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2019-08-13 03:49李蓓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壁障机器人传感器

李蓓

机器人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涉及现代电子、机械、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的先进技术,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那么,如何开展机器人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教学素材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素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在第一次教学时,为了介绍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机器人,我呈现静态的图片,并配以口语加以介绍说明。但这种介绍方法,学生不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很难体会机器人的主要特征。发现问题后,我将大部分的图片素材换成了视频素材。这样,将知识教学融在趣味的素材展示中,学生的心情会变得轻松、愉快,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变为自觉。实践证明,形式多样的素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与实际生活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机器人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学习传感器的应用时,我以一系列日常生活的小装置、实例应用为例,详细讲解传感器的原理,启发学生找出此类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有传送带、智能风扇、高速公路ETC通道、感应门等;触碰传感器的应用有捕鼠器、碰碰车等;光线、颜色传感器的应用有智能窗帘、颜色分类器等。这些可以使学生明白现代人类生活与各类传感器紧密相关,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会智能机器人传感器带来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任务由浅入深,达到学生能力迁移

在设置任务时,教师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层递进地设计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完成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小型设备、装置。然后,引导学生设计机器人需要完成的特定任务,如直线壁障、曲线壁障,随后进行巡线壁障,逐步加深难度。通过以上任务,学生可以熟悉各种传感器的原理与性能、不同类型电机的性能与功能,为之后的任务做好了铺垫。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系列复杂的任务,如把物体推到指定位置,使用红外装置点亮或熄灭灯具,设置小车的精确行走路线等。以上任务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思路和策略,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能力迁移的目的。

調整机器人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旨在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高效优质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同时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编辑 _ 李刚刚

猜你喜欢
壁障机器人传感器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MPDB 及ODB 壁障动静态力学响应对比分析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基于MPDB 工况的碰撞相容性研究
“传感器新闻”会带来什么
跟踪导练(三)2
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无人机避障技术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航材运输机器人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