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工艺造物注入灵魂

2019-08-15 07:09曹铁敬
天工 2019年7期
关键词:造物工艺文化

文 曹铁敬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出自《周易·系辞》)这句话是众所周知的,向来被认为是我国最朴素的哲学论断,也是关于艺术或者工艺美术创作最准确的表述。这一朴素的“道”“器”观念,体现了古人对人、器、物、自然之间关系的深邃思考。

宇宙间人类自然万物的运动都有两种情势:一是无形的气场运动,也就是“形而上者”“谓之道”,是虚的精神层面,是主观层面,是超物质层面;二是有形的物象变化,也就是“形而下者”“谓之器”,是现实的物质层面,是客观层面,是实在的物质层面。《周易》把无形的气场称作“道”,把有形的物象称作“器 ”,把物象在气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同时显示无形气场的特性的手段称作“技”。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是根据物质的这两种运动情势来认识宇宙间自然万物运动规律的,也称之为“道器”规律:道是器的利用体,器是道的承载体,道和器之间还有一个“技”;“技”游走于“器”与“道”之间,通过“技”完成了“器”,也就可能成就了“道”;“技”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就成为一种“道”,“器”“技”“道”之间的融通转化——物我融一!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工艺”是“纯美术”的衍生品。然而,恰恰相反,历史上所有的人造器物无一不是通过一定的手工技法制作完成的,遂将这种“工艺”称之为“技”。虽然,在“造物”时强调了“道”“器”“技”并重,然而影响“造物”的最核心的因素还是“道”,还是“文化引领的灵魂”。

为“造物”注入什么样的文化,就决定了作品的创作主题与格调,同时也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样式。“文化决定高度, 文化决定深度,文化决定广度”,文化是造物的内驱力,文化是造物的分水岭,文化是造物的灵魂。

《达摩西来·天人合一》

一、文化是造物内驱力

从时空的角度上,历史的不断更迭,文化的逐渐演进,驱动了造物千姿百态的幻变。秦汉时期“天人合一”的黄老之术,南北朝时期风靡大江南北的佛教文化,隋唐时期华戎合一的异域色彩,宋代空前绝后的雅俗文化分野等等,不同时期的文化土壤滋生出不同形态的造物,如秦汉的享堂碑阙、魏晋的佛造像、隋唐的三彩陶瓷、两宋的瓷器、明清的玉器……同样,同一种形态的造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也呈现不同风貌。如佛造像,南北朝时期的佛造像大都带有异域文化的痕迹,面相方圆,身材修长,腹部略向前凸起;唐代的国力鼎盛,各种文化交相辉映,佛造像则体现出明显的本土化、民族化、宫廷化、世俗化的特征,是充分的文化自信的体现与象征,卢舍那大佛就是这时期最杰出的代表;宋代理学兴起,文化却又个性舒展,佛造像呈现出人性化的特点,面庞丰润,端庄秀美,姿态随意活泼。

二、文化是造物的分水岭

从空间角度上,文化决定着造物,是不同造物间的分水岭。不同的文化空间地域,造物呈现出形态各异、个性鲜明的不同形式。南方的文化温润儒雅,侧重于局部和细节。北方的文化恢宏厚重,注重整体和大气,从而决定了瓷器、砖雕、木雕、建筑等迥然不同的南北风貌。皇家宫苑、佛寺禅院、富贾宅院、文人士子祠堂等,身份不同,文化不同,造物的特色不同。除了中国南北方文化的差异之外,还有东西方文化根深蒂固的截然不同。例如,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代表着争斗、征服、冒险的观念,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崇尚和谐。

三、文化是造物的灵魂

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造物者,在创作时要紧扣中华传统文脉,符合中国基本国情,与时俱进,突出时代精神和文化主题。手上功夫是“套路”,文化素养是“内力”,“套路”易学,“内力”难修。我认为修持“内力”,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愿做菩提那朵莲》

一是要研习传统文化的精髓,掌握传统文化的符号。我国造物工艺的历史悠久,体系庞大,浩如烟海。学习传统工艺文化的要素与符号,弄清器物造型、图案、工艺的来龙去脉,是进入造物体系的必备功课。

二是要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儒释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三大体系,儒家文化讲求“仁、义、礼、智、信”,道家文化讲求“无为而治”,佛家文化讲求“四大皆空”“因果报应”。三大文化贯穿在建筑、雕塑、书法、绘画、文学等各个领域,是中国工艺人的必修课之一。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有些故事、人物、情节,例如黛玉葬花、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山聚义等,成为很多雕塑家、画家所喜爱的创作素材。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红色文化、伟人传记等,都是工艺人需要广泛涉猎的内容,虽不需精学,但知其大略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交叉学习相关的艺术。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的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做雕塑的,美术素养是造型的必备基础,书法运笔对于雕刻用刀来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做陶瓷的,在器物造型、装饰、题词等多方面都需要美术素养和书法功底。学习素描、设计、造型、色彩等基础美术知识,对传承和提高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要广泛涉猎书法、戏曲、音乐、舞蹈、民间文艺等姊妹艺术,对于造物者都具有潜移默化、触类旁通的意义。

四是要与时俱进了解当代文化。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工艺造物同样如此。今天,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要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奋斗”的“大势”,要察“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市场,要顺应“简洁、明快”的新时代审美标准,要把握人们追求“原生态之美”的新理念,再涉猎当今的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等新动态,找准方向,选好素材,精心谋划,用心创作,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要让“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福禄寿喜”“年年有余”等传统文化的主题,体现出当下的时代特色。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工艺造物伴随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文化是工艺造物的灵魂,文化造诣的高低意味着是否能够臻于“道”的境界。大道至简,最朴实、最根本、最浅显的道理才是最高妙的道理。即使是看山观水这样普通的行为之中,也蕴含着天地至理。正如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所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从浅近处入手。因此,作为一个工艺美术从业者,还是要把手中的事情做好。明确目标,认清方向,厘清“道”“技”“器”三者之间的关系。“器”为“道”的载体,“道”为“器”的灵魂,“技”既为“道”的具体体现,也是“器”的成型手段。而“道”最终所体现的是文化,为工艺造物注入文化,注入灵魂,工艺美术创作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猜你喜欢
造物工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谁远谁近?
造物美学
以木造物