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

2019-08-12 01:25何茂勇厉复刚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璞玉玉壶王昌龄

何茂勇 厉复刚

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更是把玉看作天地精气的结晶,由此,玉便具有了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时至今日,玉石作为中国的文化与精神使者,在漫漫时间长河中,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

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瑰丽、高尚、坚贞、圣洁。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戴玉、玩玉、藏玉,人们对玉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玉的美。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言:“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这里的仁、义、智、勇、洁,跟儒家的五常、五德比较接近,君子的品行也和玉的五个美点无缝链接。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内)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

玉可补天——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修补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玉情画意——“谁将翡翠,闲屑黄金摅巧思。缀就花钿,飞上秋云入鬓蝉。”宋人李处全描绘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女子形象如在眼前。镜中的人,肤白如雪,眸如天星,乌黑如缎的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一根玉簪,美艳到不可方物。在这里,人因玉而楚楚可人,玉也因为人而熠熠生辉。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诗仙的一首《客中行》,只用了短短两句,就为我们构筑了丰富的画面感,这是何等的豪迈和奔放。玉碗盛酒,既是出于对贵客的尊重,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一句琥珀光,道明了这是一只质量非同一般的玉碗。可以想象一下,光透过酒,再透过碗,呈现出琥珀色的光彩,既展示了对客人的尊重和好客,也展示出了当时玉石制作工艺的高超技艺。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在《放言五首》中,白居易告诉我们: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往往需要经过历练和捶打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像玉石也要经过淬炼,才能辨别出是否是一块好玉。毕竟才易得,材难得。以玉喻材,由此看出传统文化中只有有德之人,方能与玉为伍。

说到玉,一只凝脂般的玉镯,就在眼前,说是和田羊脂玉。看到它,让我想到月光:月光铺在秋天的夜晚,一层又一层,铺得久了,成了霜。那霜如此晶莹剔透,纯正的晶体,不染纤尘,真是从嫦娥那广寒宫而来,无影无踪地飘入凡间。月色如烟,如风,如霰,也如一美人走过,留下缥缈的身影。

也许玉就是一段久远的思念,有情的思念,有泪的思念,无邪的思念,这个世界最美最纯的东西就是让你思念中觉得自己也如月光一样轻盈升华的瞬间。这瞬间真的存在过!那就是一块凝脂般的玉。

玉,这碧透如镜的一块玉,就在眼前。真是玉?不相信,但不敢说它是玻璃,因为透出那寒意,高贵得如冰山之胆。洁白得刺骨,一尘不沾,大概就是冰川孕育。所有在春天骚动的空气中,禁不住诱惑的,都化成春水,滴入山溪,汇入江河,欢腾雀跃之后,与泥沙为伍。只有这玉,冰川之灵,冰心不化,高洁如初,让人不敢久視!玉之品格,大概从那千万年的冰雪之乡,能找到缘由。

(节选自叶延滨《说玉》)

都说人生如玉,那你觉得自己身上是否也有着“玉”的品格呢?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一片冰心在玉壶

◎何 昕

玉,本就是一块石头,当它纯到一定的程度,就成了玉。

—— 题记

寒雨连江夜入吴

江宁的夜格外安静,偶尔能听到雨点敲打树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但此时,已经42岁的王昌龄却是一夜未眠。为什么呢?无非是与北上洛阳的好友辛渐能再次相见。人生就是这样,在你风光无限时,随处是众星捧月般的鲜花与掌声;当你落魄时,谁会记起你,又有谁会认识你?但有一人除外,那就是辛渐。即便是短暂地停留,却已经令被贬中的王昌龄感动不已了。两人一夜畅饮……

平明送客楚山孤

天已大亮,但雨还没有要停的意思。只能在这芙蓉楼上为好友送行。远远地,楚地山脉在烟雨蒙蒙中若隐若现,仿佛特意要烘托这别离的伤感。玉壶中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下次见面又会在何时?自己不知道,辛渐也不知道。

都说玉是纯真至美的化身,看样子,自己与辛渐的这份友情也只有这玉壶能够理解。

一片冰心在玉壶

“到洛阳后,若亲戚朋友有问起我,就说我……”王昌龄知道自己虽被贬官,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永远不会变,对朋友的祝福也永远不会变,对朝廷的忠心也永远不会变,就像这盛酒的玉壶,晶莹剔透,永远容不下半点瑕疵。

该走的终究要走,该来的也最终会来。豁达一点,让朋友走的开心。人到中年的王昌龄给朋友斟满酒杯,所有的祝福,所有的牵挂,留在这壶中的是一颗不敢沉沦的心,朋友带走的是一份至纯至真的情。挥一挥手,道一句“珍重”,望着好友那渐行渐远的背影消失在烟雨苍茫的楚山中,而自己的路又在哪里?

雨还在下着,王昌龄端起酒壶喝完了最后一滴离别酒。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顺着脸颊滚落下来,咸咸的。不,那是泪花。

酒已经喝完,玉壶仍在,晶莹剔透,如自己的那颗剧烈跳动着的心。他知道自己已经醉了……

(山东五莲县第二中学)

点评

小作者通过演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再现了雨中送别的情境。在这里,“玉壶”是至纯的朋友情,是忠贞不二的爱国心,是对家乡亲人无尽的思念。习作每部分都用诗句作为标题,形式新颖,内容想象大胆且合情合理,读后令人回味良多。

猜你喜欢
璞玉玉壶王昌龄
Poesía En la frontera
琢琢磨磨璞玉匠心—钱建良玉雕作品欣赏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锲而不舍
石维文
张勇
深山中的璞玉,最美小山村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