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良性肿瘤行腹腔镜术式治疗的观察与评价

2019-08-15 01:53古春俞小炯
医药前沿 2019年19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术式总量

古春 俞小炯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二病区 四川 成都 610072)

目前,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报道不断增加。目前,随着医学技术不断改进和器械改进,诊断方式改进,疾病的确诊和早期治疗概率得到提高,而低死亡率和低手术干预并发症也变得更加重要。目前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成熟,其在肝良性肿瘤治疗方面也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其有安全、微创、速效等特征和优势[1]。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40例肝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开腹手术组实施开腹手术,腹腔镜术式组实施腹腔镜术式。分析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后第一天引流总量、手术过程出血总量、术后住院的平均日数、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对应项目评分值、并发症,分析了肝良性肿瘤行腹腔镜术式治疗的观察与评价,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40例肝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腹腔镜术式组20例,年龄35~79(56.72±5.47)岁。男女12例和8例。肝脏第Ⅱ段病灶有8例,肝脏第Ⅲ段病灶有8例,肝脏第Ⅴ段病灶有2例,肝脏第Ⅵ段有2例。肿瘤4~8厘米,平均是(6.33±2.45)厘米。开腹手术组20例,年龄35~77(56.58±5.24)岁。男女12例和8例。肝脏第Ⅱ段病灶有8例,肝脏第Ⅲ段病灶有7例,肝脏第Ⅴ段病灶有3例,肝脏第Ⅵ段有2例。肿瘤4~8厘米,平均是(6.35±2.41)厘米。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手术方法

开腹手术组实施开腹手术,腹腔镜术式组实施腹腔镜术式。全麻,建立气腹,维持气腹压低于15mmHg,脐下在套管内给予腹腔镜探头置入,剑突下或者左侧锁骨中线肋缘下降套管置入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实施手术操作。根据肝脏病变侧在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或者在右锁骨中线和剑突下分别给予置入1把分离钳,头高足低30度,左侧30度侧卧,或者右侧卧位30度。将肝周韧带分离,促使肝脏游离,并用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将拟定的切线画出,助手采取两把分离钳将拟定切线双侧肝缘夹住,向双侧牵拉,维持一定张力,并用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将肝包膜切开,将肝实质切开5毫米之后进行肝组织刮扒,平行切线进行刮扒,若有较小的管道结构则实施实施电凝处理,管道较粗可改变刮扒方向,促使其平行于管道,管道一段行程线路之后实施钳夹。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将肝实质刮碎,并吸除组织碎片、烟雾以及渗血,电灼处理肝切面渗血,维持术野清晰。对显露的管道实施钳夹或者电凝处理,反复实施,直至切除肝组织,术后常规给予腹腔引流管一根放置[2]。

1.3 观察指标

分析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后第一天引流总量、手术过程出血总量、术后住院的平均日数;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对应项目评分值;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t、χ2检验统计分析计量、计数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对应项目评分值分析比对

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对应项目评分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腹腔镜术式组生存质量对应项目评分值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对应项目评分值分析比对(,分)

表1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对应项目评分值分析比对(,分)

组别 例数 时期 情感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 生理领域腹腔镜术式组 20 治疗前 54.13±4.21 51.02±2.21 52.03±2.65治疗后 93.24±5.12 93.15±5.16 95.78±3.61开腹手术组 20 治疗前 54.24±4.15 51.24±2.27 52.35±2.64治疗后 81.14±5.05 83.24±5.05 80.25±2.03

2.2 两组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后第一天引流总量、手术过程出血总量、术后住院的平均日数分析比对

腹腔镜术式组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后第一天引流总量、手术过程出血总量、术后住院的平均日数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后第一天引流总量、手术过程出血总量、术后住院的平均日数分析比对()

表2 两组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后第一天引流总量、手术过程出血总量、术后住院的平均日数分析比对()

组别 例数 手术平均耗时(分钟)手术后第一天引流总量(ml)手术过程出血总量(ml)术后住院的平均日数(d)开腹手术组 20 152.14±20.24231.14±20.24357.15±23.57 6.67±2.53腹腔镜术式组 20 121.02±10.12162.02±10.12251.01±12.61 4.14±1.13 t - 5.296 5.856 6.305 5.13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分析比对

腹腔镜术式组并发症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术式组并发症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出血,总发生2例,发生率是4%。开腹手术组并发症中,4例出现切口感染,4例出现出血,2例出现胆漏,总发生10例,发生率是20%。

3.讨论

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腹腔镜肝切除术是治疗伴有胆结石或其他良性腹部疾病的肝血管瘤的理想方法。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可借助多种诊断技术联合对疾病进行诊断和确诊,从而促使多数肝脏良性肿瘤得以准确检测和得到早期的治疗。从第一次腹腔镜术式以来,微创手术在手术的各个领域的手术和理论领域都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微创肝脏手术已经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仅腹腔镜手术仍存在许多困难和局限。对于那些没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良性肝脏肿瘤,术前诊断仍存在一定的难度[3-4]。此外,在良性肿瘤之间,如非典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和肝脏腺瘤无出血或脂肪变性,很难鉴别。腹腔镜肝切除术是诊断肝肿块不明确或临床症状的积极治疗方法。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外科医生来说非常苛刻。它必须具有丰富的肝脏切除术经验。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套装结合了刮削,钝切割,吸引的功能。它可以剖析肝脏管道的结构,可以根据管道的厚度进行凝固或夹紧,手术器械在手术过程中不会经常更换,这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对于肝脏肿瘤伴有症状,诊断不明确或肿瘤体积增大的患者,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一般适合病变位于Ⅱ,Ⅲ,IVa,V和VI段。病变的大小不影响第一和第二肝门的解剖结构,肿瘤直径<15cm的患者。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肝脏良性肿瘤切除治疗的出血更少,手术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是可行的一种手术方式[7-8]。

本研究中,开腹手术组实施开腹手术,腹腔镜术式组实施腹腔镜术式。结果显示,腹腔镜术式组生存质量对应项目评分值、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后第一天引流总量、手术过程出血总量、术后住院的平均日数和开腹手术组比较有优势,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术式组并发症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术式组并发症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出血,总发生2例,发生率是4%。开腹手术组并发症中,4例出现切口感染,4例出现出血,2例出现胆漏,总发生10例,发生率是20%。

综上所述,肝良性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术式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出血和引流量,促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术式总量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