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教材评析与编写建议

2019-08-14 09:21徐宸漪
歌唱艺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声乐笔者

徐宸漪

绪 论

教材是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民族声乐专业教学的需求,一大批声乐教育家、歌唱家和高校声乐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对大量的民族声乐作品进行收集、整理与出版,为千千万万的声乐学习者、爱好者、专业演唱者和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一)研究范围界定

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发行的并仍在教学中使用的民族声乐教材;本文选取的教材以高校声乐教学为目标,且明确针对民族唱法使用,而非可供民族、美声唱法共用的中国作品教材。根据上述限定,笔者从现已发行的所有民族声乐教材中遴选出十九种进行分析,详细信息如下表所示:

(二)研究现状

中国民族声乐自20世纪30代,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不仅在实践上取得了许多成绩,在理论上也是硕果颇丰。但是,到目前为止,针对民族声乐教材的研究论文还相当匮乏,笔者查阅、搜索了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库已收录期刊,1992至2017年间仅有十篇相关论文,具体发表情况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见,每年仅有一篇相关论文发表。第一篇论文是由翁葵撰写的《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教材与曲目》,1992年发表于《中国音乐》。1993年后,沉寂了十五年,直到2008年,才有新的相关论文发表,即由刘辉撰写的《关于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教材建设问题》发表于《音乐艺术》。随后,研究民族声乐教材的论文一直维持在每年一篇。

上述论文中,一般仅针对某种教材评析,本文中,笔者欲从多种教材出发,拟对民族声乐教材做一个相对全面的叙述与分析。由于部分论文的撰写时间比较久远,其中提出的一些编写问题已在近年出版的新教材中加以修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材又有了新的要求,所以笔者将立足于现今,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些许新的建议。

民族声乐教材编写

笔者所选择的十九种民族声乐教材,主要由各种体裁的民族声乐作品构成,具体信息如下表所示。笔者将从编写体例、内容、作者与出版信息三个方面对其予以进一步论述。

表2 教材具体编写信息

(续表)

(一)编写体例

编写体例决定了教材整体框架。笔者所选十九种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为难易程度、性别和音域差别、歌曲体裁,以及其他思路。其中,大部分教材仅根据一种依据进行编排,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声乐教材》同时以难度与性别为依据进行编写,在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编写的《民族声乐教学曲选》和《中国民族声乐教程》中除了难度与性别外,还加入了必唱与自选的分类标准。多维度的编写体例,使教材的编写更细致,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自由性。

截至目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是认可度最高的,所以,有五种教材都是利用难易程度进行排序。其中难易程度又按初级、中级、高级和不同年级两种标准分类。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与师范类院校、综合类大学的学生之间水平不尽相同,甚至在同一个学校内学生的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故按年级分类编写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民歌内容与音域的特殊性,按男、女声进行作品分类的确有一定的必要性。例如《走西口》是男声的演唱曲目,《开花调》是女声的演唱曲目。在音域上,两者也有差别,女声歌曲的音域往往会比男声的更宽。但是,也存在着部分歌曲是男、女声共用的,故此分类方式会存在较大的重复性。

近年来许多院校的入学考试及一些比赛会从作品题材方面进行的要求,故部分民族声乐教材会据此分类,这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从声乐艺术的多个维度进行学习与提高。

其他的编写方式还有时间与跟随理论两种,金铁霖教授的《中国民族声乐教材》编写历时五年,共三册,在后两册出版时也收录了一些新作,使其更具时代性。《民族声乐教程》和《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实用教材》都是采用理论结合作品的编写形式。前者以歌唱发声练习十三辙排列对作品进行分类,后者以歌唱通道的理念、歌唱色彩的调整、歌唱的语言与风格等对歌曲进行分类。

(二)内容

民族声乐教材主要以声乐作品的谱例呈现为主,但也有少数理论与谱例相结合的模式。近年来,许多教材都会在作品的开头或结尾加上演唱提示,为声乐学习者提供指导意见。

1.声乐作品

(1)容量。一般而言,教材为体现其教学的普适性与丰富性,数量大多在50至100首之间。但朱玉教授编写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歌曲精选》仅有26首声乐作品,其编写的初衷是出一本精选集,所以所选作品除《东方姑娘》《我走过》《长征》《黄河渔娘》等8首曾公开发表外,其他皆为首次刊发。

分册装订的教材容量一般都会超过100首,其中刘辉教授编写的《中国民族声乐教程》囊括了500首作品,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学习资源库。

(2)体裁。民族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包括艺术歌曲、民歌、创作歌曲、歌剧选段和戏曲等。无论从民族音乐文化的角度,还是声乐演唱技巧训练的角度,艺术歌曲都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艺术歌曲中又包含了古诗词艺术歌曲,在由李双江与糜若如教授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声乐教材》中还涉及了少数民族艺术歌曲作品。民歌是民族风格与地方音乐特色最好的体现,也是每种教材必备的内容。常留柱教授编写的《精编民族声乐教学曲集》是唯一一种引入了外国民歌的教材,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创作歌曲是观众接受度最高的一种体裁形式,所以也是每一个声乐学习者的必学内容,有十四种教材涉及了此部分内容。歌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演唱歌剧对一个声乐演唱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近一半的教材涉及了歌剧选段内容。戏曲对声乐学习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再加上近年来包含戏曲元素的歌曲越来越多,对于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而言,有必要学习一些戏曲片段,但上述教材中仅有丁雅贤教授主编的《民族声乐教学曲选》涉及此内容。

(3)曲谱类型。由于大部分民歌是采风所得,它们从产生时就是单旋律无伴奏的形式,再加上一些作曲家习惯于用简谱记谱,也导致部分作品以简谱形式呈现。十九种教材中最早的两种使用了简谱,之后,为了给钢琴伴奏提供正谱,教材都采用了五线谱的形式,部分教材提供了简谱和五线谱两个版本。

2.理论

目前已发表的针对民族声乐教材研究的大部分论文中提到,大部分教材中理论知识比较匮乏,只是单纯地为学生提供了谱例。在笔者此次的研究目标中,真正涉及声乐理论知识的只有武秀之教授编写的《民族声乐教程》和王士魁教授编写的《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实用教材》。但是,笔者在不少教材中也发现编写者会附上几百字乃至上千字的演唱提示,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曲式与旋律特点,提出演唱难点并给予解决方案。演唱提示给声乐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尤其是对自学者的帮助更大。

(三)作者与出版社

十九种民族声乐教材都是由声乐教育家、歌唱家和来自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师编写的,体现了专业性。在出版社方面,六种少数民族歌曲教材均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余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为主。

编写建议

民族声乐教材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笔者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参加、观摩一些比赛后的心得体会,提出相关编写建议。

(一)增加拼音

增加拼音主要是针对艺术歌曲和民歌而言,也并不需要对整首歌曲全部添加拼音,只针对个别重要的字添加即可,古诗词艺术歌曲就涉及个别通假字和多音字的读音问题。例如艺术歌曲《关雎》中的“钟鼓乐之”,“乐”在古文中有三个读音“l蔓yu蔓yà o”,经笔者查证后确定“钟鼓乐之”的“乐”念“lè”,但很多演唱者在比赛和演出时误将其唱成“yuè”。笔者认为,教材有必要选择性地为作品中的文字标注拼音。

民歌也需要标注拼音。为了民歌演唱的韵味,在演唱时往往会运用当地方言进行演唱,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熟悉演唱歌曲所属地的方言,只能通过模仿音频中的读音,若能在教材上加上拼音甚至国际音标,将会使演唱更严谨、准确。

(二)附加视频范例

附加视频范例主要针对歌剧选段的学习。歌剧学习涉及的不仅是声音技巧上的学习,适当的形体动作也将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在教材上附加视频范例有助于学生更直观、高效地学习。近年来出版的教材许多已经带有音频资料,但还未出现视频范例的教材。虽然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上网查找视频资料变得十分便捷,但学生有时对视频质量的甄别能力较差,很多时候可能选择并模仿的不是最佳的范本,所以由专家进行挑选并附例教材更具科学性。

(三)大力开发数字化教材

在数字媒体飞速发展和倡导低碳经济的今天,要更多地利用数字化技术更新教学教材的承载形式,努力为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①首先,数字化教材可以解决曲目更新的问题,及时呈现新作,为师生提供最前沿的教学资料。其次,在浩瀚的声乐曲库中,数字化教材为我们查找歌曲和建立私人学习曲库提供了更多便利。数字化教材只需要我们输入歌名即可找到需要的歌曲,比翻阅纸质书效率更高。买过大量声乐教材的人都有体会,在一本教材中可能仅有几首可以真正运用于学习实践中,数字化教材可以直接在电子设备上建立适合自己的曲库,同时可以避免大量的纸张浪费。

小 结

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课程的载体,是教学内容得以传授、践行的途径。因此,教材建设是决定教学质量、体现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②声乐教材建设是声乐课程建设的核心,在民族声乐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前瞻作用和指导意义。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学者可以深入研究民族声乐教材,并为之提出更多更专业的建议,推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材不断蓬勃发展。

注 释

①丁宁《数字化民族声乐辅助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北方音乐》2011年第5期。

②刘辉《关于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教材建设问题》,《音乐艺术》2008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声乐笔者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老师,别走……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中国艺术歌曲的近代发展及其风格特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