使有各别区引入了工程监理,但所招的监理单位监管水平不到位,再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投入有限,自身技术水平较低,施工项目现场又多点开工,导致工程管理不全面,不细致,不及时,道路“黑化”就必然出现一定的质量问题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问题。

1.4 城区道路施工难度大

①施工期间干扰大。城区内大部分道路都不允许断道封闭打围施工,白天需要开放交通,夜间又不能扰民,这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分段作业,在做到施工进度有序推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边市民生活的影响。同时,由于城市道路交通量繁重,尤其是成都城市道路交通较为拥挤,在城市道路“黑化”过程中,不能做到中断交通进行施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施工场地和施工作业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城市道路“黑化”的施工速度。因此,在城市道路“黑化”工程中,应结合成都道路特点,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特点,综合考虑,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组织,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将混凝土沥青路面的施工,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划分到不同的施工步骤中去,提高施工场地的利用率,降低并缩小对城市道路的占用面积和影响范围。

②道路基础处理养护时间紧。城区道路“黑化”的基础处理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对于现有的混凝土城市道路,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升级改造,对于基础部分的处理一般可以根据原有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状态合理选择处理方式和施工方法。对于原有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破碎严重,可利用的程度较低时,一般采取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破除原破损砼板块,对松散基础进行换填、压实后再新浇筑路面砼;对于路面混凝土的整体性较好,但是在混凝土路面下存在部分地段的脱空和空洞,但是混凝土路面板整体性较好,没有裂缝和分裂成块,在这种工况下,一种是对完好的原砼路面进行压浆处理,消除地下空洞增强基础承载力。这两种施工方法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利用原有的路面结构和基础部分,节约了大量的工程投资,但是,这两种方式都面临白天开放交通,对板块养护形成扰动,基础局部处理后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

③地下管线多,交叉作业多。对于成都市的一些老旧道路来说,地下管网的埋设浅,地下管线的设计图纸和位置资料不全,甚至完全缺失,导致在城市道路施工中需要开挖施工时常常会因权属部门不同,实施单位不同,经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仅影响工期,还使道路基础的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道路地下的管线复杂交错的状况如图1所示。

④成都市道路沥青混凝土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和施工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合理。项目建设周期长,施工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参与工种多、施工人员多,使用材料多、数量大,使得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和施工管理工作难度大、要求高。目前,我国的道路沥青混凝土工程项目多为重点审查项目,竣工结算成本控制和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工作十分严格,但实际操作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尤其是项目部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工作认识不足、经济观念不够,对市政工程项目事前预控、事中管控力度不强,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在事前并没有认真研究分析成本控制计划,施工中对成本的控制主要依靠自身的工程经验。在市政工程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致使成本目标在制定、实施环节均出现较大的问题。

⑤道路沥青混凝土工程项目的材料数量和种类均较为庞大,而且道路沥青混凝土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人员和具体的工人没有成本意识,造成大量材料浪费。还有部分材料由于施工中没有采取规定的防护和保存措施,致使材料不能符合正常使用要求。导致成本与施工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合理。另外由于施工周期长,在施工周期中由于市场价格波动等不可预见性的成本,导致的不可预见成本控制工作,很多市政工程施工企业不够重视。在施工中根据边用边改,随时变更等现象,没有合理的规划布局,忽视了市政工程中的不可预见的成本控制工作。

2  道路“黑化”工程采取的管理措施

2.1 创新方式,统筹考虑

城市管理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管理,要完成一条道路的“黑化”,不仅仅只是对路面进行黑化,而是要对路面以下的地下管网,路面的附属设施一并进行整体的综合考虑,同时结合街区文化内涵进行统筹设计。在改造道路通行质量时,还要完善道路附属设施,不能立刻完善的,也要做好管线的预留和预埋。对陈旧的地下管网,要利用道路“黑化”契机,一并进行地下管网升级和遗留问题整治,这样才能真正将城区市容市貌提档升级。

2.2 统一设计,分区域打造特色亮点

在招标阶段,可以将不同级别、不同特色的道路“黑化”工程分几个包件,一个属地大区内的几个“黑化”包件作为一个标的来招标,这样才能够吸引专业的优秀的市政设计单位、市政监理单位、市政施工单位参与投标。同时,应在设计上做到整体设计高标准,引入文化元素,分区域打造人文特色街区,并对街面设施进行改造。在工程监理上严格要求,在施工实施上专业保障,这样整个“黑化”工程才能保证质量,突显亮点。

2.3 统籌协调,强化监督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成都市城管委牵头对我市的道路“黑化”进行了统筹协调,邀请市建委、公安交管部门,并招集电力、园林、路灯、排水、管线等单位及各区道路管理部门对“黑化”需求召开专门会议,把各方需求在设计之初就涵盖进来。各区的“黑化”的设计方案出来后,城管委又组织专家及各相关方对方案进行评审,从设计上就对“黑化”的质量标准进行严格要求。通过发文,要求各区对“黑化”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并引入第三方检测单位,加强对项目主要材料、隐蔽工程和实体质量的检测。同时,城管委还主动将“黑化”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职能承担下来,责成市道桥处成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对中心城各区“黑化”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和现场文明施工的监督,工程完工后,还参与并监督工程的竣工验收,以此确保各区道路“黑化”能高效优质地完成。

2.4 强化处治工艺,推广新材料、新技术

2.4.1 抓住关键工序,加强基础处理。板块处理是道路“黑化”成功的关键,成都市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不合符质量要求的破损板块采用C40砼换板,对未进行换板处理的旧板块全部进行钻孔注浆,并对所有板块进行脱空检测,要求合格率达到100%。对板块伸缩缝进行清缝灌缝处理后,铺贴防裂卷材防止裂缝反射,有条件的也可以再加铺一层应力吸收层对裂缝的反射进行双层防护。

2.4.2 提高路面等级,采用多种形式的沥青砼面层。为了提高“黑化”路面沥青砼的耐用性和舒适度,除了面层沥青必须采用SBS改性沥青外,对于主要道路的上面层要求铺筑SMA沥青玛蹄脂;为了使道路起到快速排水的作用,防止下雨对行车的影响,具有排水降噪功能的OGFC大孔隙排水沥青路面也在道路“黑化”的过程中得到逐步推广,在道路面层的选择上,也可以将两者结合。对局部路段,如道路交叉口,转弯掉头处可等采用SMA路面,道路正线采用OGFC路面,这样既达到排水要求,又增加路口转弯抗剪能力。

2.4.3 确保道路行车舒适安全,换安新型检查井盖

旧井盖易丢失、易响动,井周也易发生沉降。井盖丢失会造成行车的安全事故,井盖响动会影响周围市民的生活,而井周沉降会降低行车舒适感。在道路“黑化”中,对井盖进行了全面提升,更换成防盗、防响动、防沉降的“三防”新型检查井盖。为保证质量,要求“三防”井盖的球化级别达三级以上;为保证路面平整度,在城管委主持下,专门编制了“三防”井盖的施工导则,规范了其安装工艺,使新型井盖与面层沥青砼嵌为一体,很好地解决了老旧路面因井盖而造成的各种问题。

2.5 加强施工过程造价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①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能够发挥较大作用之一就是工程量清单,指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各个部位、各项工作细化,并根据每个细化后的工作作为最小的研究对象,根据每个细化后的研究对象的使用材料(包括所需材料的数目、所需的材料数量)、人工(包括施工和管理人员工时)和机械的数目和单价,再逐项将细化后的工程进行汇总,求出整个工程项目的整体需要使用的材料、人工和机械数量,并与单价相乘求出总价,从而求出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在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细化后的项目和对应的单价所列出的表格。

②强科学管理,优化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目前,国内很多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工作仍然主要依靠工程管理人员的自身经验,临时、现场处理、事后控制的措施,致使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出现较大的弊端,施工之前对整个项目没有站在工程全局的高度上,清晰掌握项目的施工管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土木工程项目庞大、工期冗长,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从而导致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出现各类问题。为了解决工程中的这类现象,就需要采取事前和事中控制措施,而事前和事中控制措施有要求对尚未施工的工程有具体的清晰的人机料的使用量和价格统计,也就是需要工程量清单。因此,在工程中采取工程量清单,可以在工程开工之前就可以清晰获知各个阶段需要的人机料的用量和各自的单价,从而计算出工程的造价,在实际施工中将由工程量清单计算的计划值和实际发生的工程费用进行对比,控制并管理工程造价。

3  道路“黑化”取得的实效

成都市在市城管委牵头下,从2014年起,中心城各区道路管理部共同努力,在各相关方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完成近700条道路的“黑化”改造。质量安全监督中心对2014-2016年期间完成的道路“黑化”状况进行了质量调查,投入使用的“黑化”道路路面行驶质量、路面损坏状况及检查井的质量均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达到A级的占比仍高达98%左右,大大改善了中心城区的交通状况和设施条件。

人行道平整度评价应根据平整度标准差或间隙度平均值,同样将城镇道路人行道质量分为A、B、C、D四个等级,本次抽检的136条道路中有14条道路平整度等级和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评定为B级,其中锦江区5条,成华区4条,高新区5条,其余全为A级。调查结果见表1、表2和图1所示,虽然人行道已使用几年,但人行道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达到A级的占比也约为90%左右。

在“黑化”的同时对地下管线和人行道进行提档升级,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美化了环境,使中心城区更宜居,更舒适,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广大市民和市委市政府表扬。正因为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8年起再将我市“黑化”工作进行三年,力争将更多的道路纳入“黑化”改造,以切实解决市民身边的民生问题。

4  结语

城市道路“黑化”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工程项目,其工程管理需要管理者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组织和谋划,不仅要管的“宽”,还要管的“细”,重视建设质量,更要重视日常管养。通过在成都市道路沥青混凝土施工中加强自身能力水平提高建设,同时做好监理监督工作,通过双方联动,共同确保城市道路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满足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峰.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9,45(05):244-245.

[2]陳晓巍.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人民交通,2019(02):64,66.

[3]舒戈逊.安全质量监管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运用[J].居舍,2019(02):142.

[4]何斌,李洋.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1):214-215.

[5]傅一哲.浅谈盐城老城区道路绿化的提升改善[J].园林科技,2018(04):37-42.

[6]李德勇.城市道路改造中(黑化)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J].科技资讯,2009(02):40.

作者简介:秦泰(1971-),男,四川安岳人,本科,高级工程师,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主要研究方向为市政工程建设、市政道路维护改造施工工艺、道路用新材料。

猜你喜欢
黑化质量监管管理措施
“黑化”的白云
我们不是被网络黑化的小怪兽
“黑化”深渊里:一对律政怨偶的对决和救赎
黑化处理对2A14铝合金激光-TIG复合焊焊缝成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