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喜洲白语语音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探析

2019-08-13 06:53杨建芳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0期

摘  要:根据《白语简志》词汇附录1017词的喜洲白语语音记录,选取不同年龄的调查对象进行朗读和录音调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过去近60年的时间里,喜洲白语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如:①白语借用汉语音越来越多,还出现个别白语音与汉语意思对应不上的现象;②有些白语声母发生变化;③有些白语韵母发生变化;④有些白语声调发生变化。基于这些变化特点,探析了相关的一些影响因素。

关键词:大理喜洲;白语语音变化;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杨建芳(1975.9-),云南剑川人,白族,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白语和白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H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2

1、调查概况

1.1 喜洲白语背景  喜洲镇位于大理市北部,洱海西北岸;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也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面积162平方千米,人口65180人人(2006年),其中白族人口占90%;辖喜洲、文阁、上关、作邑、周城等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喜洲,距市区34千米[1]。白语是当地白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其系属问题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但藏缅语族说民族语言学界的主流意见;其地位问题有藏缅语族彝语支;白语支;语支未定等说法[2]。白语被划分为中部、南部、北部三个方言,喜洲方言属于南部方言,语音以喜洲镇方言为代表[3]。本次调查点选自喜洲镇文阁村,本村隶属于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文阁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喜洲镇西边,距离喜洲镇2.45公里,该村现有人口2162人,其中白族2126人,汉族32人,其他民族4人[4]。

文阁村村民之间基本都用白语交际,白语音也很“正宗”,村里办喜丧事、接待村民、商讨村里的事情,都会以白语为主要沟通方式,若有汉话客人来了,大家也会与之用汉语顺畅交流;但村里的通知、公告等都用汉语;教师、学生上课用汉语,放学后回家和大人一般用白语交流。

1.2 调查方式、对象、时间

1.2.1方式

①词汇语音朗读法。由一名调查对象先看《白语简志》词汇附录中用汉语记录的词汇,然后用白语读出该词,本人在旁边认真倾听,核对《白语简志》里相应的国际音标注音,若有不一样的地方,就勾出来。等全部读完了之后,本人和几位调查对象一起讨论和研究读音不一样的词,确定读法是否正确,还有没有别的读音,把发生变化了的词和音认真记下来。②录音法。除了年纪很高的调查对象,别的调查对象分别看着《白语简志》词汇附录表中的汉字记录,到很安静的房间里按自己平时的发音习惯以及中等速度用白语朗读出来,旁边放着录音笔和手机同时进行录音,这样便于今后请专家听辨,更有利于调查语音的保存与语音实验分析。

1.2.2 调查对象

调查人员是:①闵某某,女,84岁,初中文化,退休职员,喜洲文阁村人;② 陈某某,女,62岁,小学文化,农民,喜洲文阁村人;③杨某某,男,42岁,大学本科,自己开装修公司,喜洲文阁村人;④杨某某,男,17岁,高中学生,喜洲文阁村人;⑤杨某某,男,9岁,小学生,喜洲文阁村人。5名调查对象都是在白语环境中长大,经常使用白语,所以,调查对象的白语语音稳定,语料可信,有准确度,但是其中闵某某、陈某某由于看不清或看不懂《白语简志》里的汉字,所以没有录音,只好进行访谈和书面记录,但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两位长辈为喜洲白语语音的参考、对比分析作出非常大的贡献。

1.2.3 调查时间

2016年2月24日、25日、26日、27日、分别每天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调查中采用《白语简志》词汇附录1017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5],所调查的都是基本词汇,不包括现代新词汇。

原来记录的喜洲白语语音系统:声母共有23个,都是单辅音;韵母共有22个,其中单元音韵母9个,复元音韵母13个,声调共有8个:松调类:55、35、33、31、32;紧调类:42、44、21 [6]。从调查记录的结果看,84岁的和62岁的发音人会对长期不使用的词和音会有忘记,但是一经讨论后就可以想起来,发音与《白语简志》里纪录的基本都一致,没什么较大的出入。而另外三位的发音人,转用汉语词的数量和年龄大小成反比,即年龄越小转用汉语词汇越多,虽然没有转用汉语,但个别白语词汇和汉语意思已对应不上。

2、调查语料的分析

2.1 白语借用汉语音越来越多,还出现个别白语音与汉语意思对应不上的现象。如:松树、棉花、池塘、跳蚤、麻雀、翅膀、甘薯、两、腿、沟、青蛙等词汇,它们原来读音分别为:jou??????、x???mi??、p???、thiou?? suo??、l????????ou??、je???h???khou??、xua???hv???、 nou??、khua??pi??、 kh???、ou??me???;而现在读音分别相应为:sou??su??、mie??xua??、thiao???ao??、ma???h???、?h???pa??、ka??su??、lia??、thue??、kou??、?hi???e??。白语语音中掺了大量汉语语音,并分布在各类词性中。类似这种现象,除了两位高龄长辈外,另外三位调查者都存在。个别出现白语语音与汉语意思对应不上,如17岁发音人将青蛙用白语表示为?hi???e??,实际上应该是ou??me???,?hi???e??是田鸡,两者意思是不同的;42岁发音人将沟用白语表达为kou??,实际上应该是kh???,kou??是山谷、山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经与年长讨论这种现象,结果认为年轻人对于长期不使用的白语词汇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时常会有的,长期不使用的词连老一辈人都会忘记,年轻人尤其接受汉语教育较多的更容易出现类似现象。

2.2 有些白语语音中声母发生变化。如:年(岁)、猴子、今年、跳蚤、鱼等词汇,它们原来读音分别为:sua??、ou??sua??、ke???????sua??、thiou??suo??、?v???;而现在读音分别相应为:?ua??、ou???ua??、ke????????ua??、ke????????ua??、thiou???uo??、vv??? 。声母的变化主要是出现s变成了舌叶音?;?变成了v。这种现象主要是9岁小孩和17岁孩子发音中存在。经讨论,认为应该是汉语中卷舌音的影响所导致。

2.3 有些白语语音中韵母发生变化。如:河、铜、脓、伯父、伯母等词汇,它们原来读音分别为:kv???、ke???、nu?? 、a??ta??ti??、a??ta??m???;而现在读音分别相应为:x???、thu???、nu???、po??fu??、po??mu??。声母发生变化的现象主要存在9岁小孩的发音中,主要增加了白语中没有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韵母的变化主要是增加了白语中不存在的元音o,?和鼻音韵尾?;声母的变化主要是增加了舌叶音?;声调方面产生了一个新的声调51调即汉语的第四声;音节方面,白语中一般没有fu这个音节,汉语普通话中的fu这个音节白语一般以fv音节代替,这一切应该是受汉语普通话影响产生的。当孩子不熟悉汉字的白语表达方式时就直接借用汉语音来表达;两位长者、17岁和42岁发音人则不存在类似现象。经讨论,结果认为,大部分孩子平时在学校接受汉语通话教育,放学后家长与之沟通的都只是很常用,普通的词汇,而更多的专业性的词没涉,久而久之,由于不知道就用汉语来“应付”。

2.4 有些白语语音中声调发生变化。如:桃子、鹅、头、尖、升、煤、漆等词汇,它们原来读音分别为:ta??、ou??、t???p???、?e??、s???、me??、?hi??;而现在的读音分别相应为:ta??、ou??、t???p???、?e??、s???、me??、?hi??。除两位长者之外,几位调查对象或多或少都存在声调发生变化的情况,但基本都在喜洲白语发音声调体系内发生,经讨论,认为应该是受汉语普通化声调的影响。

3、相关影响因素探析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主要影响白语语音变化的因素:①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喜洲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自古以来就是洱海西岸白族政治、经济、文化集中的重镇,有悠久的经商历史,是白族工商业发展的摇篮,清光绪年间,形成了驰名三迤的“喜州商帮”。孕育了以“严、董、尹、杨”四大家为首和“八中家”、“十二小家”的民族资本家[7]。因此,自古喜洲与外来经济往来很活跃,当地大部分白族人都会说汉语,一直存在白语和汉语互利共赢、和谐共处的景象,但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年轻的一代代在不断“汉化”的同时把母语白语淡化了。②所受教育程度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与外界接触越多,尤其经常在外工作或学习的白语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会发生很大变化。孩子读书读的越好,考上大学,走出去,尤其是工作后使用白语的时间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少,哪怕在别处的白族生活区,即使很想讲白语,由于各区域之间的语音有差异,不好沟通,就换成汉语交流显得更方便。③与语言的使用频率很有关系。同一个社会存在不同的语言,相互间存在着语言竞争,语言竞争能调整语言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8]。白族在社会竞争中,不得不使用大量汉语,随着汉语使用频率增多,白语的使用频率减少甚至被越来越淡化,从而导致白语语音的变化或其语言功能的弱化。

然而,白语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白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保留白语独立性的重要依据就是要保留白语语音,这是白语独立性的显著标志[9]。调查发现:白语生存的环境日益面临挑战,比如,小孩自进校接受汉语教育起,家长都希望好好学习,学好汉语和汉文化等于今后有好前途、好工作。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经常会给孩子报课外爱好班,比如会报少儿英语培训班,绘画、音乐班之类的,却极少见到让孩子去学白族民间技术或文化如民间故事,白族曲艺、小调,白族舞蹈等,年轻的一代又一代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了。因此,面对白语语音正演变和变化的趋势,保护和拯救白语已迫在眉睫,以期白族人民从根本上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增强观念和意识。在吸收优秀汉文化、汉语言的同时,能让本民族独特的、有智慧、有创新的文化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360百科搜索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2018-04-02] . http://www.tcmap.com.cn/yunnan/dalishi_xizhouzhen.html.

[2]王峰. 白语大理方言基础教程[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4-5.

[3]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云南省志﹒少数民族语文字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59-1318.

[4]360百科搜索 喜洲文閣自然村[2018-04-02] https://baike.so.com/doc/4909260-5127831.html.

[5]徐琳,赵衍荪.白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13-57.

[6]徐琳.大理丛书﹒白语篇[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1446.

[7]360百科搜 大理 喜洲[2018-04-02]https://baike.so.com/doc/5348922-5584376.html.

[8]戴庆夏.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

[9]周锦国.现代语境下白语词汇的嬗变[J].大理学院学报,2008,7(7):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