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品斋”笔庄:“老字号”的生命力

2019-08-13 11:40苏小小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7期
关键词:制笔湖州毛笔

苏小小

湖笔和徽墨、宣纸、歙砚合在一起,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谈到湖笔,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黄沙路上的王一品斋,它是中国目前最古老的专业笔社,距今已有250多年历史。而湖笔的历史,比王一品斋更古老,需追朔到1400多年以前的南朝末期或隋朝初年。相传,南朝陈后主时,有个名叫智永的和尚云游到了湖笔的产地善琏,并住在永欣寺为僧,法号“永禅师”。

智永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孙,也精于书法。据说因为请求他书法的人众多,以致永欣寺的门槛都为之磨损,为此不得不在门槛表面再包上一层铁皮,时人遂称之为“铁门限”。精于书法的智永,自然要和毛笔结下不解之缘。他不但爱惜好的毛笔,就是用废了的毛笔也舍不得随手丢弃,而是把它们收藏在专用的竹箱之中,一直积攒到了几大箱之后,才把它们集中在一起埋掉,并为之修墓和撰写墓志铭。消息传开后,风雅之士遂给智永葬笔的地方起了个雅号,称之为“退笔塚”。智永爱笔,离不开笔,更喜欢使用得心应手的好笔,为此他常和制笔的能工巧匠交朋友,并和他们一起切磋制笔技艺,研究如何改进制笔工艺和提高毛笔的质量。他这种作风也为当地后代书法家所继承。如元代的书画家赵孟頫(湖州人,字子昂),也对湖笔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他曾将自己书画实践体验和前辈相传的制笔诀窍,传授给青年笔工陆文宝,使他成为制笔能工。正是因为湖州有书画家和笔工合作改进制笔技艺的优良传统,湖笔的质量很快提高,早在宋代,湖笔就闻名天下,湖州也随之成为中国著名的毛笔产地之一。

湖州制笔名家辈出,如宋代的冯氏、元代的冯应科和前面提到的陆文宝等。明清以后,也不乏能工巧匠,那么为什么独独王一品斋名声远扬,而且至今不衰?以至于日本书法代表团1985年来中国旅游时,要特意绕道湖州专访王一品斋,并购买了2万元的湖笔带回日本。除了王一品斋生产的湖笔质量上乘之外,还因为王一品斋的经营方法不一般。

王一品斋是一家前店后场,边生产、边销售的专业笔社,开设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它的创办人原是一名笔工,姓王,最初也和其他制笔工匠一样,一边在自己的作坊里制笔,一边等候顾客上门来采购。不久他就看出,即使自己制作的湖笔确属上品,由于当地的需求量有限,产品也不会有太大的销路,何况湖州还集中有一些大的制笔专业社和老字号的制笔专业户。他认为,尽管自己身怀绝技,但作为一个满师不久的笔工,要想后来居上,战胜众多的同行,非另想妙计不可。正巧,这时一个准备进京赶考的举人来到了他的小作坊,提出要选购几只上好的毛笔,以便携入考场使用。这件事就像一针清醒剂,使姓王的笔工茅塞顿开。于是他决定,主动上门推销产品,变坐店等客为追客送笔,以便迅速改变现状,使经营出现转机。

于是,平日他照常在作坊之中制笔,待到朝廷“大比”之年,便携带上所制作的毛笔,跟随进京赶考的学生长途跋涉,沿途叫卖一同到京城。到了京城之后,他再去考生居住的会馆、旅舍和考场附近兜售。他原来就设想,科举考试过后,再在京城销售些时日,到年底再回湖州,所以自认为携带的毛笔数量充足。不想因为他制作的毛笔写起来得心应手,购买起来方便,而且适应了考生科考的需求,秋天会试的日子还没有到来,而他所带来的毛笔就全部卖光了。

为了在下一个“大比”之年有更多的毛笔供应市场,姓王的笔工回到家乡之后立刻进入了工作。他不但自己加班加点,也要求妻子这样做,虽然如此,却丝毫不肯降低质量要求。妻子劝他说:“咱们制作的毛笔主要是卖给各地的考生,只要外观好看、书写流利,就算合格,你何必死抱着制笔的老规矩不放,非要求一支笔能使用许多年,从而影响了制笔的速度,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姓王的笔工对她说:“咱们制作的毛笔之所以卖得快,首先是因为质量好。要想保住现在的销势,就必须保证质量,绝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见产品卖得快就忽视质量,自砸饭碗,更不能像一般沿街卖货的人那样目光短浅,光顾眼前盈利,全不想拉回头客,结果是一锤子的买卖,顾客上当后,谁都不肯再来买第二回了。何况咱们的顾客虽来自各地,但他们都是进京赶考的举人,落榜之后一些人下期还会再考,大家总有再见面的时候,如果质量出现差错,肯定会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就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购买咱们制作的毛笔了。”妻子认为丈夫说得有道理,也就不再争辩,而是和丈夫同心合力,无论活怎样多,劳作怎样累,都坚持按照传统工艺要求制作,并且一丝不苟。

又一年,王姓笔工跟随着进京赴考的考生来到京城。有位考生对自己的毛笔未能满意,对天长叹:天下之大,一笔难求!王笔工上前作揖,从肩舆褡裢里取出一支乳玉色笔杆的“玉兰蕊”湖笔,考生见笔精良,即与重金购得并说:“天赐良器,一品上笔。”会试时他挥洒如意,文思潮涌,结果得了头名状元。此事一时轰动京城,人们竞相购王笔工的笔,把他的笔称为“一品笔”,称他为“王一品”,至于他本人的原名叫什么,反而不为人们所知了。不久,王一品在湖州开了一家笔店,店名也叫“王一品”,笔工们还在他的房顶上竖了一尊“天官铜像”作为标志,一直沿革至今,即现在其所用的商标“天官牌”。

王一品是一位精明而又善于动脑筋的人,他认为,创招牌对于企业固然十分关键,但保持住招牌更为重要,所以他十分重视对湖笔传统技艺的研究和改进。王一品斋制作的湖笔,在1929 年达到鼎盛时期,20世纪30年代笔店传到王一品的第七世孙王天生时,因为战乱频起,企业易主,经营开始衰落。到了第九代之后,王家没有儿子,由于传男不传女的行规,王家把工艺传授给了周德臣,并索性将“王一品”的字号以300块大洋卖给了他。随后湖州城里竟出现了好几家以“一品”为号的毛笔店,如“张一品”“老一品”等。“王一品”虽经周德臣苦心支撑,但亦未能挽回濒临绝业的命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继承了“王一品”制笔工艺的周德臣之子周承仁远去美国。1956年公私合营,湖笔工艺由一批老艺人传承下来,钟三益、费莲青、胡仕文等笔庄合并于“王一品”,成为具有前店后坊特色的笔庄。

现在,王一品恢复了“老字号”的经营传统,生意蒸蒸日上,过去破旧的店面逐渐被新建的工廠、商场、销售门市部和批发部等所取代。有着270多年历史的“王一品”,目前是我国较老的生产和经营湖笔的专业笔庄,其品牌已成为湖笔的代名词,笔庄的每一支毛笔,从选料到制作都按传统手工经72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尖、齐、圆、奖四大美德之称,享有“湖颖之技甲天下”之美誉。人们走进王一品斋笔庄,形形色色的毛笔有的大如棕帚,有的细如纤丝,有些毛笔笔杆采用了景泰蓝等各种新颖的材质,有的笔杆上还雕刻了名人手迹。笔庄在保持传统品种的基础上,还开发了大量新品种,形成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4大类18个分类、500余种系列,产品不仅被国内的书传家和书法爱好者视为珍品,还受到港澳台胞、海外华侨,以及东南亚、日本等国际友人的喜爱。

(编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

猜你喜欢
制笔湖州毛笔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制笔巨头百乐集团专利布局分析
“两山”理念湖州探路
论笔
论笔
旧毛笔的妙用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